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参保心片对大鼠实验性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目的:探讨人参保心片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交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颈动静脉旁路法观察人参保心片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用肾上腺素加冰水法观察人参保心片对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人参保心片以0.8g/kg...
- 李舒音苏禄辉郝伟余秋颖
- 关键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
- 文献传递
- 正常动脉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和分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正常动脉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和分布,分析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5在沈阳医学院及沈洲医院完成。标本分别来源于外伤、肿瘤手术及截肢术者的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肾动脉。健康人14例,年龄(36±16)岁,非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例,年龄(63±3)岁,作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例,年龄(64±7)岁,作为糖尿病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脉内膜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和分布,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灰度扫描作相对定量分析。结果:①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沉积物在正常动脉内膜表达阴性或极少,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32.094±5.180。②在非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内膜表达阳性,且散在分布在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周围,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17.561±8.054。③在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内膜表达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周围,中层也可见到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免疫沉积物表达,内膜增生明显,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84.881±6.119。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灰度扫描,灰度值越小,染色程度越高,即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免疫沉积越多。结论: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在糖尿病患者动脉中表达增加可以部分解释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 隋璐沈薇苏禄辉
- 关键词: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 女性慢性生殖道炎症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对女性慢性生殖道炎症患者抗精子抗体进行检测分析 ,探讨女性慢性生殖道炎症的不同病原体和不同病程与ASAb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慢性生殖道炎症与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患慢性生殖道炎症的女性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 (ASAb)的含量 ,并与排除慢性生殖道炎症的正常女性进行对照比较 ,并按不同病原体和不同病程进行分组 ,各组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慢性生殖道炎症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 (ASA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UU、MH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ASAb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 桂范王红苏禄辉
-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病原体病程
- 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大肠腺癌中的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3%,PCNA增殖指数为(78.2±24.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活性为(83.1±18.6)%,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组(61.2±11.3)%(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CNA增殖指数随着大肠癌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且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同时检测p53蛋白、PCNA对大肠癌的诊断、病理分级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徐红苏禄辉谢成耀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P53蛋白PCNA
- 支气管肺炎患儿与菌群失调关系分析被引量:5
- 1995年
-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我们对41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研究表明,需氧性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约占26.5%,主要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约占73.5%,其中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为主,阳性细菌减少,阴性菌种类多,含量大.厌氧菌检出18株,提示厌氧菌感染不可忽视.药敏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亦有所降低,因此对小儿肺炎的研究和防治尤为重要.
- 肖纯凌于彩珠苏禄辉韩秀珍张志崇郭健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病原菌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
-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征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各生长时期的形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2/08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50~180g,无菌条件下取全段主动脉中膜组织修剪成1mm×1mm大小的组织块直接贴壁于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中,组织块间距0.5cm,保证细胞从组织块游出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并保持局部细胞密度的均匀,发现漂起的组织块及时清理,于37℃孵箱内放置1.5h左右使组织块与壁贴附后,缓慢加入改良Eagle培养液培养3~5d,待有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后换液。当细胞长满培养皿时即可传代。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及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绘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生长时期的变化,并评估其培养方法的优点。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技术方法优点:贴块方便,直接一次性贴壁使污染机会少,随组织块生长随时清理漂起的组织块,可减少对其他组织块的毒性作用,并增加已游离出的细胞生长空间。②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光镜观察形态多样,大小略有差异,胞体较小,胞质折光性强。③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光镜下观察呈现特征性“峰”、“谷”状生长。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内有肌丝,纵向平行排列,有密区,具备平滑肌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细胞浆中大量平行条状棕黄染色、胞核不着色,所有细胞均染色,呈阳性。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传代后第1天细胞数有所减少,经过2d潜伏适应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两三天进入平台期。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有足够细胞生长�
- 张量隋璐孙成林王麟牟艳玲苏禄辉
- 关键词: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生长曲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特征药理实验室相差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