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鑫
- 作品数:3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基于网格的区域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区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格的区域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目标区域采样网格和预布采样点;S2、调整预布采样点位置;S3、采集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S4、对土壤样品进行加工组合并测定重金属含量;S5...
- 胡兆鑫吴泽燕罗为群刘绍华涂纯汤庆佳
- 一种简易育苗棚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育苗棚,包括水泥杆、钢丝绳、钢丝绳锁扣、花篮螺丝、地钉、遮阳网和扎带,所述水泥杆顶部开有孔洞,所述孔洞穿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花篮螺丝一端后用锁扣锁紧,所述花篮螺丝另一端勾住地钉,所述钢丝绳上铺...
- 胡兆鑫张标罗为群蒋忠诚吴泽燕涂纯刘绍华汤庆佳张谭锋牛勇
- 广西平果县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与富硒火龙果被引量:5
- 2018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
元素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还能预防和抑制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对机体的伤害。硒属于分散元素,其在大陆地壳中含量很低,且分布极不均匀。中国处于地球低硒带,全国72%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硒现象。
- 罗为群蒋忠诚胡兆鑫谢运球谢运球黄静
- 关键词:富硒土壤国土面积火龙果必需微量元素有毒重金属元素
- 一种基于富集迁移特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富集迁移特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元素含量;S2、计算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S3、计算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迁移系数;S4、对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进行...
- 胡兆鑫吴泽燕罗为群刘绍华涂纯汤庆佳
- 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的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包括集水坝、集水沟、监测孔、水位计、三角堰板、沉砂池、排水管、滤网、分流池、分流管、集流池,所述集水坝与集水沟连接,所述集水沟沟壁上预留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中放置...
- 胡兆鑫罗为群吴泽燕蒋忠诚刘绍华 涂纯汤庆佳 张谭锋 牛勇 李航 陈雅祺
- 一种简易岩溶土壤淋溶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岩溶土壤淋溶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瓶夹、十字架、储水瓶、橡胶塞、穿刺器、进水管、调速阀、淋溶瓶、底板、滤纸、石英砂、瓶盖、出水管、鸡心瓶、取样管、管塞、铁圈,所述底座与支撑杆连接,所述瓶夹通...
- 吴泽燕李强胡兆鑫梁月明涂纯
- 岩溶石山火龙果不同套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 2023年
-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是评价岩溶石山区土壤持水能力和抗蚀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火龙果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岩溶石山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不同套种模式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粒径以1~2mm粒径的含量最高,<0.25mm粒径的含量最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含量以火龙果套种赤苍藤最高;MWD、GMD和D表现出不同的种植优势。综合评价可知,不同套种模式均能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其中火龙果套种树仔菜模式下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好,持水保肥能力和抗侵蚀能力最强。
- 史敏莉罗为群林佳欣胡兆鑫
- 关键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火龙果套种模式
- 岩溶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多要素图层布点及三维导航采样法——以广西平果县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岩溶区具有峰丛与洼地串珠式分布、山地面积大、正负地形交错等特殊性,使用网格中心布点法和手持GPS导航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常出现布点位置不佳、点位到达耗时费力的问题。为此,研究了一套新的采样方法:首先,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网格和网格点自动生成、批量编号;然后,以低洼汇水为主、兼顾其他地理要素的代表性为原则,在奥维互动地图浏览器中通过高清遥感影像、地形图、地质图、土壤类型图等图层的的叠加/切换对网格点位置进行调整、生成预布点;最后,使用奥维移动端进行野外调查路线规划和三维影像导航。该技术方法流程充分发挥各个GIS软件的优势,完美实现软件对接,能高效、高质、便捷地完成岩溶区室内布点、野外导航,对其他野外调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吴泽燕罗为群罗为群蒋忠诚胡兆鑫章程
- 关键词:岩溶
- 长江中下游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及迁移规律被引量:17
- 2013年
- 安徽马头钼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在空间上划分出了3个不同的蚀变分带,即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本文对该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的常量元素迁移规律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探讨:①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明显,从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到青磐岩化带,均为带入的主要成分有K2O、CaO、Fe2O3、SiO2、H2O+,说明引起蚀变的流体中富含K2O、CaO等;而Na2O、FeO、MnO等成分的明显带出,说明矿化蚀变作用导致Na2O、FeO等成分向矿体迁移方向流失,其中Na2O的贫化最明显,与成矿元素Mo、Cu呈显著的负相关。②马头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图表现为左高右低的较平滑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计算结果同样证明了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发生了分馏,且从钾长石化带到青磐岩化带,稀土元素带出量呈递增趋势。③该矿床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表明,较新鲜花岗闪长斑岩与蚀变围岩的曲线基本相同,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闪长岩熔体,并且可能有海水的混入。由δEu、δCe值及Fe2O3与FeO带出带入的关系可知,斑岩流体晚期氧逸度逐渐升高,表明成矿环境可能由相对还原过渡到氧化环境。④除Al2O3、TiO2保持惰性外,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带入带出,富集贫化特征和迁移规律不完全相同。
- 艾金彪马生明朱立新樊连杰胡兆鑫席明杰
- 关键词:稀土元素长江中下游
- 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异常结构模式研究
- 论文以马头斑岩型钼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蚀变带中元素富集贫化特征以及主成矿元素与其它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规律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对成矿作用和矿(化)体产出位置有指示意义的元素组合,包括发生富集作用的Au、Ag、As、Cu、...
- 胡兆鑫
- 关键词:地球化学指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