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春湾柴草自燃现象与地震活动关系探讨
- 2005年
- 通过对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龙虎坑村柴草自燃现象与地震活动时间序列以及对自燃区地质地貌、断层气测量等研究,认为,自燃现象与强震活动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柴草自燃现象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加强的窗口效应。
- 任镇寰冯绚敏罗振暖何晓灵
- 关键词:地震活动
- 华南地震区地震带划分的新研究被引量:13
- 1998年
-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断裂交汇.迭加.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划分出三个地震带:Ⅱ_1沿海地震带;Ⅱ_2浅海-南岛地震带;Ⅱ_3巴士系地震带.并对华南地震区与华中地震区(I区)、南海海盆地震区(Ⅲ区)的分界也提出了一些见解.
- 任镇寰罗振暖
- 关键词: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
- 重力、形变与珠江三角洲地震形势
- 珠江三角洲重力网始建于1987年,至2000年前后共观测了13期,自1993年以来,东莞市虎门-厚街重力测段存在异常,1996年的累加段差变化达93×10m/s,为此,在珠江三角洲重力网的基础上,在东莞市虎门镇附近增设观...
- 罗振暖
- 文献传递
- 北部湾6.1、6.2级地震发震构造探讨被引量:10
- 1996年
- 北部湾6.1、6.2级地震震源位于北部湾盆地的东部,构造上处于盆地内部NEE向的次一级企西凸起与乌石断陷的交界地带,发震断裂主破裂是NEE向的北部湾-珠江口外断裂,NW向的临高断裂可能也参加了活动。
- 任镇寰钟贻军罗振暖
- 关键词:发震断裂地球物理场北部湾地震地震地质
- 华南近海地区地震形势初步分析
- 1994年
- 对华南近海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未来几十年内,华南近海地区地震活动处于长趋势有起伏的衰减之中,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为6级。1986—1997年间,本区处于中强地震相对活跃时段.未来几年内可能发生数次5级左右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为南澳─海丰和灵山─玉林等。
- 李海华吴德珍王正尚罗振暖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预测
- 粤桂琼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若干特征被引量:5
- 2003年
- 在总结粤桂琼交界地区震例的基础上,研究了它的地震活动特征:地震空间分布受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强震具双震和成对性,地震活动与西南地区强震存在单向相关、地震条带是强震前兆、ML≥4级地震迅速增加是强震中期信号、第二周期尚储存7 4级地震能量等。
- 任镇寰华卫罗振暖李海华
-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震例研究
- 新丰江水库地区b值的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利用广东新丰江水库丰富的前震资料、用方向追踪法计算了水库区的b值.从b值的变化,初步定量地圈定了新丰江6.1级地震震源体上下界的大小;讨论了b值与小震震源深度;b值与震源机制、应力的关系,提出统计量b的分布函数应是一个二维函数,它与应力和介质温度有关,同时b值具有方向的变化.
- 罗振暖谢明富
- 关键词:水库B值地震
- 北部湾6级地震烈度分布与发震构造
- <正>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先后在北部湾东南(E109°23′,N 20°26′;E 109°24′,N 20° 30′),发生6.1级、6.2级双震。这两次地震在雷州半岛沿岸及海南昌拱附近产生Ⅵ...
- 魏柏林罗振暖
- 文献传递
- 改革体制加强地震预报的理论研究
- 1993年
- 提出对地震监测预报要因地而异,分类型分地区进行地震的理论研究,对华南以及强震较少地区,工作重心放在以监测预报为基础的综合防御,为适应工作重心的调整工作,应改革体制,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稳定队伍。
- 罗振暖
-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
- 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研制被引量:75
- 1990年
- 本文在收集和分析了华南地区大量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层平均地壳模型。通过反复拟合和有约束条件的调制,选取其参数为:H_1=21.4km,Vp_1=6.01km/s,Vs_1=3.55km/s;H_2=11.0km,Vp_2=6.88km/s,Vs_2=3.93km/s;H=32.4km,Vpn=7.98km/s,Vsn=4.58km/s。据此,编制了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经过使用和检验,证明该表精度较高,近于实际。
- 范玉兰林纪曾胡瑞贺罗振暖
- 关键词:走时表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