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鲜美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中医
  • 4篇心衰
  • 4篇注射液
  • 4篇急性心衰
  • 3篇舌象
  • 3篇社区获得性
  • 3篇社区获得性肺...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肺炎
  • 3篇肺炎
  • 3篇参附
  • 3篇参附注射液
  • 2篇阳虚
  • 2篇营养支持
  • 2篇证型
  • 2篇中毒
  • 2篇食复
  • 2篇衰竭
  • 2篇水杨酸
  • 2篇素问

机构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田鲜美
  • 10篇刘清泉
  • 7篇王玫
  • 6篇寇兰俊
  • 6篇刘丽杰
  • 4篇刘宇
  • 4篇张永涛
  • 4篇梁晋普
  • 4篇江其敏
  • 4篇王兰
  • 4篇郭楠
  • 3篇梁腾霄
  • 3篇杨保林
  • 2篇于维霞
  • 2篇粱晋普
  • 2篇徐红日
  • 2篇常佩芬
  • 2篇贾宁
  • 2篇王格
  • 1篇周凤龙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关于辅助检查的培训与思考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近年来中医住院规范化培训中发现的辅助检查应用与判读方面的问题,开展辅助检查专项培训,通过调查问卷及培训前后成绩比较,分析专项培训的效果,探讨其必要性。调查发现大部分(>60%)规培医师认为,辅助检查的应用与判读能力的培训很有必要,有助于提高临床针对性选择辅助检查手段及辅助检查判读的能力,提高诊断、鉴别诊断能力。培训后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开展中医规培医师辅助检查应用和判读能力专项培训,有助于促进中医规培医师规范使用临床辅助检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刘丽杰郭楠常佩芬王玫田鲜美张永涛
急性心衰患者舌象演变规律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寻急性心衰患者舌象的演变规律,据舌象的变化特点以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第3、7、10天采集舌象,进行舌诊。结果急性心衰患者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第3天时,患者舌苔黄厚腻或燥出现率明显增加;到发病第7天时,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者占67.74%;发病第10天时,舌苔黄厚腻或燥者占35.48%,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者占65.52%。发病第3天,舌紫暗或绛紫者出现率明显增加,占64.52%;发病第7天时舌红或淡红者出现率明显升高,占67.74%;发病第10天时舌紫暗或绛紫者出现率又明显升高,占61.29%。结论急性心衰患者舌象以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或燥转为舌红或淡红干,苔薄黄、少苔或无苔或舌暗苔薄黄为主,多属病情好转,预后好;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燥不退或加重,多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在心衰的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发汗利小便以免伤阴耗气。
田鲜美刘清泉寇兰俊粱晋普
关键词:急性心衰舌象
急性心衰舌象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衰舌象的演变规律,据舌象的变化特点以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以急性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发病3天、7天、10天进行临床资料采集。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舌象片。同时由...
田鲜美刘清泉寇兰俊梁晋普
关键词:心衰舌象
文献传递
通过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型分布探索雾霾致病特点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通过对比雾霾期间与非雾霾期间中医证型间的差异,探索了解雾霾的中医致病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试验设计方法,共收集2015年2月4日至2016年2月3日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1 00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所选病例分别按照有无雾霾、有无空气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的不同级别进行分组,比较中医证型间的差异。结果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雾霾天与非雾霾天在证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空气污染与非空气污染期间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与严重污染不同空气污染级别在证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分析上呼吸道感染证型分布的差异未能明确雾霾致病的特点或倾向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宇梁腾霄王兰田鲜美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证型致病特点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由急诊收住院的98例CAP(痰热壅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予抗感染、退热、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于用药7,14 d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胸痛、咳嗽、口干、痰黄稠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咳嗽、口干、痰黄稠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炎症吸收天数为(12.25±8.37)d,对照组为(16.42±11.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期间患者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痰热壅肺证)疗效可靠。
田鲜美王兰刘丽杰徐春秀江泽辉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莫西沙星注射液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素问·热论篇》食复理论指导社区获得性肺炎营养支持策略选择的探究被引量:8
2015年
在工作中临床医生面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因发热时程较长而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虚弱症状,经常会主动或被动地给予"营养液"或营养制剂治疗。此时医生多是从患者进食差、能量摄入不足角度考虑问题,而很少会想到这些"营养液"或营养制剂滥用的潜在风险。
刘宇田鲜美王兰梁腾霄徐红日江其敏杨保林李雁
关键词:食复社区获得性肺炎营养支持素问
补中益气培元固本治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继发颅内感染并发泛耐药菌肺部感染1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1岁。主因“发现白细胞升高9个月,发热伴意识障碍1个月”于2008年7月9日16:30由急诊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由某西医医院转入我急诊ICU。
寇兰俊刘清泉于维霞田鲜美郑宏梁晋普杨保林贾宁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补中益气培元固本
以结构化问诊框架提高中医本科生临床问诊能力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以结构化问诊框架指导学生内科学问诊见习,对学生问诊效率及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2采取结构化问诊框架模式问诊,对照组采取传统内科问诊见习模式,比较3组的问诊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结果观察组1、2学生的问诊能力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个观察组之间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调查问卷显示91.1%的学生认为结构化问诊框架使临床问诊更简单有效,86.1%认为结构化问诊框架有效提高了问诊能力,82.3%认为结构化问诊框架有利于临床诊断思维的建立。结论以结构化框架模式问诊,学生的问诊能力及病历书写成绩确实有一定程度提高,结构化问诊框架让问诊见习更为简单易行,有利于临床诊断思维的建立。
刘丽杰郭楠王玫田鲜美
关键词:中医本科生
中西医结合抢救大剂量水杨酸药物中毒昏迷脑复苏成功1例
一、病历介绍患者女23岁,与家人争吵后服用150片去痛片,出现意识丧失,口唇全身发绀,随后由家属送入我院急诊科,由家属代述从昏迷到医院所用时间约30分钟,来院时患者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直径4.5mm,对光反射消失,全身...
田鲜美刘清泉王枚
关键词:大剂量缺氧性损害水杨酸
文献传递
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37例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低血压及多巴胺依赖现象。方法:对78例AMI患者进行常规溶栓或抗凝治疗,其中有37例出现低血压。37例AMI后低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持续静脉泵入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2∶1,20~30 ml/h,持续8~10 h)和多巴胺(5~10μg.kg-1.min-1);对照组单纯用多巴胺持续泵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和5 d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多巴胺撤药时间和多巴胺依赖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逐渐上升,以治疗组用药后5 d最为显著(P<0.05),用药后2 d和5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以治疗组用药后5 d尤为明显(P<0.05)。治疗组多巴胺撤药时间〔(72.5±27.7)h〕较对照组〔(124.4±54.0)h〕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未见多巴胺依赖现象。结论: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使用可以解决AMI后低血压及多巴胺依赖现象。
田鲜美刘清泉江其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低血压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