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军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小说
  • 3篇女性
  • 3篇文学
  • 3篇先锋小说
  • 2篇逃离
  • 2篇逃离意识
  • 2篇女性小说
  • 2篇陈染小说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研究
  • 1篇颠覆
  • 1篇虚无
  • 1篇叙事
  • 1篇研究会
  • 1篇元研究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神秘主义

机构

  • 9篇株洲师范高等...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胡军
  • 2篇陈敢

传媒

  • 2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湖南冶金职业...

年份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在绝望中抗争,在虚无中建构——论女性小说中的“逃离”意识被引量:6
2004年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胡军
关键词:女性小说逃离男权社会
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从《青春之歌》看“革命文学”叙事的重构被引量:10
2005年
《青春之歌》是17年时期红色经典之一。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探讨作者将个人记忆纳入集体记忆的过程,认识到,“革命文学”的叙事重构,不是一个仅仅关联着形式的小问题,更是一个隐含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胡军
关键词:《青春之歌》个人记忆集体记忆
被放逐的先锋精神——试论先锋小说对“真实性”观念的探寻
2005年
对真实性的怀疑是先锋作家共同经历的一段精神轨迹。其中包含了旨在打破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知识体系对于真实性所作的种种承诺。然其虚无精神却使其反叛只能在颠覆和解构的游戏中永无止境的漂泊,先锋精神就此被放逐。
胡军
关键词:先锋小说
无望的叛逆——试论先锋小说对“真实性”观念的颠覆
2005年
对真实性的怀疑是先锋作家共同经历的一段精神轨迹。其中包含了旨在打破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知识体系对于真实性所作的种种承诺。然其虚无精神却使其反叛只能在颠覆和解构的游戏中永无止境的漂泊。
胡军陈敢
关键词:先锋小说颠覆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被引量:2
2005年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胡军
关键词:女性小说逃离拒绝
论先锋小说的神秘主义被引量:1
2005年
神秘主义是先锋小说的普遍倾向,其中包含了先锋作家对世界终极意义、真实性、人类理性深刻的质疑,由此流露出极强的悲观色彩。但其虚无主义价值观使其割断了与人文精神的联系,先锋精神就此被放逐。
胡军陈敢
关键词:先锋小说神秘主义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兼论陈染小说
2004年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相互塑造的关系,现代性塑造着自我认同新机制的出现,同时自我认同也塑造着现代性制度本身。在当代女作家陈染小说中,反映了20世纪现代性对人性的深度拓展。
胡军
关键词:自我认同陈染小说
神话的坍塌与重建--谈陈染小说恋父、弑父与“回家”
2002年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到“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胡军
关键词:文学评论小说女性主义父权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2005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于2004年10月16—19日在大连辽宁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80余人。开幕式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思敬主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致开幕词,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于振元研究员代表承办单位向大会致欢迎词。
胡军
关键词:研究会开幕式元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作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