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端正花

作品数:31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斑马
  • 15篇斑马鱼
  • 8篇毒性
  • 8篇双酚
  • 8篇双酚A
  • 7篇斑马鱼胚胎
  • 6篇塑料
  • 6篇
  • 5篇毒性效应
  • 5篇联合毒性
  • 5篇基因
  • 4篇生物蓄积
  • 3篇生态毒理
  • 3篇生态毒理学
  • 3篇胎发
  • 3篇土壤
  • 3篇富勒烯
  • 3篇斑马鱼胚胎发...
  • 3篇C60
  • 2篇毒性机制

机构

  • 20篇南开大学
  • 17篇天津理工大学
  • 4篇新加坡国立大...
  • 3篇天津市市政工...
  • 2篇天津出入境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农业农村部环...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天津市城市生...
  • 1篇天津市农业环...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1篇端正花
  • 15篇朱琳
  • 5篇李燕
  • 4篇赵爽
  • 3篇汪磊
  • 3篇朱小山
  • 3篇宫知远
  • 2篇王华
  • 2篇李宁涛
  • 2篇潘留明
  • 2篇王秀朵
  • 2篇姚琨
  • 2篇张斌田
  • 2篇郎宇鹏
  • 2篇赵乐军
  • 2篇岳俊杰
  • 2篇陈中智
  • 2篇秦莉
  • 2篇卜文俊
  • 2篇陈晓欧

传媒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斑马鱼在镉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为开发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Lyz fish为模型,利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和定量实时RT-PCR技术,探讨了Cd对斑马鱼仔鱼的免疫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0.01μmol·L^-1CdCl2即可显著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P=0.013),当暴露浓度增大到0.1μmol·L^-1时,斑马鱼胚胎24 h血流障碍和52 h孵化抑制这两个毒性效应都大幅增强,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0.1μmol·L^-1CdCl2使得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仔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且趋向肝脏部位聚集。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与斑马鱼仔鱼体内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dMT)和炎症相关基因(serp、tnf)表达的诱导,以及癌症抑制相关基因(ccgn1、chk2、p53)表达的抑制有相关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斑马鱼Tg(lysC:DsRed2)在重金属污染物免疫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赵爽段鑫越王娇冯一凡王予頔宫知远端正花
关键词:转基因斑马鱼免疫毒性
低温下活性污泥膨胀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49
2016年
采用水质参数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郑州某污水处理厂冬季间歇性污泥膨胀机制.结果表明该厂活性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值)的变化与季节温度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性,1~4月及12月易发生污泥膨胀,但是不影响出水水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污泥膨胀月份泥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要显著不同于未膨胀月份.该厂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优势丝状菌为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um.因此,低温导致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引起该厂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
端正花潘留明陈晓欧王秀朵赵乐军田乐琪
关键词:污泥膨胀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丝状菌
PFOS对小油菜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及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小油菜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盆栽种植的方法,研究了PFOS对小油菜发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结合土壤酶活性变化探讨了其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FOS暴露浓度与小油菜的发芽率和茎叶增长率表现为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50 mg·kg^(-1)暴露时小油菜发芽和茎叶的增长率分别为9.24%(P=0.001)和47.97%(P<0.001);小油菜发芽和茎叶生长的抑制浓度分别为100 mg·kg^(-1)和250 mg·kg^(-1);随着暴露进一步增大,小油菜发芽和茎叶增长的抑制率无显著变化。土壤蔗糖酶和碱性蛋白酶活性在PFOS暴露下也表现为低浓度刺激表达、高浓度抑制表达效应,这与PFOS暴露下小油菜的生长规律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PFOS对小油菜的毒性不仅与其对小油菜的直接损伤有关,还与其对小油菜种植土壤肥力的影响有关。
秦莉安毅韩建华陈丽王伟潘炯陈庚妮端正花
关键词:PFOS小油菜生长发育土壤酶活性毒性机制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后基因组时代生态毒理学的新领域被引量:5
2007年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端正花朱琳
关键词:组学技术模式种
苯并三唑和镉对斑马鱼肝脏的联合毒性效应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10a:ds Red;ela A:EGFP)为模型,探讨了环境中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BTRs)与重金属镉对斑马鱼的单独与联合肝脏毒性效应.结果表明,0.001~0.1μmol/L Cd Cl2单独暴露使斑马鱼肝脏结合蛋白基因lfabp10a表达量增强,肝脏尺寸相对空白对照组显著膨大(P〈0.005),而1μmol/L Cd Cl2显著抑制斑马鱼lfabp10a的表达,肝脏尺寸相对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5).苯并三唑(1H-BTR,1H-benzotriazole)相对Cd Cl2而言毒性较低,5μmol/L 1H-BTR暴露时斑马鱼肝脏lfabp10a表达量增强(P=0.000).联合暴露研究发现,1H-BTR能显著降低重金属镉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因此,苯并三唑在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端正花陈晓欧刘灵丽宫知远李彩霞
关键词:联合毒性
双酚A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期代谢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以受精卵在双酚A(BPA)中暴露4d后的斑马鱼胚胎为对象,研究了其体内挥发性和半挥发性代谢组分变化.暴露浓度设定为0,0.5,1.5,4.5mg/L,包括USEPA假定的"安全水平"(1.5mg/L).结果表明,1.5mg/LBPA暴露能使斑马鱼体内花生四烯酸和胆固醇的相对百分含量极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和肌糖的相对百分含量显著升高.因此,1.5mg/LBPA能干扰斑马鱼胚胎期的正常代谢.
端正花朱琳赵娜卜文俊Lam Siew HongGong Zhiyuan邹莉李巍Ong Eng ShiOng Choon Nam
关键词:代谢组学双酚A斑马鱼GC/MS
中国圆田螺壳在镉污染中的指示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室内水体直接暴露和微宇宙模拟暴露,研究了重金属镉(Cd2+)对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田螺软、硬组织中的蓄积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圆田螺的5d水体直接暴露半致死浓度(LC50)为6.15mg·L-1;壳长增长率可以作为Cd2+慢性污染胁迫的有效生物标志,浓度为0.15 mg·kg-1的Cd2+刺激田螺壳增长,而浓度为1.5 mg·kg-1的Cd2+抑制田螺壳增长。中国圆田螺的壳与软组织均能够蓄积镉,并且随着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增大,重金属Cd2+的蓄积量也增大,相比之下田螺壳的蓄积更为稳定;天津中心城区主要景观水体中国圆田螺镉污染现状调查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表明,中国圆田螺的壳可以作为淡水环境镉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有效补充。
端正花李莹莹陈静董伟梁晶晶岳俊杰汪磊
关键词:重金属田螺毒性蓄积
人工纳米材料富勒烯(C60)低剂量长期暴露对鲫鱼的氧化伤害被引量:30
2008年
为更好地判断人工纳米材料(富勒烯,C60)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健康危害,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C60(0.04-1.0 mg.L^-1)长期(32 d)暴露对鲫鱼的氧化伤害.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鲫鱼幼鱼脑、肝脏、鳃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发生显著降低(p〈0.05),其中1 mg.L^-1nC60/aq的暴露对鳃组织GSH含量的抑制率为14.3%,高于对鱼脑、肝脏组织中的抑制率;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均被显著激活,其最大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21.34%(0.04 mg.L^-1暴露组)、114.80%(0.04 mg.L^-1暴露组)和348.59%(0.20mg.L^-1暴露组).实验结果揭示,长期暴露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应激可能是水环境中C60的致毒机制之一.
朱小山朱琳郎宇鹏李燕端正花姚琨
关键词:纳米材料富勒烯鲫鱼生态毒性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被引量:24
2008年
为研究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敏感差异,以0hpf、8hpf和8h终止3种暴露方式进行染毒,探讨斑马鱼胚胎在不同暴露时段对双酚A(BPA)毒性和生物蓄积特征.结果表明,0hpf暴露时,斑马鱼胚胎内BPA含量与暴露浓度(0,5.00,10.00,15.00mg/L)及暴露时间(0,8,24,32,48,72h)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相同BPA浓度(15.00mg/L)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在0hpf暴露下BPA富集量比8hpf的大,表现为致死与亚致死毒性都大,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受精后到原肠胚期)对BPA污染更为敏感;8h终止试验进一步证明原肠胚期前的斑马鱼胚胎对BPA的这种敏感特征.
端正花张斌田朱琳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双酚A毒性
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HPLC和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测定了己烯雌酚(DES)在标准模式种斑马鱼胚胎体内的蓄积规律及胚胎毒性效应,并利用定量活性-结构分析(QSAR)和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了DES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在0.2mg/LDES中暴露24、48和72h后,胚胎体内的DES含量分别为(25.78±4.95)、(54.88±7.10)和(71.93±10.55)μg/g;不同起始染毒时间(0hpf和8hpf)条件下,亚致死最敏感指标均为72h孵化率抑制,EC50分别为(0.14±0.09)和(0.33±0.14)mg/L,说明胚胎在发育囊胚期(发育8h)前对DES暴露更为敏感.QSAR研究发现,DES相对其它酚类类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与它具有较高的TE值(51.1217eV)相关;基因芯片研究发现,5μg/LDES暴露21d后能导致斑马鱼成鱼部分基因表达异常.DES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遗传毒性,而生化反应是致毒的关键步骤.
端正花朱琳宫知远
关键词:己烯雌酚斑马鱼胚胎毒性QSAR基因芯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