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传刚

作品数:4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1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破乳
  • 5篇破乳剂
  • 5篇颗粒物
  • 4篇电导
  • 4篇电导检测
  • 4篇毛细管
  • 4篇毛细管电泳
  • 4篇环氧
  • 4篇环氧丙烷
  • 4篇丙烷
  • 4篇稠油
  • 3篇性行为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含油
  • 3篇艾滋病
  • 3篇催化
  • 2篇丹红
  • 2篇对氟苯酚

机构

  • 24篇滨州学院
  • 16篇湖北省疾病预...
  • 7篇聊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宜昌市疾病预...
  • 2篇武汉市疾病预...
  • 2篇武汉市汉阳区...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武汉市武昌区...

作者

  • 44篇范传刚
  • 11篇宋明芝
  • 7篇谢曙光
  • 6篇罗西
  • 5篇郭海莹
  • 5篇耿孝恒
  • 3篇杨仲年
  • 3篇史廷明
  • 3篇何祖安
  • 3篇李大枝
  • 3篇罗丛
  • 3篇马艳
  • 3篇傅崇岗
  • 3篇彭玲
  • 2篇刘元伟
  • 2篇孙德志
  • 2篇张士国
  • 2篇明小燕
  • 2篇徐晓芹
  • 2篇陈颖

传媒

  • 5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预防医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学研究
  • 1篇中国计量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江苏现代计量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MS/MS检测血液中苏丹红的方法研究
2015年
血液中苏丹红含量可以作为内暴露指标,真实反映食物中苏丹红进入体内的含量,但目前血液中苏丹红测定方法报道很少。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是利用色谱分离和质谱定性,对复杂化合物进行准确地定量、定性的分析技术。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创新使用C8色谱柱进行苏丹红Ⅰ~Ⅳ分离,4个标准品分离时间仅为8min,精密度、准确度结果良好,能满足血液中苏丹红的测定。
陈颖李梅杨跃军范传刚宋毅
关键词:HPLC-MS/MS标准品标准贮备液
自催化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7年
介绍了自催化在合成/分解材料中的应用,对材料的合成/分解自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来说明最近的研究进展。
刘春雨范传刚
关键词:自催化
一种用SD-3破乳剂对原油采出液进行破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SD-3破乳剂对原油采出液进行破乳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油采出液温度控制在35~40℃,直接加入浓度为20~30mg/L的SD-3破乳剂混合,混合液进入一级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去气处理区;...
范传刚马艳张岩罗丛杨仲年
文献传递
D-山梨醇在纯水和卤化钠水溶液中293.15K~318.15K的稀释焓
2011年
应用流动式等温精密微量热技术测定4个温度(293.15、303.15、308.15和318.15 K)下D-山梨醇在纯水和卤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改进的McMillan-Mayer理论对所测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表观摩尔稀释焓对浓度变化的经验方程和各阶焓相互作用系数(h2,h3和h4)和二阶熵相互作用系数(s2),根据溶质-溶质、溶质-溶剂等弱相互作用对二阶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相互作用系数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温度对稀释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梨醇的纯水溶液和卤化钠水溶液中,其二阶焓相互作用系数h2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不同温度下的二阶焓相互作用系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因而二阶熵相互作用系数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为一常量。
宋明芝范传刚孙德志张在龙
关键词:稀释焓
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稠油用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稠油用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对氟苯酚与四乙烯五胺以质量比1:1.5~1:2.5的用量投入四分瓶中升温至45~55℃完全溶解,在35~55℃缓慢滴加浓度为37%~40...
贾新磊耿孝恒郭海莹张成玥毕康杰史馥榕霍洪俊范传刚
文献传递
宜昌市PM_(2.5)和PM_(10)短期暴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风险及超额住院经济负担影响
2023年
目的了解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短期暴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住院风险及超额住院经济负担的影响,为UAP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宜昌市6家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11334例UAP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以及宜昌市城区5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每日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城区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_(2.5)和PM_(10)暴露浓度每变化10μg/m^(3)时UAP患者住院风险的变化情况和超额经济负担。结果湖北省宜昌市11334例UAP住院患者的病例天数为11334 d,匹配的对照天数为38540 d。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在Lag0、Lag1、Lag01和Lag02时间段,宜昌市PM_(2.5)和PM_(10)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UAP患者住院风险分别增加0.92%和0.89%、0.73%和0.62%、1.00%和0.92%、0.84%和0.85%。在多污染物模型中,排除了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臭氧(O_(3))、温度(T)、湿度(RH)以及病例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宜昌市PM_(2.5)在Lag0~Lag4和Lag01~Lag05时间段对UAP患者的住院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在Lag02时间段的效应最大(ER=1.86%,95%CI=0.46%~3.27%);宜昌市PM_(10)在Lag0、Lag1、Lag01和Lag02时间段对UAP患者的住院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在Lag01时间段的效应最大(ER=1.19%,95%CI=0.23%~2.1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M_(2.5)和PM_(10)对UAP患者住院风险的显著效应在性别亚组和入院季节亚组中依然存在,在男性亚组中,PM_(2.5)和PM_(10)分别在Lag01(ER=2.69%,95%CI=0.40%~5.03%)和Lag0(ER=1.59%,95%CI=0.47%~2.72%)时间段的效应最大;在暖季亚组中,PM_(2.5)和PM_(10)均在Lag02时间段的效应最大(PM_(2.5):ER=6.69%,95%CI=1.47%~12.17%;PM_(10):ER=4.80%,95%CI=2.46%~7.19%)。按中国现行空气质量二级控制标准,研究期间宜昌市因PM_(2.5)和PM_(10)超标导致的UAP患者超额住院数分别为109例和28例,产生UA
范传刚杨忠诚王早霞王婧崔秀青李翔罗西明小燕谢曙光
一种双(N-(4-羧基)苯基)苝酰亚胺锌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N‑(4‑羧基)苯基)苝酰亚胺锌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种方法将醋酸锌、双(N‑(4‑羧基)苯基)苝酰亚胺、三乙胺、水、N,N’‑二甲基亚酰胺置于烧杯中反应,反应完毕后,过滤、滤液缓慢挥发,得到双(...
范传刚
文献传递
光化学荧光分析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对近年来光化学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药、农药及维生素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评述,引用文献46篇。
范传刚刘道杰
关键词:维生素农药药物
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9
2012年
文章主要通过合理选择实验内容、设计连续化和系列化实验、采用微量及半微量实验、利用微波、超声波等新的实验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网上虚拟实验室、合理收集及排放三废等方法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了绿色化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宋明芝范传刚解胜利李红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急救人次急性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急救人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宜昌市的日急救人次、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分析PM2.5、PM10与非创伤急诊人次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急诊人次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宜昌市2014—2017年PM2.5和PM10日均浓度平均为(72.2±50.7)和(107.6±60.9)μg/m3,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的日平均值分别为(33.3±8.6)、(2.6±2.2)和(5.1±3.4)人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与PM2.5和PM10暴露均呈正相关(均P<0.05);当PM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0.41%(95%CI=0.10%~0.72%)、1.63%(95%CI=0.62%~2.64%)和0.93%(95%CI=0.17%~1.69%);当PM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1.30%(95%CI=0.50%~2.11%)和0.73%(95%CI=0.13%~1.34%)。结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明显增加。
范传刚明小燕王婧史廷明刘跃伟余青谢曙光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急性影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