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学龙

作品数:70 被引量:81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长臂猿
  • 12篇黑长臂猿
  • 10篇兽类
  • 8篇无量山
  • 8篇黑冠长臂猿
  • 6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5篇种群
  • 4篇地理
  • 4篇动物地理
  • 4篇天空
  • 4篇区系
  • 4篇鼩鼱科
  • 4篇小型兽类
  • 4篇哺乳动物
  • 3篇亚种
  • 3篇英文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鼠属
  • 3篇种群数量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哀牢山国家级...
  • 4篇大理学院
  • 4篇安徽大学
  • 4篇广州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俄亥俄州立大...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大理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70篇蒋学龙
  • 23篇王应祥
  • 9篇李学友
  • 9篇何锴
  • 8篇马世来
  • 8篇范朋飞
  • 7篇李权
  • 5篇冯庆
  • 4篇吴毅
  • 4篇黄蓓
  • 3篇刘少英
  • 3篇李松
  • 3篇倪庆永
  • 3篇余文华
  • 3篇李明
  • 2篇杨光
  • 2篇江廷磊
  • 2篇彭华
  • 2篇胡义波
  • 2篇杨奇森

传媒

  • 20篇兽类学报
  • 14篇Zoolog...
  • 6篇生物多样性
  • 5篇人类学学报
  • 4篇四川动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大自然
  • 2篇林业建设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0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鼩鼱科三物种转录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中国是鼩鼱科物种十分丰富的国家,已知有12属61个物种在中国分布,并演化出多种生态适应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纹背鼩鼱、云南长尾鼩鼱和蹼足鼩3个物种的心和肺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其中小纹背鼩鼱和云南长尾鼩营地表生活,蹼足鼩适应半水生生活。3个物种的转录组测序一共获得20.5 Gb的Clean Data,拼接后分别获得131045条、153621条和135838条Unigenes,BUSCO分析显示其中完整的保守基因最高为82.2%,共有同源基因家族超过8000个。此外,我们发现通过优化分析方案,可以将单拷贝基因的比例提高18%~25%,同时将多拷贝基因比例从28.4%~31.8%降为0.7%~1.1%。同物种不同组织间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找到各组织的标志性基因。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发现,蹼足鼩心脏和肺均高表达HIF1A基因,该基因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调节下游与缺氧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水生适应有关。
周婧晶丘银彬万韬何水旺蒋学龙潘星华何锴
关键词:鼩鼱科低氧适应
滇金丝猴生物学特性研究
邹如金宿兵潘汝亮王应祥龙勇诚彭燕章季维智张亚平叶智彰赵其昆白寿昌马世来佴文惠王文刘爱华侯意谛邹淑荃蒋学龙兰宏
该项目对滇金丝猴的资源状况、区系分类、系统演化、遗传进化、繁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的研究结果:1、改写了近百年来认为该物种已经绝灭的历史,重新确认了滇金丝猴...
关键词:
关键词:金丝猴生物学特性
基于生态位理论研究群落构建的方法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可以解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维持,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关键作用。生态位理论是群落构建研究的核心框架之一。该理论认为群落构建是生物作用和非生物作用将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选入局域群落的确定过程。近年来,随着该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者不但从物种、谱系或功能等生物多样性维度来研究群落构建,所使用的多样性指数、零模型算法和物种库界定方式等也多种多样。本文回顾了从生物多样性不同维度研究群落构建的优势与局限,总结了群落构建过程中构建零模型和界定物种库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部分群落构建研究的最新方法学进展和研究成果。最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案例提出了对未来群落构建研究的一些建议。
宋文宇李学友ONDITI Kenneth Otieno蒋学龙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初探
2024年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9309张,记录到大中型兽类动物5目14科23种,雉类1目1科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在监测到的物种中,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RAI=7.5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43)、野猪(Sus scrofa,RAI=2.39)、猕猴(Macaca mulatta,RAI=2.26)和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RAI=2.16)。种-多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赤麂、野猪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云南哀牢山楚雄州片区多度秩排序前三位,累积相对多度占所有物种相对多度的65%。此外,还在保护区内拍摄到大量放牧等人类活动,显示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的人为活动干扰。本次系统调查与监测结果完善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本底信息,填补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的研究空白,为保护区后续的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尹光华覃忠义罗文富卢立雄李函高文俊徐萍李乾恩尹存全李根会张志强李育武李育武蒋学龙李学友
关键词:雉类
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被引量:105
2021年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魏辅文杨奇森吴毅蒋学龙刘少英李保国杨光李明周江李松胡义波葛德燕李晟余文华陈炳耀张泽钧周材权吴诗宝张立陈中正陈顺德邓怀庆江廷磊张礼标石红艳卢学理李权刘铸崔雅倩李玉春
关键词:哺乳动物分类学
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鼩鼱(S.thibetan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斯氏鼢鼠(Eospalax smith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7种为莲花山首次报道。另外,采自海拔2,800m的黑线姬鼠是该物种全球海拔最高的分布记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形态鉴定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分类学背景,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则限制于网络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序列信息导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形态鉴定依然是小型兽类鉴定的基石和主要手段,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形态鉴定的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本文认为DNA条形码鉴定前景非常乐观,但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应与经典分类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保存凭证标本。
何锴王文智李权罗培鹏孙悦华蒋学龙
关键词:DNA条形码小型哺乳动物COI基因RRNA基因
中国兽类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中国兽类(即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John R.Reeves于1829—1834年在我国广东开展兽类调查以来,近200年我国兽类分类及系统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知的兽类物种数已达686种,约占全世界兽类种数的10%,是世界上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但全球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人类活动增加及人兽共患重大疫情涌现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兽类多样性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越发明显。同时,兽类分类学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也在不断引入各种新方法与技术,如整合分类学、标本数字化、模式标本测序、便携式测序技术及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物种识别鉴定等,分类学研究的成果及应用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动物分类学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是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医学、药学等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然而,由于学科特征和差异等原因,该学科近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学科萎缩和分类学人才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从国家层面对分类学、形态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课题设置和资金投入等,予以特殊的政策支持,十分必要,也亟待解决。
余文华何锴范朋飞陈炳耀李晟刘少英周江杨奇森李明蒋学龙杨光吴诗宝卢学理胡义波李保国李玉春江廷磊魏辅文吴毅
关键词:分类学
华东中南部山区部分小型兽类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发育研究
华东"苏浙皖赣闽"五省交界的山地(简称"华东中南部山区")是第三、四纪古生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和研究热点区域之一。然而华东中南部山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较为滞后,物种多样性本底数据仍不清楚。2...
陈中正周佳俊张保卫蒋学龙
关键词:小型兽类
中国熊猴的分类整理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通过查看国内收藏的标本对M.assamensis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M.a.coolidgei的亚种地位应予恢复,滇西地区熊猴可能代表一个新类群。通过t检验,滇南和越南等地与滇西北和西藏东南部等地熊猴头骨的某些特征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作为区分coolidgei与assamensis的指标:coolidgei体型较小,肩背毛较短,35—75mm,背毛环纹略显或不明显,0—2环,体色更为灰暗;assamensis体型较大,肩背毛较长,85—110mm,背毛环纹明显,3—4环。
蒋学龙王应祥马世来
关键词:熊猴猴科
藏酋猴的分类与分布被引量:26
1996年
本文基于外部形态、毛色、头骨特征和地理分布对藏酋猴(Macacathibetana)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藏酋猴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已达到了亚种水平,可分为4个亚种(包括两新亚种):M.thibetanathibetana,M.thibetanapullus,M.thibetanahuangshanensissubsp.nov.和M.thibetanaguizhouensissubsp.nov.
蒋学龙王应祥王歧山
关键词:灵长目藏酋猴新亚种
全文增补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