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怡嘉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住宅效率到城市效益 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类型学特征与转型趋势被引量:20
- 2016年
- 新中国城镇住宅建筑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9年,是以福利住房为主的缓慢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是以住房商品化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世界住宅建筑发展中独特的类型学特征。文章归纳了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四方面典型特征:1)在社会层面,高速发展的住宅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商品住宅"一统天下"的局面;2)在城市设计层面,以高层、低覆盖率、行列式、大尺度封闭小区为主要方式;3)住宅建筑平面以单元式套型为主流,引导住户关注自我,建筑形式上也有明显的重商主义的特点;4)在建造技术上,重视低门槛和规模效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和现场建造方式成为鲜明特色。文章认为,中国当代住宅建筑的范式的形成,是追求局部"效率"的结果。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外部条件的变化,追求综合"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可以预见转型的必然趋势。在过去20多年中,从菊儿胡同到土楼公舍,为数不多的反范式的实践也成为转型探索的先声。
- 李振宇常琦董怡嘉
- 关键词:住宅商品住宅
- 谈阿尔多·罗西摩德纳圣卡塔尔多墓地被引量:1
- 2008年
- 介绍了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理论以及设计实践中对城市建筑类型学的提出和发展,以罗西的圣卡塔尔多墓地设计方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对类型的提炼和重新的解释两方面分析了墓地的场地布置和个体建筑设计。
- 董怡嘉
- 关键词:墓地建筑类型学
- 功能置换作为内城公共空间的拓展策略——以六个柏林庭院改造方案为例
-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城市,柏林在面临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挑战时是如何通过对传统城市结构的利用实现内城公共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复兴的?本文基于对柏林六个庭院改造案例的策略和改造效果分析,探讨了其城市文脉保护和功能置换的创造性...
- 董怡嘉
- 文献传递
- 中国住宅设计的三次转型:以上海为例
- 六十多年来,中国住房体系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年后从自有、出租的市场住房体系彻底转向到公有的福利房体系;改革开放后从福利房体系又快速向市场化商品住宅体系转型;近年来,又从全面市场化逐步转向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并存的模...
- 李振宇董怡嘉常琦
- 关键词:住宅规划设计建筑质量生态理念
- 文献传递
- 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特点与趋势被引量:2
- 2014年
- 以中国城市住宅自解放以来所经历的三次重要转型为背景,着重分析了当前第三次转型中的四大特点,即一元转二元、高密度、大企业主导和生态化发展,并就这四个特点下的四对矛盾,即二元与多样、高容积与低覆盖率、产业化与创新、生态技术与保障房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最后以"规范松绑、形式多样、生态思想、美学质量"为核心提出新转型期的发展思路。
- 李振宇董怡嘉
- 关键词:住宅
- 功能置换作为内城公共空间的拓展策略
-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城市,柏林在面临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挑战时是如何通过对传统城市结构的利用实现内城公共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复兴的?本文基于对柏林六个庭院改造案例的策略和改造效果分析,探讨了其城市文脉保护和功能置换的创造性...
- 董怡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