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四化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5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密云水库及邻区地貌成因、控盆要素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 2025年
- 文章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了密云水库盆区的控湖构造和构造属性,认为库区存在外围帚状构造体系、华夏系、受限的帚状构造体系3个构造体系和3种拉分成盆活动,燕落盆地是多体系控制的“多因盆地”。通过地貌高程分区,显示存在一个受控于NE向控“盆”断层的NE向第四纪低海拔廊道式地貌,名为“怀柔-密云沉降带”。密云水库库区和燕落盆地属于构造成因湖盆,受限的帚状构造系体系造成“怀柔-密云沉降带”内子盆区差异,密云水库库区和燕落盆地由“断层谷”“微地堑谷”“小地堑谷”3种构造地貌谷地形成一系列“窄道洼陷”后经过部分沉积物注入所成,是“构造成因地貌”控制的“饥饿型沉积盆地”。“怀柔-密云沉降带”内存在的密云穹隆抗剥蚀性形成“遮挡效应”,形成“√”形态盆地剖面并控制了水库库区的沉降中心。
- 关成尧姜纪沂姜纪沂袁四化刘晓燕白相东
- 关键词:密云水库
-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被引量:28
- 2004年
-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 ,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 (0 .9~ 0 .8MaB .P .)。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 (A型 )引起的“挤压隆升” ,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 -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 -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0 .9~ 0 .8MaB .P .期间发生在印度洋洋中脊三联点附近 (6 7°E ,2 0°S)的“亚澳”陨击事件 ,很可能是引起印度洋快速扩张、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强烈俯冲 (A型 ) ,并引起了青藏高原0 .9~ 0 .8MaB .P .快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其影响不止于印度洋周边 ,而且还涉及西南太平洋。 0 .9MaB .P .前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中更新世革命”(MPR)、“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以及 0 .78MaB .P .布容期与松山期地磁极性倒转 (B M界限 )的发生都可能与此有关。
- 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吴光大袁四化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背景
- 冈底斯带中段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青藏高原隶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被誉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古生代—中生代的特提斯大洋两侧的多岛弧盆系奠定了青藏高原的物质基础,形成了三大造山系。新生代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碰撞造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高的高原。位于高...
- 袁四化
- 关键词:冈底斯火山岩多岛弧盆系大地构造相
- 文献传递
- 大陆边缘增生造山作用被引量:18
- 2009年
-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弧和弧-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 袁四化潘桂棠王立全江新胜尹福光张万平卓皆文
- 关键词:多岛弧盆系造山带
- 氧同位素古高程计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解读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现代温度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山脉水系及湖相碳酸盐沉积中的稳定氧同位素与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经验关系。氧同位素古高程计对理解山脉演化提供了关键的高度信息。这种方法可用于定量估算山脉古海拔,为反演山脉隆升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总结了前人对青藏高原隆升高度的估计,并对比其他方法与此方法的差异,发现此方法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采样点选取、曲线拟合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应用过程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 刘晓燕袁四化徐海
- 关键词:氧同位素青藏高原
- 碎屑锆石U-Pb年龄有效性初探——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是限定沉积地层年龄、追踪沉积物源、揭示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重要的手段,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单颗粒碎屑锆石数据获取技术日渐成熟,数据量激增,然而,部分邻近甚至相同地区不同研究组获得的原始数据存在差异甚至相互矛盾。如何高效严谨地获取及处理数据,并挖掘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地质信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新生代疏勒河组砂岩碎屑锆石为例,采用标准实验流程,通过试验数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确定合理的碎屑锆石颗粒测试数量,利用碎屑锆石颗粒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有效的测试点,发现单颗粒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在数据测试、分析和应用方面极具前景。具体取得如下认识:1)碎屑锆石U-Pb测年前处理时需采用标准的重矿物分选流程,以保持所采集的碎屑样品中单颗粒锆石分布的全貌,避免引起年龄组分丢失或偏差;制作样品靶及选择测年颗粒时,需将全部锆石单颗粒在体视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紧密结合,得到最优有效数量的单颗粒年龄,提高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2)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中,必须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像,修正或剔除异常数据,避免由于激光剥蚀点或离子束跨越特征不同的生长环带产生无意义的"混合年龄"。该研究为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且为有效甄别U-Pb测年数据质量进而合理、准确地应用于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王亚东张涛袁四化刘晓燕
- 关键词:碎屑锆石单颗粒
- 1668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 袁四化白相东
- 文献传递
- 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OIB型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被引量:23
- 2012年
- 西藏南东部新识别出来的措美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此问题,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本文首次报道了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机布淌、打隆、措美和哲古错OIB型镁铁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本文报道的OIB型镁铁质岩包括碱性(组Ⅰ)和亚碱性(组Ⅱ)系列的辉长岩和辉绿岩,以岩墙或岩床的形式产出。这些镁铁质岩具有高的TiO2(2.61%~4.07%)和P2O5(0.32%~0.5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显示组Ⅰ样品没有或很少受到地壳混染,组Ⅱ样品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地壳混染。组Ⅰ中一件样品(JBT03-1)具有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4.8~+5.3),可能暗示其受到了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染。本文结果表明锆石Hf同位素比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基性岩浆是否受到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样品(组Ⅰ和组Ⅱ),具有不同于俯冲带镁铁质岩和洋壳镁铁质岩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锆石Ti温度,这可能是岩浆源区温度和成分不同的结果。综合考虑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指标,本文提出未受到地壳或岩石圈地幔混染的打隆镇辉长岩体(以组I中的DL01样品为代表)很可能代表了措美大火成岩省纯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87Sr/86Sr(t)=0.7047,εNd(t)=+1.5,εHf(t)=+2.1~+5.7]。这些成分与代表白垩纪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的Site1138和Bunbury Casuarina玄武岩非常相似,可能指示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本身就是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 夏瑛朱弟成赵志丹王青袁四化陈越莫宣学
-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藏东南
- 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被引量:88
- 2007年
- 对阿尔金山断裂带内变形的中生代剪切带中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和新生代剪切带中强变形绿片岩系列样品中同构造新生云母矿物的^40Ar-^39Ar法定年,获得了164.3—178.4Ma和26.3—36.4Ma两组年龄。结合阿尔金走滑断裂水平错距的研究,认为164.3—178.4Ma的年龄代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起始活动时间(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尔后分别在距今100—85Ma,40—25Ma和10—8Ma发生多次脉冲式走滑活动。新生代沉积物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和下干柴沟组砂岩骨架矿物成份含量明显不同,随时间变化,石英含量减少,岩屑组份和不稳定矿物含量增加,分选性逐渐变差。这表明阿尔金山在渐新世(下干柴沟组时期)开始发生明显的隆升。地震和柴达木—塔里木盆地沉积速率资料显示在晚中新世山体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隆升。七个泉组(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和下伏沉积物(上新世中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反映了最后一次强烈隆升事件发生在晚上新世。多数隆升事件和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脉冲式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完全一致,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和断裂带的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 刘永江Franz Neubauer葛肖虹Johann Genser袁四化李伟民巩庆林陈元忠
- 关键词:^40AR-^39AR年龄同位素年代学阿尔金断裂
- 西藏措勤麦嘎岩基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对中部拉萨地块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岩石成因的约束被引量:19
- 2012年
-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揭示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作用过程及成矿背景。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代表性花岗岩基——措勤麦嘎岩基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文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麦嘎岩基花岗质岩主要侵位于122±1Ma和113±2Ma,闪长质包体与后者同期(113±2Ma)。122±1Ma花岗质岩属I型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87Sr/86Sr)i值高(0.7147),全岩εNd(t)(-12.0)和锆石εHf(t)(-15.7~-11.1)为较大的负值,表明其很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113±2Ma寄主花岗质岩为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于122±1Ma花岗质岩石,其(87Sr/86Sr)i比值偏低(0.7094~0.7156)、全岩εNd(t)值(-12.1~-7.3)和锆石εHf(t)值(-11.1~0.1)较高,很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含有更多幔源物质。闪长质包体(113±2Ma)为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以变化范围大的(87Sr/86Sr)i(0.7058~0.7105)、负的全岩εNd(t)值(-10.7~-9.8)及负的锆石εHf(t)值(-14.0~-5.6)为特征,可能是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或亏损地幔物质经历强烈地壳混染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已有资料条件下(缺乏同期基性岩石的相关数据),本文暂将麦嘎岩基113±2Ma寄主花岗质岩及同期闪长质包体解释为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解释可能对中部拉萨地块同期花岗类的岩石成因具普遍意义。麦嘎岩基及中部拉萨地块同期岩浆岩约113Ma幔源物质增加现象,可能是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结果。
- 张晓倩朱弟成赵志丹隋清霖王青袁四化胡兆初莫宣学
-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闪长质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