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文彬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胎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 2023年
-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明确最佳取材胎龄;接着以上述最佳取材胎龄为取材时间点,每组6只孕鼠,按无酶法、胰酶法和Accutase酶法消化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接种、纯化细胞并培养1、3、7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tubulinⅢ与细胞核双标记法鉴定培养脊髓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孕13~15d组细胞总量和存活细胞量高于孕10~12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孕16~18d组(P<0.05).Accutase酶组获取的细胞总量、存活细胞量以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无酶组及胰酶组(P<0.05).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脊髓神经元培养7d后,胞体周围逐渐出现光圈,神经突起逐渐伸长,最终形成密集的神经突起网络;与无酶组及胰酶组相比,Accutase酶法分离的脊髓神经元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神经突起形成的网更密集.经βtubulin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鉴定,Accutase酶组、无酶组及胰酶组三组分离提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0.29±2.55)%、(83.51±6.20)%和(88.10±4.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5d胎龄是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最佳取材时间;Accutase酶法相较于常规无酶法、胰酶法所获取的脊髓神经元产量更大、生长状态更好,可作为体外研究脊髓神经元病变的细胞模型.
- 蓝文彬魏国桢王发圣吴贵郑力峰谢昀
- 关键词:脊髓神经元原代培养酶消化法
- 氯化锂对移植到周围神经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的影响;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和氯化锂处理对宿主神经轴突溃变、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结扎成年大鼠右侧胫神经,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胫神经远端,腹...
- 张立群张文明蓝文彬林建华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氯化锂胫神经
- 氯化锂对移植到周围神经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的影响;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和氯化锂处理对宿主神经轴突溃变、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结扎成年大鼠右侧胫神经,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注射到结扎部位远端,腹腔注射氯化锂或生...
- 张立群张文明刘志峰蓝文彬林建华
- 关键词:氯化锂神经干细胞炎症细胞浸润
- 一种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万向锁定解剖板(以下简称“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应用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的1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59岁。左侧5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7例,其他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6 d。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Ⅴ型8例,Ⅵ型2例;骨折均累及胫骨后外侧平台。三柱分型:双柱(前外侧柱+后侧柱)4例,三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80 mL,平均260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4周,平均18.7周。随访期间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1例创伤性骨关节炎,未出现血管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骨不连、内固定物失效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即刻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良好,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5.7分;其中优3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2.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及等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柱的骨折,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可提供坚强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蓝文彬林培森王发圣吴贵邱耀宇谢昀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2号缝合线穿过股四头肌腱和髌腱以构建尼斯结,收拢缝线间接复位远端和近端骨折块,依靠尼斯结的滑动加压和自稳定功能形成髌骨前侧张力带作为临时固定;对照组则使用点状复位钳直接钳夹骨折块复位及临时固定。两组复位后均使用克氏针钛缆作终末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2.165,P=0.04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4,P=0.612)。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760)。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软组织刺激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2个月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术后12周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钛缆松动、断裂及腱性组织钙化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P=0.932);研究组有1例80岁女性患者因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爬楼梯受影响等因素评定为良(27分),余24例患者均评定为优。结论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用于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邱耀宇王发圣蓝文彬陈尧清谢昀
- 关键词:髌骨横形骨折张力带内固定间接复位
- 腺相关病毒介导脑红蛋白转染脊髓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红蛋白(Ngb)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建立过表达大鼠Ngb的脊髓神经元细胞。方法:构建携带大鼠Ngb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按磷酸钙转染方法转染293T细胞,Real-t...
- 蓝文彬林建华叶君健谢昀吴朝阳
- 关键词:腺相关病毒脑红蛋白脊髓神经元
- mTOR抑制剂FIM-A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新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含磷西罗莫司衍生物FIM-A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10-9~1×10-5mol/L)FIM-A处理MG-63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MG-63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分泌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FIM-A对MG-63细胞中mTOR、p70核糖体S6激酶(p70S6 kinase protein,p70s6k)及4E结合蛋白1(4E-bindingprotein 1,4E-B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人成骨hF-OB1.19细胞相比,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mTOR、p70s6k及4E-B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IM-A可有效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r=0.940,P<0.01)。1×10-6mol/L FIM-A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MG-6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56.4±3.2)%vs(43.4±6.9)%,P<0.05],而MG-63细胞的凋亡率没有明显改变。不同浓度FIM-A作用24 h后,MG-63细胞中HIF-1α和VEG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HIF-1α,r=-0.988,P<0.01;VEGF,r=-0.998,P<0.01)。同时,FIM-A对MG-63细胞中mTOR(r=-0.919,P<0.01)、p70s6k(r=-0.843,P<0.01)及4EBP1(r=-0.818,P<0.01)蛋白的磷酸化也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FIM-A能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与影响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有关。
- 罗鸿斌刘蔚楠林建华程元荣张俐黄捷吴朝阳林金銮蓝文彬
- 关键词:MTOR抑制剂骨肉瘤MG-63细胞MTOR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两组均在术后6~8h给药,利伐沙班组1日10mg;低分子肝素组1日500IU.疗程均为2周。结果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发现深静脉血栓分别为5例(11.11%)与5例(11.3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术腔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对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 蓝文彬叶君健林金銮
- 关键词:利伐沙班胫骨平台骨折深静脉血栓
- 拱桥式腰背肌锻炼配合氟比洛芬巴布膏对腰椎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拱桥式腰背肌锻炼与巴布膏联合应用促进腰椎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VAS和ADL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及手术后1个月的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2周及手术后1个月的VAS、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拱桥式腰背肌锻炼与巴布膏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术后患者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进行拱桥式腰背肌锻炼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蔚楠戴燕铃林翔王荣茂蓝文彬
- 关键词:腰背肌锻炼腰椎术后
- 氯化锂对移植到周围神经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氯化锂对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的影响;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和氯化锂处理对宿主神经轴突溃变、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结扎成年大鼠右侧胫神经,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注射到结扎部位远端,腹腔注射氯化锂或生理盐水,1周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核抗原(NeuN)、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神经纤丝蛋白200(NF200)、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良好,并沿神经轴索间隙向周围扩散。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未见Nestin阳性表达,大部分移植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无NeuN或ChAT阳性表达。腹腔注射氯化锂能显著减少移植细胞的GFAP阳性表达比例。胫神经结扎后,神经内轴突溃变明显。与未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比较,移植组胫神经内NF200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联合应用氯化锂能进一步增加NF200的表达。应用氯化锂能显著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胫神经内的ED1表达。结论氯化锂能减少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氯化锂可以减少宿主神经轴突的溃变程度,同时能抑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炎症细胞浸润。
- 张立群张文明刘志峰蓝文彬林建华
- 关键词:氯化锂干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