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 作品数:34 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凝视-面-臂-言语-时间评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评估简单、快速的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FAST)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5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静脉溶栓前完成头颅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 2分者作为预后良好组(74例),mRS评分≥3分者作为预后不良组(5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FAST评分、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前循环大动脉闭塞(LAVO)等,据此结果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8.7%(74/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相比较年龄较低[分别为(61.72±11.98)、(69.53±11.58)岁,t=-3.317,P=0.001]、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较低[分别为18.9%(14/74)、36.5%(19/52),χ^2=4.905,P=0.027]、溶栓时间窗较短[分别为(145.19±43.44)、(164.26±40.07)min,t=-2.19,P=0.031]、基线NIHSS评分较低[分别为(9.65±5.33)、(12.83±6.25)分,t=-2.760,P=0.007]、溶栓前G-FAST评分较低[分别为(2.46±1.00)、(3.02±0.79)分,t=-3.068,P=0.003]、ASPECTS较高[分别为(8.06±1.29)、(6.89±1.91)分,t=3.613,P=0.000]、LAVO比例较低[分别为39.2%(29/74)、67.3%(35/52),χ^2=9.661,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G-FAST评分(OR=1.583,95%CI 1.432~1.855,P=0.000)及高龄(OR=1.609,95%CI 1.067~2.001,P=0.026)、心房颤动病史(OR=1.302,95%CI 1.157~1.658,P=0.002)、LAVO(OR=6.416,95%CI 3.302~12.84,P=0.000)、较长的溶栓时间窗(OR=6.756,95%CI 2.035~9.754,P=0.001)、较低的ASPECTS(OR=1.452,95%CI 1.035~2.279,P=0.002)、较高的基线NIHSS评分(OR=1.309,95%CI 1.083~1.542,P=
- 张运王莉莉唐涛贺茂林
-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动脉闭塞性疾病
- 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缺损程度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013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15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
- 张国平王莉莉王海燕
- 文献传递
- 基于二级预防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 基于二级预防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且已录入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0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有斑块形成患者359例,无斑块形成1 691例。359例有斑块形成的患者经斑块稳定性检查发现块斑块稳定性有162例,斑块不稳定性有1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4.495)、合并高血压(OR=2.199)、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3.235)和颅内外动脉狭窄(OR=2.80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遵从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OR=0.276)和合理膳食(OR=0.358)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年龄≥80岁(OR=2.804)和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70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遵从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OR=0.366)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结论 基于二级预防分析发现高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遵从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是保护因素。
- 赵学伟熊璐璐李海燕王莉莉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
-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研究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 160例脑卒中患者中65例(40.63%)出现抑郁症状。与无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P=0.0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低(P=0.000)。进一步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亚组,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00,0.000,0.0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P=0.000,0.000,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4,P=0.005),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r=-0.645,P=0.002)。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 张国平王莉莉王海燕
- 关键词:卒中抑郁日常生活活动神经心理学测验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确定风险指标的预测界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后7 d内多普勒超声结果筛查是否存在无症状深静脉血栓,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风险指标预测界值。结果共37例(15.48%)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无症状深静脉血栓,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OR=1.012,95%CI:1.011~1.013;P=0.000)为其重要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界值为343 ng/ml,其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0.9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03(95%CI:0.846~0.929,P=0.000)。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升高是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
- 李巍王莉莉李海燕付睿
- 关键词:卒中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模型
- 肿瘤相关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肿瘤相关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且肿瘤相关机制和多种传统机制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在肿瘤相关性卒中病因中,肿瘤的直接作用、凝血功能异常、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感染和内皮损伤等机制都与肿瘤直接相关;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侵入性治疗等针对肿瘤的治疗也可通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引起脑梗死的发生。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相互交叉,共同导致了脑梗死的发生。
- 杨启舟付睿王莉莉
- 关键词:肿瘤脑梗死发病机制
- 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组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连续就诊的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列腺癌无脑梗死组按年龄匹配(1∶1)同时期泌尿外科住院被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未曾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分析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肿瘤相关治疗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各纳入43例患者。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年龄71~93岁,平均82.2±4.8岁;腔隙性脑梗死(病灶<10 mm)占74.4%(32/43),前、后循环同时受累多发性脑梗死占23.3%(1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 7.494,95%CI 1.371~40.971)、D-二聚体升高(OR 1.012,95%CI 1.003~1.02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OR 0.144,95%CI 0.037~0.557)是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以小病灶、多发性梗死灶常见。高脂血症和D-二聚体升高是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
- 杨启舟付睿王莉莉向思京高凤莲张丽霞
- 关键词:前列腺癌脑梗死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在作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CT/MRI扫描显示的病灶大小,按照Adama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小面积梗死组(58例)、大面积梗死组(21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h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ACI病灶大小与血清hsCRP、血浆FIB水平呈正相关(r2分别为0.9354、0.990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ACI患者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血清hsCRP和FIB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观测指标。
- 张国平王莉莉王海燕
-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质纤维蛋白原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被引量:11
- 2011年
- 有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国内尚缺少统一或规范的标准。最近,美国ASA等多学科发表了“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处理指南”,美国AHA/ASA也更新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这2个指南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和处理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 贺茂林付睿王莉莉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抗凝药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
- Padua血栓评估模型对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评估价值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究Padua血栓评估模型对脑卒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共16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并发VTE者(血栓组)56例,未并发VTE者(对照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Padua血栓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采用Padua血栓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以不同分值作为风险分层的界值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adua血栓评估模型预测脑卒中并发VTE的效能。结果血栓组患者房颤(P=0.024)、高龄(P=0.000)、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P=0.000)、急性感染性和(或)风湿性疾病(P=0.000)、活动性恶性肿瘤/化疗(P=0.016)、既往VTE史(P=0.007)、活动减少(P=0.009)比例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OR=3.203,95%CI:1.172~8.751;P=0.023)、高龄(OR=3.469,95%CI:1.063~7.580;P=0.002)、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OR=4.017,95%CI:1.315~12.274;P=0.015)、急性感染性和(或)风湿性疾病(OR=3.472,95%CI:1.457~8.271;P=0.005)、既往VTE史(OR=5.884,95%CI:1.068~32.408;P=0.042)是脑卒中并发VT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Padua血栓评估模型风险分层界值为4分时,曲线下面积为0.762、标准误为0.040(95%CI:0.689~0.854,P=0.000),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69.02%、53.34%、83.08%,Youden指数为0.404,Padua血栓评估模型风险分层界值为4分对脑卒中并发VTE的预测价值最优。结论高龄、既往VTE史和危重型脑卒中是VTE的高危因素,基于Padua血栓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脑卒中并发VTE的风险。
- 李巍王莉莉
- 关键词:卒中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模型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