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旭栋

作品数:69 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会议论文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骨折
  • 18篇腰椎
  • 15篇关节
  • 13篇脊柱
  • 12篇后路
  • 10篇疗效
  • 10篇螺钉
  • 10篇爆裂骨折
  • 9篇手术
  • 9篇颈椎
  • 8篇融合术
  • 8篇成形术
  • 7篇胸腰椎
  • 7篇胸腰椎爆裂
  • 7篇胸腰椎爆裂骨...
  • 7篇腰椎爆裂骨折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7篇椎体
  • 6篇疏松性

机构

  • 57篇宁波市第六医...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宁波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69篇胡旭栋
  • 55篇马维虎
  • 52篇蒋伟宇
  • 39篇陈云琳
  • 22篇许楠健
  • 20篇赵刘军
  • 15篇王扬
  • 13篇顾勇杰
  • 12篇于亮
  • 11篇徐荣明
  • 9篇裴福兴
  • 6篇王光林
  • 6篇沈彬
  • 6篇赵华国
  • 5篇胡勇
  • 5篇孙韶华
  • 4篇周宗科
  • 4篇杨静
  • 4篇康鹏德
  • 4篇马俊

传媒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骨伤
  • 3篇2015年浙...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六届《中华...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外侧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联...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阮超越陈云琳
关键词:经皮固定腰椎退变安全性
文献传递
极外侧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阮超越陈云琳
关键词:经皮固定腰椎退变安全性
一期后路减压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一期颈椎后路治疗颈椎管占位50%以上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管狭窄症35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人CT或磁共振至少有一层面椎管占位50%以上,均接受一期后路颈后路减...
蒋伟宇马维虎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王扬于亮顾勇杰赵刘军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椎爆...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陈云琳阮超越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损伤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
2021年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感染、肿瘤、解剖畸形、骨折脱位、退行性变及严重骨质疏松,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及寰椎进行三维CT重建后,模拟前路置入直径3.5mm的枕骨髁螺钉,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及寰枕关节面的距离、螺钉与舌下神经管的最短垂直距离、进入枕骨髁骨质内的钉道长度,再用3-matic软件测量螺钉的头倾角及外倾角,将螺钉各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模拟成功置入100枚前路枕骨髁螺钉,三维模型观察均无枕骨髁内外侧壁、寰枕关节面及舌下神经管的损伤。前路枕骨髁螺钉各置钉参数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钉点距枕骨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及寰枕关节面垂直距离分别为3.28±0.54mm、2.84±0.45mm,螺钉头倾角、外倾角、距离舌下神经管最短垂直距离及钉道长度分别为4.07°±2.40°、33.09°±4.37°、4.76±0.74mm、21.54±2.01mm。结论: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显示正常成人枕骨髁有足够的体积空间容纳直径3.5mm的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前路枕骨髁螺钉技术是治疗枕颈不稳时颅侧固定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施凯日李豪杰王扬周树一彭宇杰陈云琳胡旭栋马维虎
关键词:三维重建枕骨髁枕颈融合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64
2014年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至5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单次使用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术后3h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比较三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输血患者比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引流量(447.2±101.9) ml,大于单次使用组(273.6±99.6) ml和重复使用组(168.5±80.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失血量(1 100.8±288.3) ml,大于单次使用组(959.1±291.7) ml和重复使用组(818.7±206.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重复使用组均高于单次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8.0%(4/50)、6.0%(3/50)和22.0%(11/50),对照组高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降低输血患者比例,术后3h重复使用能进一步减少失血量,但不能进一步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胡旭栋周宗科裴福兴马俊沈彬杨静康鹏德
关键词:氨甲环酸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
目的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椎爆...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陈云琳阮超越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神经损伤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成形与结合伤椎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
蒋伟宇马维虎赵华国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钉棒固定融合术在椎体成形术后翻修中的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钉棒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1例,T113例,T125例,L15例,L22例,L32例,L4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棒固定融合术,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棒固定融合术,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术。记录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500 ml[(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陈云琳王扬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手术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层厚1 mm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得C0-C2节段CT数据,应用Mimics、Freeform和Ansys软件建立正常人体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再分别建立固定模型与动态固定模型,比较两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载荷下固定整体的活动范围和应力特点,分析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各活动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分别为8.9°、8.2°、2.8°及10.4°,均优于普通固定系统,分别增加21.9%、10.8%、12.0%及126.9%;动态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较固定系统大,分别为1 410、1 410、1 410、1 520 mPa,平均应力值高出普通固定系统将近3倍,应力最集中处位于寰枢椎钉座底部;在前屈、后伸状态下固定模型的椎体骨质应力比动态模型高;连接棒在固定状态下比动态固定状态下应力更加集中。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能够有效保留寰枢椎的部分活动度;寰枢椎钉座底部易产生应力集中,为可能的断钉部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蒋伟宇于亮顾勇杰马维虎胡旭栋阮超越陈云琳赵刘军徐荣明
关键词:寰枢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