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素胜

作品数:62 被引量:44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病理
  • 25篇肿瘤
  • 17篇预后
  • 17篇临床病理
  • 11篇免疫
  • 10篇细胞
  • 9篇组织化学
  • 9篇胃肠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腺癌
  • 8篇间质
  • 8篇间质瘤
  • 7篇蛋白
  • 7篇乳腺
  • 7篇淋巴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病理分析
  • 5篇预后分析
  • 5篇原发性

机构

  • 51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作者

  • 62篇石素胜
  • 13篇孙耘田
  • 8篇赫捷
  • 7篇邵永孚
  • 6篇白月奎
  • 6篇刘秀云
  • 6篇冯晓莉
  • 5篇宣立学
  • 5篇何祖根
  • 5篇周芳
  • 4篇应建明
  • 4篇郭蕾
  • 4篇黄文亭
  • 4篇刘复生
  • 4篇章文华
  • 4篇赵平
  • 3篇刘丽影
  • 3篇吴令英
  • 3篇支文雪
  • 3篇熊美华

传媒

  • 7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4篇癌症进展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癌症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2012年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SI是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志物。同时由于MSI阳性的结直肠癌比阴性者表现出更好的预后,且对5-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不敏感,MSI同样成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和预测化疗疗效的标志物。
支文雪石素胜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肿瘤预后药物疗法
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小圆形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细胞核染色质较深,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4例Myogenin、desmin均阳性,3例Myo D1阳性,1例PR弱阳性,CK、ER、GCDFP-15、GATA-3均阴性。结论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罕见,与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可结合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鉴别。
耿僡临石素胜宣立学
关键词:乳腺肿瘤转移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及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及vonHippel-Lindau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和2例vonHippel-Lindau综合征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单侧2例,双侧3例,其中2例伴vonHippel-Lindau(VHL)综合征。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有3种基本结构:①排列呈乳头状结构,有纤维血管轴心,被覆的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有空泡;②扩张的导管和微囊有类似乳头的上皮细胞被覆。③间质有炎细胞浸润。肾主要是透明细胞癌,与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单侧和双侧发生,尤其是双侧时,常伴发VHL综合征。当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合并有肾细胞癌时,不要误诊为肾细胞癌的附睾转移,应想到VHL的可能。
石素胜冯晓莉孙耘田何祖根
关键词: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VEGF、Flt-1、PIGF和脉管瘤栓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类标志物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t-1[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1(fms相关酪氨酸激酶1),Flt-1,也称作VEGFR-1]、PIGF(placenta growthfactor,PIGF)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脉管瘤栓(blood vessel invasion,BVI)的关系以及与NSCL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间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 826例,随机选择有脉管瘤栓者27例(有脉管瘤栓者共126例),并随机抽取无脉管瘤栓者33例,两组患者共6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三种血管生成类标记物(VEGF、Flt-1、PIGF)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脉管瘤栓的相关性,将可能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寻找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素,用Cox多元回归法确定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Flt-1阳性表达率为47.6%,PIGF阳性表达率为13.3%。在VEGF阳性表达者中,有脉管瘤栓组占74.2%(23/31),而在VEGF阴性表达者有脉管瘤栓组占13.4%(4/29,P<0.05);Flt-1阳性表达者在有脉管瘤栓组占64.3%(18/28),而Flt-1阴性表达者在有脉管瘤栓组占28.1%(9/32,P<0.05);在有脉管瘤栓组PIGF阳性表达者占100%(8/8),而在PIGF阴性表达者有脉管瘤栓组占36.5%(19/52,P<0.05)。VEGF、Flt-1、PIGF均与脉管瘤栓有显著相关性(P<0.05)。Flt-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Flt-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为79.2%。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瘤栓(P<0.001)、Flt-1(P<0.001)、VEGF(P<0.001)与肺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VEGF、Flt-1、PIGF与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瘤栓显著相关,Flt-1与肺腺癌密切相关。脉管瘤栓、VEGF、Flt-1是影响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禹舜邢学忠王兵石素胜冯晓莉赫捷
关键词:脉管瘤栓预后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08年23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习病史、治疗经过和随访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例,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5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例,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1例。肿物切除20例,乳腺改良根治手术3例。9例手术后化疗,6例手术后化疗和放疗,1例化疗缓解后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随访3~62个月,17例存活,4例死亡,2例失访。12例有复发和进展。结论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切除术加放疗和(或)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差,易于复发。
宣立学石素胜冯敏张慧明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食管癌胃转移9例报告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提高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疗效的途径。方法 报告并分析了9 例食管癌转移至胃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手术时发现4 例,尸检发现3 例,食管癌手术后2 年10 个月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1 例,食管癌放疗后胃造瘘时发现并经病理证实1 例。胃内转移灶直径1 ~8 c m 。癌灶位于胃小弯5 例,胃底部3 例,胃大弯1 例。食管与胃内病变之间的距离4 ~8c m 。结论 胃内转移灶大多位于胃贲门部小弯侧,因此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不仅要重视区域淋巴结的清扫,而且对食管的切除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切除范围,不应在贲门以上离断食管,应包括胃贲门部和小弯部位,有利于清除胃壁内转移灶,以提高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
石素胜何祖根
关键词:食管癌病例报告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B超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Ⅱ.包膜外侵犯的诊断)被引量:14
1997年
目的:评价CT、B超检查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价值和诊断标准,以及颈动脉受侵的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对6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做术前前瞻性CT、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以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CT诊断指标,敏感性81.03%,特异性93.02%;以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回声包膜呈锯齿状中断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B超诊断指标,敏感性95.35%,特异性63.64%。11例转移淋巴结粘连侵犯颈动脉者,CT准确评价9例,B超准确诊断10例。结论: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为CT评价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指标。CT结合B超能准确评价颈部转移淋巴结与颈动脉的关系。
罗德红石木兰徐震纲吴宁姚迪冬郝玉芝石素胜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CT超声波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中Ki-67指数、EGFR表达及DNA倍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Ki-67指数、EGFR表达及DNA倍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66例患者的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i-67指数及EGF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倍体,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Ki-67阳性细胞占59.4%(38/64),Ki-67指数与肿瘤分级(P<0.05)、DNA倍体异常(P<0.05)显著相关,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2%(56/65),其胞浆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其胞膜和膜浆混合表达没有发现相关性。检测45例DNA倍体,31例(68.9%)为异倍体。结论:透明细胞癌中Ki-67指数和EGFR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提示Ki-67和EGFR有可能成为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DNA异倍体与Ki-67指数显著相关,提示DNA也可能提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预后。联合检测上述3种指标,并与临床指标结合,将能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EGF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使其可能成为个体化治疗的靶向分子。
冯晓莉鲁海珍孙耘田应建明陈雁石素胜刘秀云郭蕾梁建明
关键词:肾细胞癌KI-67指数EGFRDNA倍体
活化的cdc42相关激酶1的高表达影响食管鳞癌的分期和预后
2011年
目的 研究活化的Cdc42相关激酶1(ACK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0至2001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食管癌病例120例,可分析病例为105例.Western印迹检测食管鳞癌细胞中ACK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组织芯片中105例和普通病理切片中45例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ACK1蛋白表达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了45对冰冻食管鳞癌组织中ACK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芯片中,ACK1在食管正常黏膜中表达弱阳性,与正常黏膜相比,48.6%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ACK1表达升高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 TNM分期相关.普通病理切片的结果与组织芯片结果一致.ACK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30).ACK1的mRNA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与ACK1蛋白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21).结论 ACK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促进食管鳞癌的进展影响患者的预后.
陈照丽昌盛李宝重周芳谭晓刚石素胜冯晓莉赫捷
关键词:食管肿瘤CDC42预后
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石素胜李爱东刘复生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