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头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对隐匿性卒中病因精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过临床评估及血管腔评估不能确定病因或不能确定治疗方案,而行HR-VWI的卒中患者共21例进行分析,观察HR-VWI对血管壁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HR-VWI发现颈动脉蹼2例,在行HR-VWI之前怀疑心源性卒中的头颈动脉夹层4例,成人型烟雾病(MMD)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AS-MMS)4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7例(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3例,巨细胞动脉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桥本脑病1例),均行HR-VWI后明确病因并确定治疗方案。其中,对比MMD,AS-MMS在HR-VWI中出现偏心性斑块更多、强化更明显,狭窄处外壁面积更大[(0.0925±0.0220)cm2 vs(0.0461±0.0291)cm2],重构指数更高(0.51±0.10 vs 0.36±0.15)。结论HR-VWI在隐匿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鉴别价值,能表现各类血管壁病变的典型特征,可在血管标准评估及高级评估之后尽早执行。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需包括短轴全部心肌(the whole short axis,SAX),操作复杂且耗时,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拟对比中间层间隔壁(conservatively within the midventricular septum,ConSept)法和SAX法获得的初始T_(1)值诊断心肌弥漫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3.0T心脏磁共振扫描的38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根据NIDCM患者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将ROI分别放置在ConSept或SAX进行初始T_(1)值测量,比较两种方法区分病变心肌和健康心肌的能力以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心肌初始T_(1)值的差别。结果:NIDCM组采用ConSept或SAX法测得的初始T_(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LGE阳性组的初始T_(1)值均大于LGE阴性组(均P<0.05)。ConSept法和SAX法测得的中间层T_(1)值与基底层、心尖层T_(1)值无明显差别(均P>0.05),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0.954]。结论:与SAX法相比,ConSept法是一种等效且更简便的测量心肌初始T_(1)值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