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MRI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增强磁共振
  • 1篇增强磁共振血...
  • 1篇韧带样
  • 1篇韧带样纤维瘤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肿瘤
  • 1篇三维增强磁共...
  • 1篇三维增强磁共...
  • 1篇神经鞘瘤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田霞
  • 7篇谢道海
  • 7篇陆紫微
  • 6篇孙琪
  • 4篇平小夏
  • 4篇孟倩
  • 1篇卢艳丽
  • 1篇王中领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MRI鉴别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特点,以得出两者重要鉴别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脊膜瘤组的纵径和横径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纵径大于横径;神经鞘瘤组的纵径和横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以下8个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分别是:肿瘤形态、邻近椎间孔扩大、肿瘤与硬膜面夹角、脊膜尾征、肿瘤内部坏死、囊变、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及T2WI信号混杂性;③性别、发病部位、环状强化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陆紫微田霞孙琪谢道海
Von Hippel-Lindau病的CT与MRI表现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符合VHL病诊断标准患者的CT和MRI表现以及临床病理资料。8例均行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1例行腹部MRI检查,6例行腹部CT检查。结果 8例均有一处或多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例单发于小脑,6例小脑、延髓及脊髓同时发现病变,1例合并幕上病变)。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囊实性病灶呈典型的大囊小结节且结节显著强化,实性病灶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7例有一处或多处内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胰腺多发囊肿、双肾多发肿瘤和囊肿。结论 VHL病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多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多发囊肿、双肾脏多发肿瘤和囊肿时,则高度提示VHL病的可能性。
陆紫微王中领田霞孙琪孟倩平小夏谢道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3D CE MRA检查,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层面重建(MPR)。增强扫描前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增强后再行横断位FSE T1WI,可疑撕裂口位置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瓣片、撕裂口以及真假腔等。结果 3D CE MRA的MIP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100%。结合原始图和MPR图像,其敏感度可达到100%。(1)主动脉夹层的分型:Ⅰ型9例,占24.3%;Ⅱ型2例,占5.4%;Ⅲ型26例,占70.3%。(2)内膜瓣片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3)撕裂口的显示:常规MRI显示23例,MIP不能显示撕裂口,但原始图和MPR图显示31例。(4)真假腔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结论 3D CE MRA是一种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技术。
平小夏孙琪田霞陆紫微孟倩谢道海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Rathke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
2011年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Rathke’Scleftcyst)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拉特克囊肿病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21-75岁,平均年龄41.8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IWI和T2WI;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注射Gd-DTPA后TI加权。分析囊肿的位置、信号特点、增强表现。结果(1)囊肿位置:鞍内者12例,鞍内向鞍上生长者6例。(2)囊肿信号特点:5种MRI信号类型。(3)大部分病例无强化,少数呈囊肿周边环状或线样强化。结论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孙琪陆紫微田霞谢道海
关键词:RATHKE囊肿磁共振成像
MRI在肺癌脑转移瘤诊断和放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探讨增强MRI和弥散加权(DWI)在肺癌脑转移瘤诊断和放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的27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结果 与其他序列相比T1WI增强检出率最高.转移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和对侧正常脑实质区三者间ADC值差异显著.转移瘤放疗前后:瘤灶实质区ADC值差异显著,瘤周水肿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T1WI是发现脑转移的最佳序列,DWI和ADC值有助于脑转移瘤的定性诊断和放疗前后疗效评估.
田霞陆紫微孙琪谢道海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转移瘤放疗
桥小脑角区病变的MRI表现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占位性病变在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8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PA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周围结构的改变、平扫及增强后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83例CPA病变中,听神经瘤50例,脑膜瘤13例,表皮样囊肿13例,三叉神经瘤4例,蛛网膜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1例。肿瘤位于左侧CPA区38例,右侧CPA区45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8.8%,定性准确率为95.2%。结论 MRI检查是检查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该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平小夏孟倩田霞陆紫微谢道海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病变磁共振成像
韧带样型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DF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DF 13例,复发性7例。探讨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DF均单发,其中12例(60.0%)边界不清,9例(45.0%)包绕血管神经,8例(40.0%)有骨膜粘连。10例行CT检查,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瘤内未见钙化及坏死区。增强扫描6例表现为中度强化,延迟扫描5例呈渐进性强化。15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11例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并随着各期相渐进性强化。其中9例(81.8%)可见条索状或小斑片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2例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结论 DF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增强、动态增强及DWI扫描对DF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陆紫微王中领卢艳丽田霞孙琪孟倩平小夏谢道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软组织肿瘤韧带样纤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