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梅
- 作品数:40 被引量:4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诊断的纵隔子宫磁共振成像特点5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探讨MRI在诊断纵隔子宫中的价值。对本院52例临床诊断的纵隔子宫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宫腔镜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MRI对纵隔子宫的诊断价值。纵隔子宫的诊断采用美国生育协会标准。本组52例患者,由宫腔镜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断完全性纵隔子宫19例,部分性纵隔子宫32例,1例未行手术。MRI诊断完全性纵隔子宫19例,部分性纵隔子宫32例,1例宫腔粘连。MRI可以完全准确诊断纵隔子宫,在该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士甲韩志刚田晓梅谢洁林章梦薇张娣张国福
- 关键词:子宫疾病磁共振成像
- 一种孕妇磁共振检查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孕妇磁共振检查的辅助装置,包括腹托、线圈固定扣、腰垫、腰靠、平躺腰托,所述腰垫位于所述腹托和所述腰靠之间,所述腹托位于所述腰垫的上端一侧,并且,所述腹托呈弧形形状,所述腰靠位于所述腰垫远离所述腹托的一...
- 沈敏花张国福徐子军王雪珍张鹤周清田晓梅孙宇浩徐瑾萱
- 文献传递
- 正常胎儿脑发育的DWI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应用DWI初步评估胎儿脑发育情况。方法:分析30例正常胎儿脑的DWI表现。30例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28岁;孕龄22.6~36.9周,平均30.1周。行MRI及DWI检查,测量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和丘脑的ADC值。结果:30例胎儿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小脑和丘脑的ADC值,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降低,小脑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丘脑,然后依次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随孕周增加ADC值下降最快的是小脑,其次是丘脑,然后依次是枕叶及颞叶、顶叶、额叶。顶叶的平均ADC值最高,然后依次是枕叶、额叶及颞叶、小脑、丘脑。结论:DWI可初步评估胎儿脑发育情况。随着胎龄增加,胎儿脑组织逐渐成熟。小脑与丘脑的成熟早于幕上脑叶。
- 庄严张国福田晓梅王天平王雪珍张燕玉
- 关键词:胎儿脑发育DWI
- MRI在先天性子宫畸形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MRI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6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图像,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各种类型子宫畸形在MRI中表现各有特点,MRI能定性及定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8.8%,与B超相比准确性较高。结论:MRI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进行准确的分型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谢洁林韩志刚田晓梅张娣张国福
- 关键词:先天性子宫畸形磁共振成像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
- 3D MRI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3D MRI扫描技术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206例临床怀疑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3D列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单角及残角子宫17例,双子宫7例,双角子宫5例,纵隔子宫135例,弓形子宫23例,宫腔粘连4例,子宫正常15例。3D MRI均清晰显示子宫外形、宫底、宫腔、内膜及宫颈形态。结论:3D MRI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解剖结构,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王雪珍田晓梅于菲沈敏花张燕玉张国福赵书会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先天性子宫畸形
- 盆底功能障碍磁共振分级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PFD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探讨其与临床广泛应用的盆腔器官脱垂分级量表(POP-Q)所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门诊收集PFD患者15例,行MRI静息相、收缩相和排泄相检查,以耻骨尾骨线(PCL)作为参考,将所得分级结果与临床POP-Q分级结果相关联。结果: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结果为前部和中音部.MRI分级与临床POP-Q分级的一致性较好(前部κ=0.438,standard error=0.16;中部κ=0.423,standard error=0.16),而后部MRI分级与临床POP-Q分级的一致性较差(x=0.057,standard error=0.17)。结论:本试验研究表明盆底器官前部和中部MRI分级与临床POP-Q分级的一致性较好,MRI分级今后可能成为临床体检的替代方法。而后部MRI分级与临床POP-Q分级的一致性较差,由于临床分级法对于盆底结构后部脱垂的诊断准确性低,客观性较强的MRI分级方法可能在这部分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前景。
- 刘佳张国福钱慧君王雪珍张燕玉何怡濛丁宁周清田晓梅胡昌东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23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各10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3~10 d行清宫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手术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45~190 ml,平均7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可行的方法。
- 张国福尚鸣异韩志刚王添平张娣田晓梅王雪珍王冬燕
-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甲氨蝶呤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直径500~71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57.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创伤小,保留子宫,并发症少,是临床效果确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 张国福韩志刚胡培安王士甲田晓梅周燕贺蓓仪王晶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在输卵管不孕症中的疗效。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459例患者共895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或通畅度不佳,将导管置于输卵管口,使用导丝疏通后造影,对比分析其手术前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并随访18个月内妊娠率。结果 895条近端阻塞或不通畅输卵管疏通后572条(63.9%)基本通畅。完全性阻塞输卵管SSG及FTR术后疏通率为80.3%(53/66);不完全性阻塞患者疏通率为96.7%(802/829)。随访18个月,212例患者中妊娠93例(43.9%),异位妊娠2例(2.1%)。中位妊娠期为8.2个月。双侧输卵管基本通畅者妊娠率为51.3%(58/113),双侧输卵管不完全通畅者妊娠率为35.4%(35/99)。结论 SSG及FTR安全有效,是治疗因输卵管近端阻塞或不通畅导致不孕的有效方法。
- 韩志刚张国福田晓梅谢洁林谷守欣庄严刘佳钱慧君章梦薇
- 关键词: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输卵管再通术不孕症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MRI表现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随访证实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①63例子宫体均有不同程度增大。②61例病灶表现为子宫肌层及宫腔内肿块(1例侵蚀性葡萄胎突破浆膜层),2例为子宫外肿块,均为绒癌(1例为左侧输卵管肿块,1例为直肠子宫陷凹肿块)。52例肿块内伴有出血,约占82.5%。伴有宫腔内肿块的29例均显示结合带中断。③总共5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子宫肌层内或宫旁可见流空血管影,占85.7%(54/63),其中包括95.1%(39/41)的侵蚀性葡萄胎和168.2%(15/22)的绒癌,流空血管影的发生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具有显著差异(P<0.01)。④增强扫描表现:肿块呈内部少量结节状或条纹状强化,增强扫描显示肿块范围更加清晰。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MR1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临床定性、定位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
- 谢洁林韩志刚张国福田晓梅庄严王士甲
-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侵蚀性葡萄胎绒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