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恒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切除
  • 10篇术后
  • 9篇切除术
  • 5篇胆道
  • 5篇胆管
  • 5篇胆囊
  • 5篇胰十二指肠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十二指肠
  • 5篇十二指肠切除
  • 5篇十二指肠切除...
  • 5篇切除术后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胆道支架
  • 4篇胆囊切除
  • 4篇胆囊切除术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黄疸

机构

  • 17篇温州医科大学
  • 10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作者

  • 24篇范恒伟
  • 14篇徐鲁白
  • 12篇周斌
  • 11篇王继生
  • 9篇崔培元
  • 8篇刘会春
  • 8篇陈亦明
  • 7篇谈燚
  • 6篇吴伟军
  • 5篇金浩
  • 5篇吴华
  • 5篇林建华
  • 5篇高静
  • 4篇李宗狂
  • 4篇周磊
  • 3篇吴斌全
  • 2篇吴维
  • 2篇张启瑜
  • 2篇王兆洪
  • 2篇王向昱

传媒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37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途径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 137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74.7±151.5)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50.1±100.6)μ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29±0.77)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重复等优点。
范恒伟刘会春李宗狂周磊金浩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PTCD胆道支架并发症
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崔培元范恒伟吴维吴斌全邱兆磊
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40例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中3例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3例联合右半叶及尾状叶;13例行姑息性手术中9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外胆道引流。结果:根治切除率为67.5%,患者1、2、3年生存率为76.0%、36.0%、16.0%,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姑息性手术者中行内、外引流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结论:合理选择病例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范恒伟崔培元谈燚刘会春金浩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肿瘤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出血(腹腔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分析与出血可能有关的11个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出血8例,发生率为11.11%,2例死亡,病死率25%。其中腹腔出血7例(其中早期出血2例,晚期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11因素均未明显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者的操作有关,术中精细的操作、确切的止血能够有效减少PD术后出血发生率。
崔培元范恒伟谈燚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出血
胆舒胶囊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胆舒胶囊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舒胶囊治疗组(试验组)和安慰...
范恒伟徐鲁白王继生吴伟军王向昱陈亦明林建华周斌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舒胶囊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钬激光输出功率1.0~2.0 J,脉冲频率5~10 Hz,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结石击碎后通过取石网篮套取出结石。结果 25例行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后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均能取石成功,结石1次取净,圈套器结扎胆囊管根部,未行T管引流。手术时间(139.30±30.10)min;术中出血量(83.60±40.10)mL,术后住院时间(4.20±0.65)d。随访6~24个月,无胆道狭窄,无胆漏等发生,结石复发率4%(1/25)。结论对于胆囊管>4 mm、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陈辉章旭明范恒伟王兆洪金洲祥徐鲁白周斌张启瑜王继生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镜钬激光
吴茱萸碱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体内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在经0、5、10、20、40、80μmol/L吴茱萸碱分别作用12、24、48 h后,应用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W1990细胞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的表达。建立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予以0、10、20、30 mg/kg吴茱萸碱腹腔注射处理2周,每周给药3次后,观察裸鼠生长情况;处死裸鼠后,检测原位移植瘤重的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的表达。结果: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胰腺癌SW1990细胞在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示SW1990细胞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在体内,随着吴茱萸碱浓度的增加,对裸鼠原位胰腺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更明显,瘤体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吴茱萸碱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其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在G2/M期。同时吴茱萸碱可激活Caspase-8,并活化其下游的Caspase-3,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陈辉王兆洪陈龙范恒伟周斌徐鲁白童洪飞
关键词:吴茱萸碱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胆舒胶囊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胆舒胶囊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舒胶囊治疗组(试验组)和安慰...
徐鲁白范恒伟王继生吴伟军王向昱陈亦明林建华周斌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舒胶囊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磷酸化4E-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结合蛋白(p-4E-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64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4E-BP1表达,采用qRT-PCR、Western bol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4E-BP1、p-4E-BP1的m RNA、蛋白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6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p-4E-BP1均有表达,其中低表达69例(42.1%),高表达95例(57.9%)。p-4E-BP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其中细胞分化较差、浸润较深、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的结直肠癌患者p-4E-BP1表达均较高(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4E-BP1 m RNA、蛋白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4E-BP1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5)。p-4E-BP1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明显短于低表达组(均P<0.05)。p-4E-BP1蛋白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RR=5.414、4.754,均P<0.05)。结论 p-4E-BP1高表达与肿瘤进展以及不良预后相关,p-4E-BP1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陈亦明王继生徐鲁白周斌范恒伟高静谢君青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磷酸化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外科治疗骶尾部藏毛窦68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两种不同切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并得到完整随访的68例骶尾部藏毛窦,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观察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囊肿大小(最大径×最小径)、窦道长度、囊肿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既往手术次数、手术创口大小(横径×纵径)、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一期缝合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创口敞开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全组平均BMI为25.02 kg/m^2。一期缝合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4-29 d;创口敞开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6-67 d。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分别有1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一期缝合组有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创口敞开组有2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发生率为5.26%。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及既往手术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大小、窦道长度、皮肤创口大小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窦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对于那些囊肿较大、窦道较长、创口张力较大及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创口敞开充分引流更为稳妥。
范恒伟徐鲁白周斌王继生吴伟军陈亦明陈荣刘长宝郑晨果
关键词:藏毛窦切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