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67例
- 2009年
- 胫骨骨折临床常见。闭合性胫骨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或者夹板、石膏等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而开放性胫骨骨折,多伴有相对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采用上述方法通常疗效不佳,且感染、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2002年~2005年,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67例,效果满意。
- 宋建东李海东石勇李停李志钢肖耀广吴恒
- 关键词:开放性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疗效不佳
- 波及大粗隆及外侧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我们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波及大粗隆及外侧壁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石勇李海东李志刚宋建东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 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36例患者开放手术时间40~6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60~120ml,平均80ml,手术切口4~6cm。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随访5~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无加重,髋内翻3例,功能评定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94.4%。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但需掌握好适应征,危重患者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慎用。
- 宋建东李海东石勇李停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手术内固定
- 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正>[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 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
- 宋建东李停李海东石勇吴恒
- 文献传递
- 脊柱滑脱椎弓根钉术后早期神经根刺激症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脊柱滑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早期神经根刺激症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间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滑脱,出现早期神经根刺激症状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出脊柱滑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早期神经根刺激症状产生的7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椎弓根钉系统使用不当,缺乏手术经验和技巧。结论:总结出的原因基本上是医源性的。术中仔细操作、置钉准确、椎间隙撑开适度、适度复位及神经根管减压重建、术后早期脱水治疗是主要的预防策略。
- 李志钢徐钧李海东石勇罗鹏宋建东李锋
- 关键词:脊椎滑脱椎弓根钉神经根
- 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年-2013年11月)、PUBMED(1966年-2013年8月)、EMBASE(1966年-2013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关于微创跟腱吻合器(试验组)与传统切开吻合术(对照组)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13年11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再断裂、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风险差异评价。结果共纳入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切开术比较,微创跟腱吻合器能够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RD=-0.09,95%CI-0.16^-0.01,P=0.02),而再断裂(RD=-0.01,95%CI—0.04~0.06,P=0.65)、神经损伤(RD=-0.00,95%CI—0.04~0.04,P=1.00)和深静脉血栓(RD=-0.02,95%CI-0.09~0.05,P=0.57)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跟腱吻合器能够减少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感染发生率,不增加再断裂、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 李停李海东宋建东李志钢石勇李长文
- 关键词:跟腱断裂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META分析
- 中西医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外露
- 2003年
- 石勇陈汉顶
-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骨折骨外露外固定器象皮生肌膏
- 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
- 2002年
- 目的 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寻求新的闭合复位方法。方法 本组 6例患者 ,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2 .5岁。受伤至整复时间平均 3.5 h。俯卧位 ,一手握拳顶住肱骨头 ,另一手推按肩胛骨整复 ,透视下整复肱骨外髁颈骨折 ,超肩小夹板固定 3周 ,所有病例复位成功。结果 本组 6例均获随访。采用 Neer评定标准 ,优 4例 ,满意 2例 ,不满意为 0。结论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可以采用俯卧位推按肩胛骨获得成功 。
- 石勇陈汉顶
- 关键词: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外髁颈骨折手法复位俯卧位
- 膝关节置换术后肾上腺危象1例
- 2012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3岁,全身多处关节肿胀疼痛、双膝疼痛7年。以双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多关节病变),高血压病入院,有长期口服强的松、降压药病史以及胆囊炎病史,半年前已停用激素,仍口服降压药。入院时血压140/85 mmHg。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给予激素保护治疗(手术当天在术前静脉予氢化可的松75 mg,术后100 mg,次日50 mg)。
- 石勇林建浩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危象
- DL-PLA可吸收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消旋聚乳酸(DL-PLA)可吸收膜在预防脊柱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4月收治的63例腰椎骨折、滑脱患者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术中使用DL-PLA可吸收膜覆盖于硬膜外,B组(32例)术中则没有使用DL-PLA可吸收膜。观察患者术后9个月后脊柱的MRI影像学结果和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MRI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9个月后对比脊柱MRI影像学中瘢痕及粘连的程度,A组有13例见轻度瘢痕组织影像,无明显硬膜粘连及压迫硬膜的现象;B组31例有瘢痕形成,22例有粘连,16例有轻度压迫,5例压迫明显,其中2例有明显神经根水肿。A组硬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术后9个月临床疗效优23例,良8例,差0例;B组优18例,良11例,差3例。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DL-PLA可吸收膜能较好地预防及减轻脊柱术后硬膜外粘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李志钢李海东徐钧石勇罗鹏肖耀广宋建东
- 关键词:聚乳酸硬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