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疗研究
- 王颖郝颖艳刘英宇
- 课题由于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及致病菌耐药率的不断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类问题,该项目研究头孢唑林与万古霉素治疗非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疗效,并对ICU收治的患者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炎头孢唑林
- 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可降低RA患者血清中IL-37及PD-1的水平被引量:2
- 2019年
- 分析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37及PD-1水平的影响。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与艾得辛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8和IL-18BP的表达,探讨IL-37、PD-1的临床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8(63.23±7.89) pg/mL、IL-6 (3.25±0.98) pg/mL、IL-18BP (210.56±24.51) pg/m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8 (140.67±18.65) pg/m L、IL-6 (8.27±1.23) pg/mL、IL-18BP (308.89±30.67) pg/mL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37 (23.65±4.28) pg/m L及PD-1 (19.58±3.78) ng/m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37 (58.98±5.29) pg/mL及PD-1 (36.72±4.62) ng/mL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IL-37与细胞因子IL-18、IL-6和IL-18BP均呈正相关;但是PD-1仅与细胞因子IL-6呈正相关,按照RA评分标准,患者血清中IL-37与诊断评分呈正相关,PD-1与诊断评分呈正相关。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为明确的疗效,能够短期内控制RA患者疾病的发展,临床的表现稳定,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IL-18、IL-6、IL-18BP以及IL-37、PD-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可在临床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 王颖张鸽张丹丹张雪彤郭晓伟黄炜
- 关键词: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 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716例T2DM患者,检测血清25(OH)D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肝肾功能、血钙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IMT>0.9 mm)和IMT正常组(IMT≤0.9 mm)两组,比较两组间血清25(OH)D水平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IMT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收缩压、糖尿病病程、hs-CRP、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 A1c及腰臀比呈正相关(P<0.05),与25(OH)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与颈动脉IMT、Hb A1c、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甲状旁腺素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缺乏可能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 孙振杰于锦萍张莉孙鹏薛瑞凤黄金玮何翠玲王颖
- 关键词:2型糖尿病25-羟维生素D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被引量:27
- 2017年
- 为了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联合用药用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本研究选择本院10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静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研究发现,相较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在治疗后6 h、24 h和7 d均较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p<0.05)。由此可见,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且安全性高。
- 张云黄炜久兰李晓丽王颖
-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神经缺损
- TIPE2抑制AP-1蛋白增加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975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TIPE2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l-H1975化疗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非小细胞肺癌系NCIH1975转入TIPE2慢病毒载体后,加入CDDP后使用CCK-8测量IC50值,凋亡细胞用Annexin V/FITC和PI凋亡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转染TIPE2后AP-1及MDR-1的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TIPE2后IL-1、IL-6及TNF-αmRNA水平。结果:(1)TIPE2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系NCI-H1975细胞IC50值(P<0.001);(2)TIPE2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系NCI-H1975细胞对CDDP的凋亡率(P<0.05);(3)TIPE2可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系NCI-H1975细胞中AP-1及MDR1的表达量;(4)TIPE2可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系NCI-H1975细胞中IL-1、IL-6及TNF-αmRNA水平的表达(P<0.01)。结论:TIPE2可能通过抑制AP-1蛋白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l-H1975对CDDP的化疗敏感性。
- 王颖刘英宇张文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AP-1
-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 2016年
-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王颖
-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护理效果安全性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67%和10.53%,对照组分别为73.07%和2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齐慧生刘宝欣郭红王颖李春双
- 关键词: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疗效
- 品管圈改善昏迷患者鼻饲管堵塞率的临床效果
- 2016年
-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改善鼻饲管堵塞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管堵管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鼻饲管堵管的发生率。结果:改善前鼻饲管的堵管发生率为25%,通过品管圈活动,鼻饲管的堵管发生率降低为6.8%;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的堵塞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管堵管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 陈怡甘伟杨芳王辉王颖
- 关键词:品管圈鼻饲管脑外伤
- IL-3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外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 黄炜张鸽王颖李素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
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μ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并未明确,与免疫、环境、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相关。国内外对于该病发病机制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水平变化对病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水平变化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6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查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CT、IL-6、hs-CRP、PSP/Reg水平和肺功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急性加重患者和非急性加重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水平和肺功能,进一步探讨血清PCT、IL-6、hs-CRP、PSP/Reg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稳定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一年间,发生AECOPD的人数为93例,AECOPD发生率为87.74%(93/106);急性加重患者PCT、IL-6、hs-CRP、PSP/Reg含量显著高于无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显著低于无急性加重患者(P<0.05);COPD稳定期血清PCT、IL-6、hs-CRP、PSP/Reg含量和肺功能呈负相关,和AECOPD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COPD稳定期血清PCT、IL-6、hs-CRP、PSP/Reg联合检测对AECO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四者的单一检测。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含量和肺功能呈负相关,和AECOPD发生率呈正相关。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PSP/Reg联合检测可提高AECOPD的预测准确性。
- 郭义娟朱晖韩永生王颖刘英宇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CT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