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云久 作品数:134 被引量:506 H指数:12 供职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更新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 系统评价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术与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2年1月公开发表的比较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术与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篇文献,其中2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3篇前瞻性队列研究、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 518例患者,其中Ivor Lewis术5 454例患者,McKeown术6 064例患者。NOS评分≥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cKeown术相比,Ivor Lewis术手术时间更短[MD=–19.61,95%CI(–30.20,–9.02),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1.15,95%CI(–1.43,–0.87),P<0.001]、住院期间或术后30 d死亡率更低[OR=0.37,95%CI(0.20,0.71),P=0.00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36,95%CI(0.27,0.49),P<0.001];在淋巴结清扫数目[MD=–1.25,95%CI(–2.03,–0.47),P=0.002]、术后拔管时间[MD=0.78,95%CI(0.37,1.19),P<0.001]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OR=1.83,95%CI(1.41,2.39),P<0.001]方面,McKeown术具有优势;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3年、5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胃排空障碍方面,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相比,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期间或术后30 d死亡率更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方面,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具有优势;两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3年、5年OS和胃排空障碍方面效果相当。 洪子强 金大成 白向豆 崔百强 苟云久关键词:食管癌 系统评价/META分析 P33^(ING1)和Survivin及Ki67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检测P33ING1、Survivin和Ki67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浸润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三种蛋白在食管癌不同病变区域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33ING1、Survivin和Ki67蛋白在51例食管癌大体标本中的不同病变区域的表达。结果P33ING1蛋白从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增生、浸润癌呈渐进性低表达,而Survivin和Ki67蛋白则呈渐进性高表达。三种蛋白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与不典型增生及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33ING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癌肿浸润深度(肌层至全层)呈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G1、G3)呈正相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33ING1蛋白在浸润癌中的低表达与Survivin和Ki67蛋白高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功能的激活、Ki67增殖及P33ING1功能的下调可能共同对抗细胞凋亡,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三者有可能为临床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张安平 杨永珠 黄维坤 苟云久关键词:P33^ING1 SURVIVIN KI67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并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远期存活率、局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2年时,观察组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更高,其局部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TP方案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提高其中远期存活率,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韩松辰 苟云久 王兵 董信春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性别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性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收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NSCL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653例患者。改良版Jadad量表评分≥4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免疫治疗NSCLC患者中女性中位总生存期[HR=0.72,95%CI(0.61,0.85),P<0.001]比男性[HR=0.73,95%CI(0.69,0.78),P<0.001]获益更大。男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HR=0.64,95%CI(0.58,0.71),P<0.001]比女性[HR=0.76,95%CI(0.57,1.03),P=0.760]获益更大。结论接受ICIs治疗的女性在中位总生存期方面比男性具有免疫治疗优势。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男性比女性更能获益。 罗鑫东 洪子强 崔百强 成涛 苟云久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微创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肺段切除(minimally invasive lung segment resection,MILSR)与微创肺叶切除(minimally invasive lung lobe resection,MILLR)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胸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A期NSCLC临床效果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21日。由2名检索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对纳入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价。预后指标包括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1853例患者,纳入文献NOS评分≥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ILLR相比,MILSR术中出血量更少[SMD=−0.36,95%CI(−0.49,−0.23),P<0.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SMD=−0.34,95%CI(−0.62,−0.05),P=0.019],术后住院时间更短[SMD=−0.28,95%CI(−0.40,−0.15),P<0.001];MILLR在淋巴结清扫数目[SMD=−0.65,95%CI(−0.78,−0.53),P<0.001]及手术时间[SMD=0.20,95%CI(0.07,0.33),P=0.003]方面优于MILSR。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MILSR较MILLR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有限,但并不影响预后,且MILSR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MILSR对于ⅠA期NSCLC的外科治疗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手术方式。 曾伟强 党海丽 苟云久关键词: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系统评价/META分析 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食管异物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 系统评价透明帽辅助内镜(cap-assisted endoscopy,CAP辅助内镜)治疗食管异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1月CAP辅助内镜和传统内镜治疗食管异物的相关文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Meta分析采用RevMan 5.4.1软件。结果 最终纳入27篇研究,包括17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和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3 619例患者。NOS评分≥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内镜治疗,CAP辅助内镜组取出食管异物成功率更高[OR=14.43,95%CI(10.64,19.55),P<0.000 1],术后并发症更少[OR=0.30,95%CI(0.23,0.38),P<0.000 1],患者耐受度更好[OR=4.07,95%CI(2.95,5.60),P<0.000 1],术中视野清晰度更佳[OR=12.00,95%CI(7.29,19.76),P<0.000 1],手术时间更短[SMD=-1.83,95%CI(-2.31,-1.34),P<0.000 1]。结论 CAP辅助内镜治疗食管异物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闵卫润 洪子强 崔百强 金大成 董信春 苟云久关键词:食管异物 内镜治疗 系统评价/META分析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矫治漏斗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矫治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1月,于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微创矫治33例漏斗胸。男26例,女7例;年龄3~22岁,中位年龄9岁。其中1例为Ravitch术后3年复发,余均为初次手术。24例有明显临床症状。Haller指数为3.3~50.1,平均5.6。漏斗胸根据简化Park分型标准:对称型25例,偏心型5例,不均衡型3例。结果术中发生1例肋间肌撕裂,术后发生1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持续胸背疼痛。手术时间38~89 min,平均60.9 min;术中出血量8~90 mL,平均26.2 mL。住院时间6~12 d,平均7.6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5.6个月。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示心脏压迫改善,临床症状缓解。随访期间无支撑钢板移位。末次随访时,根据Nuss等的标准评估手术效果,获优27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达90.9%;年龄<6岁、6~12岁及>12岁患者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51,P=0.109)。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矫形效果满意,根据患者情况弯制个体化支撑钢板是获得满意矫治效果的保证。 李斌 张建华 苟云久 王志强 王成 宋铁牛 杨建宝关键词:漏斗胸 NUSS手术 胸腔镜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剑突下入路(剑突下组)45例;经侧胸入路(侧胸组)有5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总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在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3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剑突下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装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S剑突下入路在切除前纵隔肿瘤方面安全、可行,与侧胸入路相比,剑突下入路在术后快速恢复和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洪子强 盛燕楠 白向豆 崔百强 逯英杰 吴旭升 成涛 金大成 苟云久关键词:前纵隔肿瘤 喉罩麻醉 微创手术与普通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4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2年12月)数据库。收集食管癌微创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并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微创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并无差异;②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普通开胸手术[加权均数差=-175.33 mL,95%可信区间(-195.57,-155.09)mL];③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普通开胸手术无差异;④微创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开胸手术组[加权均数差=-9.14天,95%可信区间(-16.09,-2.19)天];⑤虽然微创手术与普通开胸手术在在胸部、消化道相关并发症以及肺水肿和肺栓塞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以及声带麻痹的并发症,而且术后肺功能明显优于普通开胸手术组。结论微创手术组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但远期疗效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 王志强 张建华 王成 李斌 苟云久关键词:食管癌 微创外科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机器人与胸腔镜在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中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肺段切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和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手术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RATS肺段切除术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59.13±9.38)岁;接受VATS 57例(男21例,女36例),年龄(60.36±10.06)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TS组与VATS组相比,手术时间(126.42min Vs 110.23min,P=0.007);术中失血量(40.46ml Vs 62.23ml,P=0.016);淋巴结清扫站数总数(6.32 Vs 5.21,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13.29 Vs 10.81,P=0.023);术后引流时间(4.29d Vs 5.66d,P=0.005);总引流量(772.53ml Vs 995.34ml,P=0.011);术后第1d疼痛评分(1.67 Vs 2.59,P=0.031)、第2d(2.74 Vs 3.71,P=0.025)、第3d(1.02 Vs 1.92,P=0.006);术后住院时间(4.45d Vs 6.39d,P=0.008);住院费用(90463.37元Vs 69872.21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咳嗽、术后并发症、术后30d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优势大,术后疼痛感轻,操作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可作为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王兵 刘露 杨宁 贺晓阳 崔百强 黄大新 白向豆 曾伟强 苟云久关键词:肺癌 胸腔镜 手术机器人 肺段切除术 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