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灵波

作品数:79 被引量:51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落叶松
  • 13篇林分
  • 12篇兴安落叶松
  • 11篇次生
  • 11篇次生林
  • 9篇天然林
  • 8篇人工林
  • 8篇林场
  • 6篇天然次生林
  • 6篇盘古
  • 6篇模拟退火
  • 6篇阔叶
  • 5篇单木
  • 5篇兴安落叶松天...
  • 5篇树种
  • 5篇气候
  • 5篇林分结构
  • 5篇林分空间
  • 5篇木材
  • 5篇

机构

  • 7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中船(浙江)...
  • 3篇学研究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吉林省林业科...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75篇董灵波
  • 55篇刘兆刚
  • 8篇孙云霞
  • 7篇李凤日
  • 4篇蒋蕾
  • 3篇袁野
  • 2篇王涛
  • 2篇杨立学
  • 2篇张凌宇
  • 1篇金星姬
  • 1篇王涛
  • 1篇马妍
  • 1篇李元
  • 1篇倪宝龙
  • 1篇姜立春
  • 1篇李超
  • 1篇王鹤智
  • 1篇岳树峰
  • 1篇王晓楠
  • 1篇毕猛

传媒

  • 2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森林工程
  • 6篇林业科学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植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第十届中国林...

年份

  • 2篇2025
  • 16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综合采伐指数的帽儿山阔叶混交林结构优化模拟被引量:6
2018年
数据来源于帽儿山4块阔叶混交林固定样地(面积30 m×30 m),以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8个指标作为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构建综合采伐指数Fi。对以下不同采伐强度0(对照)、10%、20%、30%的林分进行模拟采伐,对比筛选出各样地最适宜的采伐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综合采伐指数的构建综合考虑了各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在抚育采伐中,可以科学合理的确定采伐木;(2)阔叶混交林林木各空间结构指标对综合采伐指数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为:林木竞争指数、角尺度、开敞度、大小比数、健康指数、目的树种特性、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3)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非空间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株数采伐强度在20%~30%时,有效的改善了林分结构,提升了林木生长发育空间。
吕忠爽刘兆刚董灵波张凌宇孙云霞
关键词:采伐强度
运用地理加权泊松模型估测天然次生林枯损量分布被引量:3
2018年
运用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年、2016年2期固定样地(共101块)数据,采用全局泊松模型和地理加权泊松模型(GWPR)对天然次生林枯损株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2种模型关于天然次生林枯损株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局域模型(GWPR)的赤池信息准则(AIC)值和均方误差(MSE)值显著小于全局泊松模型,拥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局域模型残差的全局莫兰指数值在0上下浮动,变动程度明显小于全局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大大下降;局域模型的局域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减小,形成了不同观测值少量聚类这一理想的空间分布模式;在对枯损株数空间分布的模拟上,局域模型的拟合偏差要小于全局模型。
张凌宇刘兆刚董灵波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
竞争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量化竞争对单木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可以为提高林木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18块固定样地中50株兴安落叶松的生物量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构建含不同竞争因子(与距离有关的简单竞争指标CI和与距离无关的林木相对直径R_(d))的对数尺度单木聚合型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M-2和M-3,并与传统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M-1进行比较,量化竞争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可加性模型的调整后确定系数为0.694~0.974,平均预测误差为-0.017~0.021,平均绝对误差为0.152~0.357。引入R_(d)可以提高绝大多数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而引入CI对绝大多数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的影响不显著。3种模型中,M-3对各部分生物量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可以对兴安落叶松单木生物量进行较好的估计。模拟结果显示,生物量随胸径的变化受CI、R_(d)等级的影响,其中R_(d)较CI影响更大;CI对树根和树干生物量影响较大,对树枝、树叶生物量影响较小;R_(d)对树枝、树叶生物量的影响较树根、树干生物量更大。
王意董灵波史景宁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单木生物量
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根据凉水自然保护区28块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18个影响因子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阔叶红松林整体具有较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其水平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树木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的整体混交程度较高;(2)林分空间结构的CCA排序较好的揭示了该区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的关系;C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林龄、坡度、阔叶比和坡向的变化,第二排序轴反映了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平均胸径的变化,上述6因子的组合是决定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3)影响林分空间结构的变量中,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共解释了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的59.20%,其中纯地形因子占30.68%,纯林分因子占19.01%,纯土壤因子占8.21%,未能解释部分为40.80%。
董灵波刘兆刚李凤日蒋蕾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典范对应分析自然保护区
一种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仪
一种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仪。目前在测量过程中对于同一位置的两个角度的分枝不能同时进行测量,测量过程浪费时间,有时会因为测量人员长时间用手对测量件进行固定导致测量件的位置有偏差,以至于影响测量结果。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
董灵波刘兆刚金星姬
黑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24年
探究黑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该地区3个国家(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以黑龙江流域为对象,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供的2000—2020年的MOD13Q1遥感数据,按最大值法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FVC),采用Sen+MK趋势法分析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量化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黑龙江流域FVC整体呈轻微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1%,其中,蒙古国FVC呈波动上升趋势(0.13%),而俄罗斯(0.15%)和中国(0.08%)则呈轻微减少趋势;区域内FVC以轻微退化和严重退化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34%和17%,而显著改善区域仅占9%;降水对研究区FVC的影响显著大于气温,降水和气温对FVC影响显著的面积占比分别为8.2%和2.2%,其中,降水与蒙古国区FVC的相关系数最高(r=0.446,P<0.05),而与俄罗斯区FVC的相关系数最低(r=-0.442,P<0.05)。
胡蓉董灵波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
采伐限额对大兴安岭盘古林场森林碳汇强度的长期影响
2024年
【目的】探明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碳汇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规律和机制,量化不同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多目标经营决策的影响,为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为例,模拟退火为优化算法,考虑活立木、枯死木、枯落物、木材产品、采伐/加工以及替代效应的碳库,建立以木材生产、生物质能源和碳汇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规划模型,并量化不同采伐限额(情景1:每分期0 m^(3);情景2:每分期19000 m^(3);情景3:每分期38000 m^(3);情景4:每分期56000 m^(3))对100年规划期(10个分期,每分期10年)内经济收益、木材产量、生物质能源产量、碳汇量以及经营措施的综合影响。【结果】当仅考虑碳汇收益时,规划期内盘古林场的总经济收益为15416.19×10^(4)yuan;随着采伐限额的增加,规划期内总经济收益呈明显增加趋势,情景2,3和4分别较情景1增加19.74%、39.14%和58.81%;各分期净碳汇量随着规划分期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各分期林地碳储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整个规划期内平均碳汇量0.16~0.24 t·hm^(-2)a^(-1),规划期末林地碳储量高达77.47~77.90 t·hm^(-2),较规划期初增加约48.07%;规划期内中径材蓄积比例呈增加趋势(从5.80%到36.18%),而小径材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从45.74%到16.09%),但短小材比例则相对稳定(平均43.98%);各情景中生物质能源产量与木材产量密切相关,其比值分别为0.2437、0.2497和0.2477,整体以收获树干(45.70%)和树根(36.03%)中的生物质能源为主;情景2~4中,平均每分期采伐面积分别为890、1742和2385 hm2,整体以轻度择伐为主(从75.08%到67.65%),但中度(从17.98%到22.25%)和重度(从6.95%到10.10%)择伐面积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长远来看,适当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采伐限额不仅能够增加森林的碳汇强度,还能够显著延长碳汇的�
董灵波蔺雪莹刘兆刚
关键词:采伐限额木材生产生物质能源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哑变量和分位数回归的兴安落叶松更新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被引量:2
2023年
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2018—2019年55块固定样地2054株兴安落叶松幼树为对象,采用四分位数法将林分密度指数(SDI)划分为4个等级,即等级Ⅰ(SDI_(1)<1863株·hm^(-2))、等级Ⅱ(1863≤SDI_(2)<2155株·hm^(-2))、等级Ⅲ(2155≤SDI_3<2459株·hm^(-2))和等级Ⅳ(SDI_4≥2459株·hm^(-2)),并采用哑变量方法引入SDI构建兴安落叶松幼树树高-胸径的哑变量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选取的5个代表性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中,Richards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R_(a)~2、RMSE、MAE分别为0.7637、0.8250 m、0.5696 m;基于Richards模型构建的包含SDI的哑变量模型,其R_(a)~2较基础模型提高了1.3%,而RMSE、MAE、AIC分别降低了2.1%、1.5%和11.2%;当分位点τ=0.5时,分位数回归模型的R_(a)~2最大,RMSE、MAE、AIC最小,分别为0.7612、0.8294 m、0.5657 m、-767.19。相较于SDI_(1),SDI_(2)~SDI_(4)林分内幼树的树高分别增加5.6%、5.6%和11.3%。因此,合理调控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分密度有利于增加更新幼树的高生长。
吕乐乐王文彬董灵波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树高胸径
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林不对称性竞争
2025年
不对称性竞争在种群空间分布、群落结构转变和森林演替的稳定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演替阶段(即白桦林、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的1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r)和单、双变量标记变异函数γ(r)量化各演替阶段中不同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和不同等级(幼树、中树和大树)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竞争不对称性。结果表明:优势树种在多尺度下表现显著的聚集分布,种内主要呈现明显的对称性竞争,显著的不对称性竞争仅在白桦林的0~1 m尺度上发现;混交林中白桦与兴安落叶松在2~3 m尺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对称性竞争,且在0~3 m尺度显示空间负相关。随着林木等级的增加,各演替阶段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由幼树聚集分布向大树随机分布转变的规律。白桦林中,同等级和不同等级个体以对称性竞争为主,而不对称性竞争仅存在中树与大树之间的10~12 m尺度上,等级间空间关联性以负相关和不相关为主。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中,同等级个体仅有幼树在10和20 m尺度附近存在显著不对称性竞争,大树对中树和幼树均存在明显对称性竞争,等级间空间关联性以正相关为主。兴安落叶松林中,同等级和不同等级个体主要为对称性竞争,显著不对称性竞争存在于幼树与大树之间的多尺度上,等级间空间关联性主要为不相关。同种和同等级对称性竞争是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林群落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肖云友董灵波
关键词:天然林
基于空间结构参数的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模型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兴安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的影响,为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次生林的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50株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采用S-Plus软件中的NLS函数对8种常用的林木生长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评价,进而确定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化方法,考虑常用林分因子、单木因子、物种多样性以及林分空间结构等参数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最终,采用NLME函数构建兴安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并系统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兴安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的最优基础模型为Mitscherlich方程(调整系数Ra2=0.6285),其参数a分别与林分平均树高、单木胸径、混交度和角尺度显著相关,而参数b则与林分平均胸径和竞争指数显著相关;据此,建立的兴安落叶松广义直径生长模型的R_(a)^(2)值相较基础模型提升约31%(R_(a)^(2)=0.8264);通过引入随机参数(参数a1)、异方差函数(幂函数varPower)、时间序列函数(高斯结构corGaussian),单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进一步将R_(a)^(2)值提升约17%(R_(a)^(2)=0.9710);五折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的调整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838、0.56 cm和0.72 cm,能够满足单木直径生长预测的需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单木直径生长量随着单木胸径、角尺度和混交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竞争指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各变量数值每增加10%时,其对应的胸径生长量依次为:+0.45 cm、+3.62 cm、+4.71 cm、-0.34 cm、-0.21 cm和-0.73 cm,但取决于不同的林分特征和生长阶段。[结论]林分角尺度、混交度和竞争水平对兴安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具有显著作用,在后续森林经营中应通过合理的采伐来降低林木的竞争水平,并注重创建和维护�
吕沅杭伊利启王儒林刘兆刚董灵波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物种多样性混合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