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彧
-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历史的巨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 2008年
- 如何看改革开放三十年,要从摆脱“左”、右的传统认识的束缚,要从改革开放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去认识,从其内外部的联系中去整体把握,要用改革的思维去思考,同时还要关注评价主体的现实状态,以积极的态度,用深化改革去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 蒋彧
- 关键词:整体观主体观
-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的定性分析
- 2011年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论证,使其达到了鲜明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 蒋彧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三维立体地分析和应对群体性事件
- 2012年
- 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和应对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一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是对肇事者进行法律惩处,更要关注和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二是不能仅是对事件本身的诱因进行报道,更要挖掘和直面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三是不能仅是就事论事地看待群体的状态和事件的进展,更要结合群体性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唯有从主体因素、客观原因、背景环境三方面综合考察群体性事件,才有可能制定出治标又治本,合理又有效的应对措施。
- 蒋彧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 公民社会视域中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建立公民社会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巩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所有公民享有自由、平等和民主参与的权利是公民社会的价值目标,进行公民社会的建设必须在准确把握公民社会概念和价值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公民社会的建设对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影响巨大。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频繁发生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改善。
- 蒋彧蔡陈聪
- 关键词: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政治国家政府管理创新群体性事件
-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三重挖掘及当代启示被引量:5
- 2019年
- 《资本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态思想是指导"消极"生态建设的"慢速生态思想",通过《资本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直接论述来体现;第二层生态思想是指导积极生态建设的三大具有生态价值的"非生态"理论,通过《资本论》所涉及的"科技决定论"、"经济危机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来体现;第三层生态思想是指导广义生态建设的广义生态思维,通过《资本论》对贫困阶层与落后国家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来体现。《资本论》中蕴含的三层生态思想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原有的"起点、中介、终结"的深层逻辑,可构筑起有别于西方学派的另一种更忠实于原著精神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则通过"消极"生态建设、积极生态建设以及广义生态建设体现出来,三种生态建设同时开展、互相渗透,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 蒋彧
- 关键词:资本论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
- 向错误学习:毛泽东的反思性认识及其启示
- 2015年
- 毛泽东坚信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积极倡导反思性认识的方法论原则,并运用反思性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反思精神,反思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邓小平之后的各代领导集体继续秉承毛泽东的反思精神,深刻地反思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蒋彧顾玉平
- 关键词:毛泽东
- 关于大学生道德理性的思考
- 2006年
- 蒋彧
- 关键词:道德理性德育渗透
- 《资本论》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历史维度被引量:1
- 2017年
- 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分析,而作为该理论研究对象的"裂缝"现象之所以可以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来看待,原因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是因为这一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一种常态并且具有无法弥补性。但其实"裂缝"现象并非只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要真正理解"裂缝"现象,只是抓住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裂缝"最剧烈的时期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裂缝"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和之后的存在状态,全面把握"裂缝"的出现、加剧以及未来变化的总过程。通过扩展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研究对象的外延,我们可以挖掘出并清晰地呈现该理论的历史维度。
- 蒋彧
- 关键词:资本论历史维度
- 论群体性事件的三大要素
- 2012年
- 文章认为,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是对肇事者进行法律惩处,更要关注和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不能仅是对事件本身的诱因进行报道,更要挖掘引发事件的深层原因;不能仅是就事论事地看待群体的状态和事件的进展,更要结合群体性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唯有从主体、事件、背景三方面综合考察群体性事件,才有可能制定出治标又治本,合理又有效的应对措施。
- 蒋彧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