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萍
- 作品数:59 被引量:3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疆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分析与对策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疆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态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学习态度量表,对新疆329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46%的护生缺乏对循环护理的了解,88.63%的护生希望通过相关指导获取循环护理知识。结论:新疆护理本科生需进行循环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循环护理技能的培养。
- 朱云田萍王梅新
-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循证护理
- 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8年
- 综述了放松训练的历史背景、实施及临床应用,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提供线索或依据。
- 田萍王梅新
- 关键词:心理干预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与心律失常发病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 田萍李星梅李海平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变异原因及性质,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65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各时间段完成并记录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在变异记录单上记录变异项目,并分析变异原因。结果变异原因有医务人员导致的变异占29.88%、患者需求导致的变异占28.74%、疾病转归导致的变异占24.14%、医院系统导致的变异占17.24%;正性变异占6.90%,负性变异占93.10%;可控性负性变异占59.26%;不可控性负性变异占40.74%。结论通过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变异分析,采取措施可以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 田萍陆晓华宋志英杨金芬
- 关键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院感防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为减少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2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3557份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分析。结果:送检的23557份标本中,共检出细菌阳性标本3734份,阳性率为15.85%;以分泌物标本细菌栓出率最高(51.91%)。在检出的3734细菌阳性标本中,多重耐药菌阳性标本1743分,多重耐药菌阳性标本占46.68%;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最高的为血液系统标本,阳性率为61.87%;其次为呼吸道标本,多重耐药菌阳性率为51.72%。在检出的病原菌分类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占比最高(24.32%);在多重耐药菌检出中,以MDR检出率最高,为40.81%,其中人型葡萄球菌的MDR分离率最高85.85%,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为82.00%。不同类型标本检出细菌情况不同,痰液分离率最高的为鲍曼不动秆菌3.85%,尿液、全血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0.55%、3.03%。检出菌占比及多重耐药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均为重症医学科,分别为23.46%、63.24%;五类七种多重耐药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为呼吸科64.78%。结论:本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高,加强手卫生、接触隔离及环境清洁消毒对预防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晓兢田萍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 内外妇儿科护理工时及护士配置的测量与比较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病区不同专科的护理工作量及人员配置,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内外妇儿科10个病区住院1周的患者,以实际操作测算患者例均护理工时及标准床护比。结果同一专科,一级护理患者护理工时显著多于二级护理患者(均P<0.01);不同专科,相同护理级别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个病区除妇科外,实际床护比均低于标准床护比。结论专科间护理工作量有差异,护理人员配置偏低,应根据专科工作量调配护理人员,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问题。
- 田萍张颖吴雪李星梅
- 关键词:内科妇科儿科专科护理护理工时护士配置
- 全国2010年住院患者系统疾病统计及年龄分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全国2010年住院患者系统疾病构成及年龄分布状况。方法对全国2010年住院系统疾病分类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累计住院36 256 226人,按系统疾病排序,前10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他接受收医疗服务、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位于前10位的系统疾病合计31 378 416人,占住院总数的86.54%。从疾病分类年龄别分析,15岁-44岁、45岁-59岁、60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的住院患者居多,共占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总数的83.70%。结论通过对全国2010年住院系统疾病的构成分析,可了解全国医院住院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死亡及年龄分布,为有效开展疾病研究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 郭建新周国栋田萍
- 关键词:住院患者系统疾病年龄分布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EgPSCs)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加入不同数量EgPSCs(0、50、100和200个/孔)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采用MTT、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MTT结果表明,50、100和200个/孔的EgPSCs48、72、96 h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0个/孔的EgPSCs(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48 h时100、200个/孔的EgPSCs比0个/孔EgPSCs的剩余划痕面积显著减小(P<0.05);transwell结果表明,100个和200个/孔EgPSCs实验组的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0个/孔EgPSCs实验组(P<0.01)。结论体外研究表明,EgPSCs和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为明确细粒棘球绦虫对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田萍张颖王茂林崔田润冉博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HEPG-2细胞
- 运用德尔菲法建立护理工作项目分级测量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护理工作项目分级测量指标体系,为护理人员绩效公平分配及建立护理级别收费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经过专家咨询后建立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76个二级指标的护理工作项目分级测量指标体系。结论:初步形成了护理工作项目分级测量指标体系。
- 田萍杨晓燕李芹李星梅
- 关键词:德尔菲法护理
- 临床护理带教中不同带教方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带教方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12月的实习护生198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跟班次带教组)、B(一对一带教组)、C(医护结合带教组)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带教方式对3组护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并于实习前、后对护生的操作技能、护理评估、专科理论、护理文书、护理查体等方面进行考核和组间比较。结果 3组护生实习后综合成绩得分均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习前,3组护生各项目考核成绩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专科理论、护理查体、护理评估考核成绩及综合成绩C组高于A组、B组(P<0.05);护理评估考核成绩及综合成绩B组高于A组(P<0.05),其他方面的考核成绩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结合的带教方式有利于促进护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与借鉴。
- 李星梅李建荣田萍
- 关键词:护理带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