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剑利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低碳醇
  • 4篇碳醇
  • 4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低碳混合醇
  • 2篇混合醇
  • 2篇NI
  • 2篇HZSM-5
  • 1篇低碳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碳
  • 1篇原位测试
  • 1篇原位测试技术
  • 1篇原位红外
  • 1篇铜基
  • 1篇强制性
  • 1篇热解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纤维素
  • 1篇木质素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胡剑利
  • 6篇朱起明
  • 5篇袁乃驹
  • 5篇李晋鲁
  • 3篇毕亚东
  • 3篇陈慧
  • 1篇刘崇微
  • 1篇刘金尧

传媒

  • 2篇天然气化工—...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Chines...
  • 1篇煤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焙烧温度对Ni/HZSM-5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10 wt%的Ni/HZSM-5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影响.利用BET、H2-TPR、NH3-TPD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镍晶粒尺寸及较强的中强酸中心,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
熊娇君毕亚东陈慧胡剑利
关键词:HZSM-5NI焙烧温度
原位红外化学捕获方法研究低碳混合醇合成反应机理被引量:9
1991年
采用原位红外测试技术结合化学捕获方法研究了Cu-Zn-Mg-K催化剂上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反应机理。用动态技术提高表面物的浓度,增强其红外信息和提高它们的响应速度。捕获剂CH_3I和CH_3OH以脉冲方式引入原位红外池,分别捕获到一些较关键的C_2中间物:表面乙酰基、表面乙酸盐、乙烯酮和烯醇盐。利用脉冲-原位红外测试技术,观测了从C_1中间物到C_2中间物演变的动态过程,同时还考察了甲醇对低碳醇合成的影响。指出在Cu-Zn-Mg-K上低碳醇的合成是通过CO插入碳链递增这种反应途径实现的。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刘崇微刘金尧袁乃驹
关键词:低碳醇催化剂
Cu/Zn/Mg/K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研究
1991年
本文采用TPD和原位发射红外光潜法研究了合成低碳醇Cu/Zn/Mg/K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及H_2和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性质接近的活性中心。CO和H_2在活性中心上发生竞争吸附。还发现在ZnO上有强吸附的氢,它在本实验条件下不能直接参加反应,但可通过溢流转移吸附至Cu活性中心上。通过对比CO/H_2在高活性和已失活催化剂上反应过程中不同的原位发射红外光谱,初步判断在实际反应条件下活性中心是在锌协同作用下带微量正电荷的Cu^(δ+)和Cu^(δ+′),它们是表面吸附物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袁乃驹
关键词:活性催化剂铜基低碳醇
几种动态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1990年
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几种动态方法:过渡应答方法(Transient Response Method)、波前分析法(Wavefront Analysis)、强性周期操作(Forced Feed Composition Cycling)和应用于催化剂设计的 PSRA 法(Pulse Surface Reaction Rate Analysis),并简单评述了其它动态方法。文中着重介绍了各种动态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C_1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了动态动力学这一新兴学科分支在催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动态技术的发展趋势。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袁乃驹
Ni/HZSM-5及Ni-MgO/HZSM-5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探讨
本文利用HZSM-5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10%Ni/HZSM-5以及10%Ni-5%MgO/HZSM-5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和浸渍工艺对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制备合成气性能的影响。由图1可知,CH与...
熊娇君毕亚东陈慧周伟胡剑利
文献传递
强制性CO2浓度周期操作对低碳混合醇合成反应的影响
1991年
研究了强制性CO_2浓度周期操作对低碳醇合成反应速率的影响。在2MPa,320℃下,恒定反应气流量,在矩形脉冲条件下控制CO_2浓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条件选择合适,可以改善低碳醇合成产物的分布。在最佳操作条件下C_2^+OH时均生成速率比相应稳态值高20%,总醇生成速率也略有提高.实验中还发现强制CO_2浓度周期操作条件下催化剂表面对H_2、CO的贮存效应,其结果导致了C_2^+OH在周期操作过程中某一局部的反应速率发生骤变。此外,还研究了阶跃扰动对甲醇及C_2^+OH生成的影响。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袁乃驹
关键词:低碳醇二氧化碳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组分的催化快速热解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以酸性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利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等技术考察了生物质的两大组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催化热解过程.氮气气氛下慢速热解的TGA实验表明,纤维素与Kraft木质素分别于285℃和135.7℃开始热解,纤维素热解后的残留量较少,仅为初始质量的8.6%,而Kraft木质素热解后的残留量高达61.9%.氦气气氛下的Py-GC/MS实验表明,纤维素快速热解的主要产物为左旋葡聚糖(LG)、羟基乙醛和羟基丙酮,积碳率仅为5%;Kraft木质素快速热解产物主要为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酚类化合物,积碳率为50%.催化快速热解的Py-GC/MS实验表明,加入酸性HZSM-5分子筛可以使生物质热解产物实现有效的加氢脱氧,大大提高了热解油中的芳烃含量.然而由于热解过程中HZSM-5分子筛失活很快,使得积碳问题更加严重,纤维素催化热解的积碳率为61%,木质素样品更是高达85%.
周伟毕亚东陈慧胡剑利
关键词:纤维素木质素HZSM-5分子筛
原位测试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1989年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催化反应机理及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几种原位测试方法,重点评述了原位红外测试技术。文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原位测试手段的特点及研究成果,也讨论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原位测试技术进行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此外,还介绍了原位化学捕获技术和最新的脉冲—原位测试技术。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袁乃驹
关键词:催化剂微观结构原位测试技术
用原位红外跟踪技术研究低碳混合醇合成表面反应过程动态动力学
1991年
本文采用脉冲反应技术结合原位红外测试方法,观测了低碳醇合成中表面中间物的动态过程,对微观反应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首次运用原位红外技术对表面中间物浓度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低碳醇合成反应中表面物的动态动力学过程,计算出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从而确定出基元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CO插入表面亚甲氧基及其后续的加氢步骤。实验中采用了透射原位红外和发射原位红外技术,在不同的FT-IR仪上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运用原位发射红外还初步证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具有Cu^(δ+)电价结构,探索出一条能通过分析表面物和催化剂相互作用而判断催化剂活性的新途径。
胡剑利朱起明李晋鲁袁乃驹
关键词:低碳醇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