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泗岩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医药卫生更多>>
- 王阳明成圣贤之路及其诗歌风格转变
- 2015年
- 王阳明11岁的时候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①成圣贤成为王阳明的人生“第一等事”,也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儒家思想下,成圣贤意味着内圣外王的实现,“内圣”代表着个人的修身境界,“外王”则代表着对建功立业理想的追求。
- 秦泗岩
- 关键词:圣贤诗歌风格内圣外王建功立业
- 板桥散文
- 诗书画被称为板桥“三绝”,世人皆知。与之相比,板桥散文一直不被重视。实际上,板桥散文是他诗书画极精极美后的大背景大写意与大挥发。 本文从板桥散文出发,探寻其中蕴涵的板桥活法。这活法包括其治学、为人与处世。同时从散文...
- 秦泗岩
- 关键词:散文
-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说的伦理学意义及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王守仁"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命题主要着眼于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具有伦理学意义,它与中国古代知行观侧重于解决道德建设问题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宋明时期,知行观开始了理论化、本体化的发展,出现重知的趋势,王守仁的"真知必在于行"说以其实践性意义纠正了这种偏向。"真知必在于行"这一建立在心学理论基础上的命题未免具有道德先验性的缺憾,与王守仁"一念发动即是行"的表述存在着矛盾,但梁启超等人的研究从为善与去恶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对道德修养过程具有的积极意义。就命题本身而言,"真知必在于行"指出了道德知识与道德认识的区别,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 秦泗岩
- 关键词:真知知行合一
-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 2007年
- 合理性并不是要去除情感,相反,是指个人运用理智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并减少不合理信念对他们生活能力的影响。这对于如何让人变得更快乐是很重要的。另外,合理情绪行为治疗中使用了一系列认知方法帮助求助者发展合理的信念。
- 秦泗岩
-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
-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 2008年
-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因此,了解掌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并研究相应解决策略,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 秦泗岩
-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大学生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经济支持高校学生工作
- 板桥散文——被忽略的精神空间
- 诗书画被称为板桥“三绝”,世人皆知。与之相比,板桥散文一直不被重视。实际上,板桥散文是他诗书画极精极美后的大背景大写意与大挥发。 本文从板桥散文出发,探寻其中蕴涵的板桥活法。这活法包括其治学、为人与处世。同时从散文与诗...
- 秦泗岩
- 关键词:散文创作艺术风格哲学思想郑板桥
- 文献传递
- 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19
- 2006年
-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在激发自我潜能,满足心理需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集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 田淑梅秦泗岩
-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阳明心学平议
- 阳明心学是在程朱理学逐渐僵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思想。阳明认为,学术不明导致人们私欲盛行、人伦不再,社会已经到了“病革临绝”之时,再不纠正偏颇,圣学将灭。针对此,阳明建立了心学体系,试图以学术挽救社会危机和...
- 秦泗岩
- 关键词: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 我的身体不是我——身体内观体验报告
- 身体内观是以自己的身体器官作为对象进行内观训练的一种特定程序,这样的训练使人有机会把身体及其器官作为具有尊严的独立生命体加以对待,历史性地回顾和检讨“我和我的身体”的相互关系,解构因身体是“我的”就可以任意对待的粗暴我执...
- 曲伟杰秦泗岩
- 关键词:健康身体器官
- 文献传递
- 好学生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个例分析
- 2007年
- 案例:"我宁可学习差点"小林是一个清秀的高二女生,白净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可就是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她是因为失眠主动提出要来咨询的。
- 秦泗岩
- 关键词:心理健康好学生家长会失眠个例分析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