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义芳
- 作品数:52 被引量:3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 对冬季大范围雨雪过程有很多研究,关于这一课题的成果已有不少, 但受资料所限,对雨雪及对应天气系统的更细致研究还有待提高和改进。近几年来多普勒雷达越来越广泛地投入业务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雷达资料不仅可以提供雨雪回波强度分布...
- 吴海英曾明剑蒋义芳王卫芳王凌震姜麟
- 关键词:雨雪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
- 江苏龙卷特征及可预报分析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T 1°*1°再分析资料、江苏多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2010年期间江苏龙卷的时空分布、天气背景、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月份江苏都有可能发生龙卷,夏季为龙...
- 蒋义芳吴海英王卫芳杨婷娅侯俊
- 关键词:龙卷回波特征
- 2004年6月下旬梅汛期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 应用南京CINRAD/SA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地面雨量站的资料,对 2004年6月24日—25日我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它具有丰富的...
- 王卫芳魏建苏蒋义芳吴海英王啸华夏文梅徐芬王凌震
- 关键词:梅汛期暴雨大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
- 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产品特征分析
- 本文对2003年-2005年三年的4月-8月间发生在江苏的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龙卷)过程及对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产品特征,提高了对强对流回波的识别和强对流天...
- 蒋义芳姜麟钱明吴海英王卫芳王啸华
- 关键词:强对流
- “090603”强飑线过程动力结构特征的观测与模拟分析被引量:31
- 2013年
-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一次罕见强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动力结构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结果表明,在稳定的东北冷涡环境下,冷涡后部与短波扰动相伴的冷平流叠加于对流层低层暖脊之上,为飑线的发生构建了有利的大气不稳定层结;飑线的发生、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促进;飑线的移动对应着对流层低层水平涡管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水平涡管的倾斜会使垂直涡度向水平涡度转化,促进飑线的发展;在飑线发展的不同阶段,动力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发展成熟阶段的飑线结构具有较强的组织性,而当其减弱、消散时,动力结构逐渐松散,各因子间不再有密切的配合,其特定的对流组织作用就会不复存在。另外,在飑线的发展过程中,地面气压场呈明显的中尺度扰动特征,飑线后部产生的中尺度雷暴高压与风场的辐散中心相伴是地面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 吴海英陈海山蒋义芳姚丽娜曹舒娅
- 关键词:飑线地面辐合线
- 应用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演变特征来订正雷达对降水的定量测量被引量:2
- 1997年
- 在实际应用雷达进行定量测量降水时,必须考虑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演变,可应用这些系统的演变特征来对Z—R关系测量降水的工作进行动态的订正,以进一步提高其精度。
- 唐洵昌王卫芳蒋义芳周其军
- 关键词:降水
- 0808号台风凤凰前部龙卷的环境场和雷达回波分析被引量:28
- 2009年
-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9—30日发生在江苏的台风凤凰前部系列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如下:该龙卷发生在台风前部风切变区里,低空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深厚的正涡度区,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龙卷回波的反射率因子特征表现为最大反射率因子梯度位于回波的后侧,一般都有弱回波区和后侧入流缺口相伴随。东台龙卷产生于飑线型弓形回波的顶点,具有相对较大的反气旋性切变。高邮龙卷中低层具有弱的气旋性涡旋,宝应龙卷回波的内部环流特征明显,有明显的中气旋结构。在业务工作中,强回波质心高度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骤降、径向速度风场中气旋性涡旋的迅速发展是对龙卷的提前警戒很好的参考指标。
- 蒋义芳吴海英沈树勤刘安宁
- 关键词:龙卷垂直风切变中气旋
- 2007年7月3日江苏高邮龙卷天气过程分析
- 龙卷是从需暴云向下伸展下垂并接触下垫面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龙卷是突发性,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现象,它是一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又是小概率事件,由于交通,通讯,设备等限制,加之它强度之巨大,生消之迅急,即使对它的基本探测都显得...
- 沈树勤吴海英蒋义芳王卫芳
- 关键词:龙卷风天气动力学
- 热带低压倒槽引发江苏东北部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观测站资料、连云港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10日江苏东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海葵"登陆后在安徽东南部减弱成热带低压,北伸的低压倒槽与高空低槽的结合,是产生这次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特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区域,同时具有水汽强辐合,对流层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环境场特征。散度场的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先于降水强度的变化;冷空气从低层开始入侵,并向中高层渗透,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平均径向速度产品揭示的风向风速辐合、气旋性环流、低空急流及暖平流等的环境场特征,为短临预报中判断强降水发生及维持提供了依据。
- 蒋义芳李超曹璐刘安宁金小霞
- 关键词:特大暴雨水汽辐合气旋性环流多普勒天气雷达
- 分类强对流天气物理量参数对比分析
- <正>1引言冰雹、雷雨大风、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是江苏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它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特点,常常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长带来很大损失。多年来,国内外气象工作者对表征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大气环境的一些对流参数如动力参...
- 蒋义芳侯俊王磊王易杨婷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