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新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小麦
  • 4篇抗白粉病
  • 4篇基因
  • 4篇白粉
  • 4篇白粉病
  • 3篇性状
  • 3篇分子标记
  • 2篇数量性状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抗白粉病基因
  • 2篇RAPD标记
  • 1篇多基因
  • 1篇多基因控制
  • 1篇性基因
  • 1篇生化标记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体细胞无性系

机构

  • 7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河北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南达科他州立...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9篇王立新
  • 2篇徐民新
  • 2篇马峙英
  • 2篇杨文利
  • 2篇张钢民
  • 2篇苏爱莲
  • 1篇贾继增
  • 1篇刘丽华
  • 1篇周丽艳
  • 1篇段绍光
  • 1篇陈哲
  • 1篇王振忠
  • 1篇陈永兴
  • 1篇吴秋红
  • 1篇尤明山
  • 1篇韩俊
  • 1篇叶志杰
  • 1篇孟荣华
  • 1篇王凤格
  • 1篇尹俊玉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遗传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的DNA突变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mRNA差异显示和SSR(微卫星)技术,比较了小麦品种丰抗8号及其幼胚培养突变系第R8代株系的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证明突变系的DNA序列存在大量的突变,突变类型为:嘌呤与嘧啶相互转换、核苷酸片段缺失、增加核苷酸片段。DNA序列的突变揭示了突变系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方面变异的分子基础。
王立新顏暘石海波叶志杰
关键词:小麦体细胞无性系DNA突变
小麦品种复壮30抗白粉病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
王立新苏爱莲徐民新王秀琴等
冬小麦品种复壮30中具有一对抗白粉病隐性基因,该基因对中国流行的白粉病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疫,虽尚未定名,却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课题组分别以复壮30、感病品种农大015、京花一号的DNA为模板,采用300个RAPD引物...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抗性基因基因标记RAPD分析
分子标记在我国区域试验小麦品种DUS检测中的应用
植物新品种必须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根据国家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GB/T19557.2-2004),小麦品种的DUS测试需要对测试
王立新常利芳李宏博季伟刘丽华赵昌平
文献传递
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7
2015年
小麦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与优良品系北农6号衍生的269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的2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高密度SNP和SSR遗传连锁图谱进行穗长、穗粒数和穗粒重 QTL定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9个穗部性状加性效应 QTL,其中10个穗长QTL分布于1B、2D、3A、3B、4A、5A、5B、6A和7D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96%~9.63%, QSl.cau-4A.2在所有5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89%~9.62%,另有7个QTL能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8个穗粒数相关QTL分布于1A、3A、3D、4A和5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06%~11.17%,为单个环境QTL。11个与穗粒重相关QTL分布于1A、1B、2A、2D、3A、4D、5A、5B和6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79%~16.12%,其中QGws.cau-1B、QGws.cau-3A和QGws.cau-6B.2在2个或者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另外,鉴定出6个分布于1A、2D、3A、4A和5B染色体上的QTL富集区段。
吴秋红陈娇娇陈永兴周升辉傅琳张德云肖尧王国鑫王振忠王立新韩俊袁成国尤明山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QTL
小麦数量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2年
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研究的基本进展,包括QTL定位的原理、研究涉及的性状、QTL分布情况、贡献率、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方法和应用软件等,列举了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在育种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小麦QTL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杨文利王立新张钢民马峙英周丽艳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分子标记农艺性状
小麦数量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3年
小麦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综述了近年来小麦QTL的研究进展 ,包括QTL定位原理、研究涉及的性状、QTL分布情况、贡献率、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方法和应用软件等 ,列举了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在育种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了小麦QTL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杨文利王立新张钢民马峙英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分子标记多基因控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小麦品种复壮30中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一个RAPD标记被引量:1
2001年
Powdery mildew is a severe fungal disease in wheat. So far 29 Pm gene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in wheat have been identified. Here, we report a RAPD marker linked to a recessive Pm gene (tentatively designated as Pm 30) in wheat variety Fu Zhuang 30, which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all powdery mildew races recorded in China. A 628 bp fragment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with RAPD primer UBC405 (CTCTCGTGCG) in Fu Zhuang 30, but not in susceptible cultivars Nong Da 015 and Jing Hua No. 1. With bulk segregate analysis of 101 F 2 progenies of Nong Da 015/ Fu Zhuang 30 and 62 F 2 progenies of Jing Hua No.1/Fu Zhuang 30 cross, we calculat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UBC405 650 RAPD marker and the Pm3 0 gene was 13 cM (LOD value of 7.4). The RAPD marker will be valuable in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in breeding programs aimed at transferring the Pm 30 gene into commercial wheat varieties.
王立新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RAPD标记品种复壮
小麦品种复壮30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及利用
王立新黄秀强徐民新段绍光贾继增PeterUeng尹俊玉苏爱莲孟荣华张润飞王秀琴王凤格
冬小麦品种复壮30中具有一对抗白粉病隐性基因,该基因对我国流行的白粉病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疫,虽尚未定名,却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我们分别以复壮30、感病品种农大015、京花一号的 DNA 为模板,采用300个RAPD引...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转基因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I6.1酶带被引量:11
1999年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I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I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I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王立新苏青苏青徐民新陈哲
关键词: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抗白粉病生化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