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迎春

作品数:162 被引量:2,631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篇气象
  • 22篇降水
  • 19篇雷达
  • 19篇暴雨
  • 15篇值模拟
  • 14篇数值模拟
  • 11篇中尺度
  • 11篇局地
  • 9篇灾害
  • 9篇沙尘
  • 9篇水汽
  • 9篇局地暴雨
  • 9篇雷暴
  • 8篇地基GPS
  • 8篇地形
  • 8篇同化
  • 8篇气候
  • 8篇雷达资料
  • 6篇沙尘天气
  • 6篇气象灾害

机构

  • 126篇中国气象局北...
  • 75篇北京市气象局
  • 37篇中国气象科学...
  • 23篇北京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城市气象...
  • 4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宁夏气象局
  • 3篇宁夏气象防灾...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培...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161篇王迎春
  • 30篇陈明轩
  • 18篇刘伟东
  • 16篇张文龙
  • 16篇楚艳丽
  • 16篇张朝林
  • 15篇张小玲
  • 13篇张京江
  • 12篇郑祚芳
  • 12篇王京丽
  • 11篇肖现
  • 10篇扈海波
  • 9篇谭晓光
  • 9篇程丛兰
  • 9篇高峰
  • 8篇陶祖钰
  • 8篇孟燕军
  • 8篇廖晓农
  • 8篇李炬
  • 8篇赵平

传媒

  • 15篇应用气象学报
  • 15篇气象学报
  • 13篇气象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大气科学
  • 5篇暴雨灾害
  • 4篇科学通报
  • 4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沙漠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18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合成分析
盛夏高温天气是北京地区一种重要的城市灾害性天气,高温天气的出现对人类活动、健康和工商业生产均有不利影响,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近几年来北京...
郑祚芳王迎春
关键词:高温
文献传递
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在GPS数据传输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07年
GPRS/CDMA作为移动通信2.5代的技术是一种成熟的行业专业数据无线传输手段。该技术具有永远在线、快速登录、按量收费等优点。从2004年10月开始,北京市气象局采用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地基GPS大气水汽遥测网远程数据通信和控制系统,替代了原有的基于公众电话交换网和调制解调器的远程通信与控制系统。新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准实时、全自动的数据传输功能,设备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安装简易。目前该系统已正式投入日常业务运行。
张京江江武鹏张朝林王迎春
关键词:GPRS/CDMAGPS数据传输
一次短历时特大暴雨系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1.25km的FY2-C地球同步卫星的可见光云图,对2005年8月14日发生在北京北部山区一次百年一遇的短历时特大暴雨进行了云图分析,发现高分辨率的可见光云图可以在一个多小时前就识别出水平尺度只有几公里的初始对流,并可利用它在地面上的阴影判别其垂直发展的强度。暴雨发生前水平尺度发展到数十公里,其云顶上的暗影表明强烈的对流已突破对流层顶。
张春喜王迎春王令丁青兰陶祖钰
关键词:暴雨卫星云图中尺度对流系统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
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动力—统计释用技术,建立北京城近郊区大雾预报方法、大气污染浓度的数值预报、夏季...
王迎春刘凤辉张小玲张朝林孟燕军托亚梁丰
关键词:释用技术卡尔曼滤波污染大雾
文献传递
采用动态数学形态学算子的气象灾害事件空间形态特征及表现
面状分布是气象灾害的主要空间形态表现特征,气象要素、下垫面特征、人口和财产等组成及聚集在灾害特征面上的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空间差异.本文采用数学形态学原理和方法,依据复杂下垫面特征参数,组成动态卷积模板,对建立在气象要素分布...
扈海波王迎春
关键词:数学形态学灾害评估气象灾害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预估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定量化估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未来90年(2010~2100年)宁夏25 km×25 km网格的逐日温度、降水、辐射等资料,采用校正的CERES-Maize模型对宁夏21世纪的玉米产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气候变暖,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采用目前玉米的适应性品种和最优生产管理措施,与基准年份BS(1961~1990年平均)相比,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在2020s和2050s表现为增产趋势,到2080s,随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则开始减产。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和穗粒重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在2020s和2050s,B2情景下的玉米增产幅度大于A2情景,在2080s,B2情景下的玉米减产幅度小于A2情景。[结论]随着气候变暖,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增产,随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则开始减产。
刘玉兰任玉王迎春郭晓雷
关键词:引黄灌区气候变化玉米
“好运北京”决策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调查评估与分析
通过对2007年"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期间的北京奥组委、市政部门、赛场技术专家等高端决策用户的调查评估,发现决策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以下规律:决策用户较多关注的气象信息(风、雷电、降水、温度、大雾、冰雹等)与...
段欲晓王玉彬王迎春
关键词:气象信息需求层次理论
文献传递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被引量:53
2011年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和动力场,并结合多种稠密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09年7月22日一次弱天气尺度强迫下雷暴在山区和平原增强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程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不明显,对流前期地面弱冷锋,是此次雷暴新生的触发机制,高层冷平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稳定维持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是本次雷暴增强的必要条件。雷暴从河北北部移进北京西北山区后,在下山和到达平原地区时,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发展增强阶段。雷暴第一阶段下山增强,地形强迫起着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形斜坡使得雷暴冷池出流下山加速与稳定维持的偏南气流形成了强的辐合区;(2)地形抬升使得偏南暖湿入流强烈地上升,从而加剧了对流的发展;(3)地形抬高了冷池出流高度,使得出流与近地面偏南气流构成随高度顺转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暖空气之上有冷平流叠加,使得雷暴前方的动力和热力不稳定增强。雷暴第二阶段在平原地区再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完好的雷暴到达平原地区后,其冷池与低层暖舌在城区(朝阳地区)的对峙,产生了强的扰动温度梯度;强的冷池出流与势力相当的偏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的辐合上升气流,并与下沉气流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冷池出流形成的负涡度与低层切变产生的正涡度达到近似平衡状态。运用RKW理论,三者导致雷暴前方低层的辐合抬升最强,最有利于雷暴的维持发展。
陈双王迎春张文龙陈明轩
关键词:复杂地形辐合线
全球定位系统的可降水量资料在北京地区快速更新循环系统中的同化试验
本文针对发生在2006年8月和2007年6-8月的28次降水过程,在3小时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平台上分别进行了有无同化环北京地区的局地GPS可降水量资料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局地GPS可降水量的同化可以使模式对大阈值...
陈敏范水勇仲跻芹楚艳丽郑祚芳张朝林王迎春
关键词:资料同化GPS可降水量三维变分
文献传递
城市气象研究动向的思考被引量:14
2012年
基于近年来城市气象观测与模拟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城市气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城市气象数值模拟、新观测技术及同化应用、观测与数值模拟互动、城市化对天气气候影响机理、城市气候资源利用与热岛效应减缓措施,以及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了城市冠层模式发展、城市水文过程及城市降水、城市边界层及其他模式物理过程和模式评估等方面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王迎春梁旭东苗世光李炬孟燕军CHEN Fei刘伟东
关键词:城市气象数值模拟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