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萍
- 作品数:48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再研究
-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震中位于(27.1°N,103.3°E),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为Ⅸ度.本文针对不同的发震位置,分区选取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并根据频率-波数(F...
- 祁玉萍肖本夫龙锋路茜林圣杰
-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发震构造
- 地磁极化方法在阿拉善5.0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以西北地区甘青两省地磁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磁极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在2017年6月3日阿拉善5.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磁台站同步出现了极化超阈值现象,异常特征如下:①阿拉善5.0级地震前出现了3次极化值高值异常,时间上反映地震的短期特征;②3次发生异常的台站数量逐次增加;③3次异常的幅值逐渐增大;④3次异常持续时间依次增大。⑤3次极化异常空间分布范围随地震的临近而逐渐增大。
- 廖晓峰冯丽丽祁玉萍李霞
- 关键词:地磁
-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 <正>大凉山次级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与华南块体的接合部位,受到这几个块体运动的共同作用,发育众多规模大、活动强烈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包括龙门山断裂带SW段、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大凉山断...
- 祁玉萍龙锋张致伟肖本夫
-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
- 文献传递
- 马边-永善地震带地震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 祁玉萍龙锋肖本夫何畅
- 基于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 1研究背景地震烈度评估工作是地震应急快速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地震灾害形成后,科学快速确定地震灾害分布范围,并按照灾情严重程度调配抗震救灾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抗震救灾效率。近年来,随着高精度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地震烈度...
- 肖本夫毛利祁玉萍梁厚朗
-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震害指数
- 文献传递
- 利用2017年九寨沟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分析树正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
-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北部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地震,本次地震也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2013年4月20日芦山M7.0级地震后,再次发生在四川地区的又一次M7.0级强烈地震,但震后野外调...
- 易桂喜龙锋祁玉萍粱明剑
- 关键词:发震断层余震序列震源机制构造变形特征
- 文献传递
-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55
- 2021年
-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震中距离NE侧的维西—乔后断裂约3~10 km,余震区长轴呈NW-SE向展布,长约22 km,震源优势分布深度为4~8 km,反映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地震分布北西窄、南东宽的分段特征明显,北西段地震更浅、更密集,南东段事件更深、更分散且存在向S偏转的现象.余震区不同位置的短轴剖面分析表明,发震构造倾向SW,南东段倾角缓于北西段.北西段还存在规模较小的NE向共轭断裂,长度约5 km.5月18日开始的前震自余震区中段向NW逐级迁移扩展,前震序列密集且存在相互触发,符合前震发生的级联模式.主震位于余震密集区的NW端,表明其具备SE向单侧破裂特征.多数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具有与序列长轴走向一致的NW-SE走向、高倾角SW倾向节面;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发震构造受NNW-SS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揭示主发震断层产状和错动类型与维西—乔后断裂基本一致.因此,可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维西—乔后断裂的平行伴生断裂,这一构造的形成可能与川滇块体SE向滑移和滇西南块体的顺时针旋转有关.
- 龙锋祁玉萍易桂喜吴微微吴微微赵小艳彭关灵
- 关键词:地震定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再研究
- 2018年
-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震中位于(27.1°N,103.3°E),震源深度12 km,极震区烈度为IX度。据中国地震局(CEA)网站信息,这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及3 143人受伤,虽然此次地震的震级相对较低,但对区域及邻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不同的发震位置,分区选取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并根据频率—波数(F-K)法计算得到不同深度水平方向上的格林函数;通过使用四川、云南及邻区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资料,选取震中距250 km以内质量较好的波形数据,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反演得到鲁甸MS6.5地震以来该区域ML3.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该结果展开了震源机制特征和震源深度特征的分析。
- 祁玉萍肖本夫龙锋路茜林圣杰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发震构造震源深度网站信息经济损失
-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余震序列的自动构建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以下简称泸定地震).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方法从泸定地震周边200 km之内57个台站2022年9月5—15日的连续波形资料中拾取Pg/Sg震相到时,对由优选的震相识别阈值筛选后的震相到时进行震相关联和定位分析,经上述处理流程获得自动检测目录(AUTO)包含10590个地震事件,为同期台网人工目录(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目录,CENC)数量的3.3倍,完备性震级由ML1.0下降至ML0.5.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获得的8279个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2022年泸定M_(S)6.8地震的主震及余震主要发生在鲜水河断裂磨西段,沿着该断裂在NNW-SSE方向分布并表现出明显分段特征,北段总体深度较浅,深度集中在10 km以上,中段和南段相对较深,深度分布在5~20 km之间.此外,余震序列在鲜水河断裂上展现出高倾角的特征,而在主震SW方向的海螺沟断裂附近与鲜水河断裂呈共轭展布,推测在中段海螺沟附近有一条走向SW、倾向SE的低倾角分支断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快速实现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自动化检测是获取地震发震构造、破裂方向等信息的有效方法.
- 刘泽民李俊苏金蓉于子叶黄春梅祁玉萍陈依伲王伟涛
- 关键词:神经网络余震序列地震精定位
- 基于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 肖本夫毛利祁玉萍梁厚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