王深
- 作品数:54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锻炼认同:概念、测量、形成过程及行为模型被引量:9
- 2014年
- 锻炼认同对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主要分析了锻炼认同与锻炼自我定义、运动员认同等概念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与锻炼认同形成过程相关的两个方面研究,即kendzierski的身体活动自我定义过程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的锻炼认同发展研究,综述了锻炼认同与锻炼行为的关系模型研究,对上述研究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许昌王深
-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 促进个体坚持锻炼:团体干预的新视角
- <正>1.研究目的体育锻炼能够使人获得很好的身心效益,但真正使个体产生并维持良好、稳定的身心效益的是长期、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团体与团体的类型对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的影响是巨大、复杂和独特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国内外对体育活动团体...
- 王深
- 文献传递
- 促进个体坚持锻炼:团体干预的新视角
- <正>团体与团体的类型对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的影响是巨大、复杂和独特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国内外对体育活动团体研究的数量远远少于对个体的研究数量。不考察团体对个体的影响使得对体育行为的预测少了一个主要的变量来源,这种缺失已经影响...
- 王深
-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团体干预
- 文献传递
- 福建沿海城市推进“体医融合”模式的调查被引量:1
- 2021年
- 体医融合是我国为实现“健康中国”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首先在沿海城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了解探索的实际情况,对福州、厦门等城市做了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论显示,我省在体医融合模式的推行上仍处于宣传发动和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众体育健康促进的观念不够强,体医关系不平衡及融合难度大,缺少必要的体医融合制度保障,尚未形成稳定的融合模式,缺少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健身场地器材与指导力量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如下: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力度,尽快完善体医融合的法规与制度,借鉴并推广有效的融合模式,开拓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服务市场,高校联合培养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 刘一平王深余蓉蓉
- 手臂动作稳定性与唤醒水平、特质焦虑等关系的再探被引量:4
- 2003年
- 本文探讨了唤醒水平、特质焦虑、性别差异、运动项目等对手臂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运动项目的被试其手臂动作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 ,且特质焦虑与运动项目的交互作用对手臂动作和稳定性变化具有显著效应。
- 王深
- 关键词:唤醒水平特质焦虑
- 1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药物渴求度及情绪的影响
- 研究目的:药物成瘾对个体的身心及神经系统产生危害,对吸毒者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药物成瘾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国际性社会问题。与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冰毒以其特有的欣快感使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的"心瘾"戒除...
- 刘晓霞王深孟祥龙
- 文献传递
- 业余体育团队凝聚力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两层中介模型被引量:28
- 2016年
- 鉴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凝聚力对成员锻炼坚持性影响的复杂性,在研制锻炼坚持性问卷的基础上,以自发组建的各类球类团队、自行车俱乐部、体育表演团队等锻炼团体为对象,对41个业余体育团队共425名成员的群体凝聚力、锻炼自我效能与锻炼坚持性进行测量,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探讨我国自发性锻炼群体的凝聚力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解释力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锻炼坚持性的内容结构包括努力投入、情感体验与行为习惯三个维度;业余体育团队的凝聚力既可以直接促进成员个体的锻炼坚持性,也可以通过提升成员锻炼自我效能来间接促进个体锻炼坚持性;并且,在成员锻炼自我效能与其锻炼坚持性关系中,群体凝聚力还进一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 王深刘一平谷春强
- 关键词:群体凝聚力分层线性模型
-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后学生访谈法等方法,对学生防守战术的获得进行了不同复杂情境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效应的比较,探讨篮球防守战术获得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有利于对学生篮球防守战术的获得,但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战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战术执行率,从而使篮球战术教学更加有效、顺利的实施.
- 黄少挥王深
- 关键词:内隐学习外显学习篮球战术
- “体验”视野中的休闲体育行为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从“体验”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个体休闲体育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足半数的参与者从“体验”的角度来理解休闲体育的“自由”内涵;(2)从体验的自由感看,只有24%的参与者享受着高水平的快乐体验;(3)从体验的效应水平看,参与者在休闲体育中能够自我放松,但自我发展还不够;(4)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注重的是精神的体验,倡导的是主体性、个性化的运动理念。
- 王深
- 关键词:休闲体育
- 身体的关切:体育美学的当代使命被引量:13
- 2011年
-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 王深
- 关键词:体育美学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