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英海

作品数:25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愈合
  • 6篇骨折愈合
  • 6篇关节
  • 5篇假体
  • 4篇植入
  • 4篇酸钠
  • 4篇肱骨
  • 4篇假体设计
  • 4篇骨质
  • 3篇置换术
  • 3篇疏松性
  • 3篇曲马多
  • 3篇肱骨近端
  • 3篇膝关节
  • 3篇近端
  • 3篇骨质疏松
  • 3篇骨质疏松性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盐酸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董英海
  • 6篇徐卿荣
  • 6篇张天浩
  • 6篇张超
  • 5篇袁本祥
  • 4篇董宇启
  • 3篇胡广洪
  • 3篇董跃福
  • 3篇信维伟
  • 3篇刘祖德
  • 3篇胡杨
  • 3篇张华
  • 2篇韦民
  • 2篇俞思明
  • 2篇程光齐
  • 2篇宋烜
  • 2篇王成焘
  • 1篇李海蒙
  • 1篇李展春
  • 1篇陈增爱

传媒

  • 11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7SI...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融合三维构建肢体肿瘤及其周围解剖整体结构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明确肿瘤的局部特征和三维空间关系,为肿瘤外科治疗术前评估和计划提供客观的空间可视化信息。方法采集4例肢体肿瘤患者盆部和大腿上段CT、MRI和MRA影像数据,分别导入三维重建软件,基于CT和MRI对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成像敏感度的差异,从各模态影像数据中分别提取肿瘤及其周围目标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依据体内解剖参照点对各个组织的三维结构进行配准融合,构建肢体肿瘤及瘤周解剖整体结构。结果通过CT、MRI和MRA影像数据构建出包括肿瘤及周围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盆腔脏器等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等局部特征以及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以多模态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配准融合的方法可以构建肿瘤区域多种组织的三维整体结构,清楚而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局部特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具有个体化肿瘤术前评估和计划的应用价值。
董跃福董英海胡广洪张华胡杨徐卿荣
关键词:三维重建肿瘤影像数据融合多模态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骨吸收和骨溶解被引量:6
2006年
樊新甫杨凤云董英海
关键词:骨质吸收骨质溶解应力遮挡人工关节
肩关节应用解剖与假体设计被引量:4
2005年
袁本祥董英海
关键词:肩关节假体关节成形术
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肱骨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30例、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3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宋烜张天浩董英海俞思明谢晶晶陈羽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自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骨折固定术髓内
外侧斜形和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应用对比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外侧斜形和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2足)跟骨骨折分别采用L形切口组15例(18足)、斜形切口组12例(14足)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16(10.6±1.7)个月。L形切口组与斜形切口组甲级愈合分别为14足和12足,乙级愈合分别为3足和2足,丙级愈合分别为1足和0足。斜形切口组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AOFAS评分方面略优于L形切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形切口亦可作为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良好选择。
信维伟董英海程光齐徐卿荣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口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疗效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影响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疗效的多种因素。方法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和关节腔生理盐水灌洗,分别按性别、年龄段和术中大体病理分期进行分组。结果随访4~24个月。膝骨关节炎的大体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女性和男性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关节炎大体病理改变各期之间和各年龄段之间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能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长短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
徐卿荣董英海韦民马涛王伟力
关键词:骨关节炎关节镜检查灌洗
自体骨、异种骨及人工骨微创植入治疗骨不连、骨缺损11例被引量:1
2009年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信维伟李展春董英海臧危平董宇启程光齐
关键词:骨不连骨缺损
微创植骨器
董英海董宇启曹聪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由于创伤、炎症、肿瘤和医源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是国内外骨科界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开放移植自体骨或人工骨,无论手术大小,都需要住院;皮肤切口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损伤骨缺损周围软组织和血液供应,不...
关键词:
关键词:植骨微创器械
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研究表明,非类固醇药物在镇痛的同时还可以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分别选择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2种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予双侧卵巢切除后喂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之后行股骨中段骨折后髓内钉内固定,灌胃给药,1次/d,用药时间均为6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折后灌注生理盐水;盐酸曲马多组骨折后灌注盐酸曲马多;双氯酚酸钠1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骨折之前灌注双氯酚酸钠;双氯酚酸钠2组骨折后灌注双氯酚酸钠。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射线摄片及灰度值测定。②临床观察: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例,盐酸曲马多组(100mg/d)7例,双氯酚酸钠组(75mg/d)8例。各组予相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令回家卧板床修养,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予1个月药物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及L_3椎体骨密度值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结果:在第2,3周双氯酚酸钠1,2组大鼠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低于其他2组,第2周X射线灰度值低于其他2组(P<0.01)。第4,6周双氯酚酸钠2组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值低于其他3组,X射线灰度低于其他3组(P<0.05)。②临床观察结果:在首诊日、1、2、3周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受压椎体平均灰度值及L_3椎体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延缓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愈合强度,且主要影响
张天浩董英海俞思明张超姚兵
关键词:骨折愈合盐酸曲马多中枢性镇痛药双氯酚酸钠
国人肱骨近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对假体设计与植入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肱骨近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与欧美人的解剖数据对比,评估假体设计及假体在术中的定位和安装规范对中国人的适用度。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180例,随机选取单侧肩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国人平均肱骨全长(29.7±1.9)cm,平均肱骨近端髓腔直径(11.6±1.9)mm,平均肱骨头额状面直径(42.4±4.0)mm,平均肱骨头矢状面直径(40.1±3.9)mm,额状面与矢状面直径比为1.06±0.09,平均肱骨头表面曲率直径(44.6±4.4)mm,平均肱骨头高度(16.7±1.9)mm,肱骨头高度与曲率半径比为0.75±0.07,颈干角平均129.7°±4.3°,肱骨头后倾角平均15.9°±9.2°,肱骨头内侧偏心距平均(5.0±1.6)mm,肱骨头后侧偏心距平均(3.5±1.6)mm。与欧美人相比。只有肱骨近端髓腔直径与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国人的肱骨头高度、颈干角、后倾角均与目前手术规范有区别。结论国人与欧美人种的肩关节解剖存在很大差异,应对引进假体进行适当改进,并制定假体在术中的定位与安装标志。
袁本祥刘祖德张琳琳董英海王成焘袁建兵
关键词:肱骨假体设计假体植入解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