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对外科技合作交流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后外入路上胸椎椎体切除的CT影像测量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后外侧微创入路上胸椎(T2-5)单节段椎体切除术中套管位置变化对椎体、椎管减压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成人上胸椎(T2-5)CT影像资料,男女各30例。每个节段选择一个层面,用2条平行线代表套管,模拟椎体切除。每个层面选择3个位置:a)套管经一侧肋横突关节外侧缘,并与同侧椎体皮质相切;b)套管外移3 cm;c)套管外移5 cm。比较各节段不同位置间椎体、椎管减压程度的差异。结果同一节段,相同位置,男女椎体、椎管减压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位置1与2,1与3,2与3,椎体、椎管减压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套管外移5 cm,切除肋骨长度、胸膜挤压距离、操作距离增加,分别为50.42-62.90 mm、1.67-5.53 mm、124.35-140.37mm。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上胸椎(T2-5)单节段椎体切除,套管位置对椎体、椎管减压程度影响明显;术中套管外移3 cm最佳,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胸膜、脊髓损伤概率相对低。
- 王春黄义星罗鹏池永龙
- 关键词:微创椎体切除胸椎
- 国人经骶前间隙轴向腰骶椎间融合的入路影像学特点分析
- 目的经骶前间隙入路轴向腰骶椎间融合术(AxiaLIF)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一项腰骶椎融合术,其新颖的手术入路、特殊的操作方法,为微创腰椎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技术能够保留脊柱后部肌肉、韧带、周围软组织及椎间盘纤维...
- 罗鹏池永龙徐华梓
- 关键词: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影像学
- 文献传递
- CYL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CYL脊柱内固定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74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Denis爆裂骨折A、B、C型)患者资料,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18~64)岁,平均(394-15)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未直接减压,亦未植骨融合。比较术前、术后、拔钉前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率、椎体楔形角、Cobb角、局部后凸角、腰椎疼痛及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记录切口感染、断钉、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4~38个月,平均(20±11)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明显,为9.8°±5.1°,局部后凸角矫正丢失为9.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和3.41,P〈0.05);椎体前高压缩率、椎体楔形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20°与术前Cobb角〉20°的患者比较,末次随访时疼痛较轻(优良率98.3%比86.7%,x^2=4.16,P=0.04),功能更佳(优良率88.1%比66.7%,x^2=24.34,P〈0.01)。手术切口感染1例,断钉1例,螺钉松动1例,无医源性脊髓损伤病例。结论CYL脊柱内固定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影像及临床结果满意,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 王春杨明兴翁伟吴爱悯罗鹏池永龙
- 关键词:内固定器胸腰段短节段固定
- 后路寰枢椎关节突螺钉直径限制因素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寰枢椎不稳临床较常见,现多采用C1,2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为首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Maged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最早由Magerl在1979年首先报告和应用.
- 窦海成徐晖黄其杉王向阳倪文飞王胜罗鹏赵敬凯
-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影像学分析后路关节突MAGERL
-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在老年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5例老年齿状突骨折采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男13例,女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3岁。根据Anderson分类:Ⅱ型10例,浅Ⅲ型4例,深Ⅲ型1例;10例Ⅱ型骨折按Eysel和Roo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3例。新鲜骨折13例,陈旧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颈肩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其中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根据Frankel分级:D级2例,C级2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临床检查包括术后颈部活动、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张口位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1.3个月,2例随访期间死于其他疾病(分别为术后18、22个月)。末次随访时内固定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无偏斜,1例螺钉尾部过长,并向前方轻度压迫食管,1例纤维愈合,12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除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外,其余患者颈部活动无明显障碍。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至末次随访为止,根据Frankel分级:E级3例,D级1例。颈部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7±1.44)分(4~8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13±0.92)分(0~3分)。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具有操作易、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只要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齿状突粉碎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则不宜采用此手术。
- 罗鹏窦海成倪文飞黄其杉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老年
- MED下松解复位经皮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
- 目的:探讨MED下松解复位、经皮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收住3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18-76岁,平均35.8岁.寰枢关节脱位18例.颅底凹陷症2...
- 池永龙罗鹏徐华梓黄其杉林焱毛方敏王向阳倪文飞王胜徐晖
- 正常儿童齿状突影像学测量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正常齿状突基底横断面松质骨、皮质骨的横径、纵径,模拟入钉点(C2椎体前下缘中点)至齿状突尖部前角、后角的角度及距离,最佳角度及最佳长度。结果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基本呈圆形,纵径稍大于横径,各参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入钉的安全角度范围:16°~36°,最佳入钉角度范围:19°~22°。3~5岁、6~9岁和10~14岁3组的钉道长度安全范围分别为8~14mm、10~16mm、12~21mm;最佳长度分别为13~14mm、15~16mm、19~20mm。枢椎高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儿童进行齿状突螺钉固定时,可根据不同年龄齿状突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和进钉方向。
- 窦海成陈鸥王向阳徐华梓黄其杉罗鹏赵敬凯
- 关键词:齿突尖骨螺丝儿童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生成软骨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分散应力、减小振荡等功能。关节软骨缺损通常由创伤及关节炎等原因引起,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软骨组织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同时软骨细胞代谢率低,加之在基质纤维网中的增生和迁移受限。
- 罗鹏潘骏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软骨细胞关节软骨关节炎
- Colfex装置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2岁。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25个月,平均12.9个月。结果患者术后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术后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隙后高较术前增加(P<0.05)。固定节段上一椎体间活动度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
- 罗鹏倪文飞黄其杉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
-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患者103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害表现.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5例,高空坠落23例,重物砸压15例.Denis分型:压缩型64例,爆裂型39例.骨折椎体:T115例,T1230例,L1 42例,L215例,L3 4例,L4 3例,T11-122例,L1~21例,L2~31例.通过总结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对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失访21例,其余82例患者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7.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堵塞指数分别由术前的(54.5±8.7)%、16.4°±2.9°和1.2±1.0改善至术后的(88.6±6.4)%、11.6°±2.7°和0.5±0.6.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由术前8.0±1.2及41.2±9.3改善至术后1.7±1.8及6.7±5.6.各组数值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创面浅表感染者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椎弓根螺钉退出2例;强化剂渗漏5例;暂时性神经症状4例;8例患者诉仍感腰背部疼痛,其中2例患者需不定期口服止痛药.8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近,可作为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
- 罗鹏徐良丰倪文飞王向阳林焱毛方敏黄其杉徐华梓池永龙
-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