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新松

作品数:30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冶金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纳米
  • 5篇纳米棒
  • 4篇酸浸
  • 4篇阻燃
  • 4篇硫化
  • 4篇硫化铋
  • 3篇氧化铝
  • 3篇氧化镁
  • 3篇氢氧化镁
  • 2篇单晶纳米棒
  • 2篇氧化铝粉
  • 2篇氧化铝粉末
  • 2篇一步法
  • 2篇乙烯
  • 2篇银纳米粒子
  • 2篇中低温
  • 2篇实训
  • 2篇提取氧化铝
  • 2篇气化
  • 2篇热法

机构

  • 23篇合肥师范学院
  • 20篇合肥工业大学
  • 5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铜陵浩荣电子...

作者

  • 30篇袁新松
  • 14篇杨保俊
  • 9篇王百年
  • 5篇柴多里
  • 5篇郝建文
  • 4篇王丽平
  • 4篇李长舟
  • 3篇胡星明
  • 3篇余雪芳
  • 3篇王艳苹
  • 3篇蒋成义
  • 3篇朱金苗
  • 2篇徐玉娟
  • 2篇周涛
  • 2篇陈祥迎
  • 2篇孙朋
  • 2篇杨少东
  • 2篇周阿洋
  • 2篇何瑄
  • 2篇宣凤琴

传媒

  • 5篇合肥师范学院...
  • 4篇稀有金属与硬...
  • 4篇安徽化工
  • 2篇河南化工
  • 2篇轻金属
  • 1篇粉煤灰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第六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b_2S_3纳米棒束的回流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Sb2S3纳米棒束,通过XRD、SEM、TEM研究了硫源和表面改性剂种类对所合成样品结构形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以硫脲为硫源,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表面改性剂时,可合成纯相正交晶型Sb2S3纳米棒束,其单根棒直径约300~400nm、长约5~10μm。
吴松杨保俊袁新松王百年
关键词:回流法
硫化铋单晶纳米棒的回流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08年
以三氯化铋(BiCl3)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为原料,以乙二醇为反应介质,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回流法合成了硫化铋单晶纳米棒。所得产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197℃下回流反应12小时,可得到具有较大长径比的硫化铋单晶纳米棒,并考察了反应介质、铋源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对所制备样品形貌的影响。
袁新松杨保俊于炯柴多里
关键词:硫化铋纳米棒
水热法一步合成β-MnO_2纳米线束被引量:3
2009年
以商业γ-MnO2粉末作为反应前驱物,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由β-MnO2组装而成的纳米线束。所制备的样品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E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相四方晶型的单晶β-MnO2纳米线束,直径约20~30nm,长达数微米到数十微米。对β-MnO2纳米线束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由商业γ-MnO2粉末水热合成β-MnO2纳米线束的过程,是一典型的固体—溶液—固体转变过程,其中包含了Ostwald熟化过程。
袁新松王艳苹朱金苗王丽平
关键词:二氧化锰水热
片状纳米氢氧化镁吸附铅离子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片状纳米氢氧化镁,并进行了XRD,TEM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片状纳米氢氧化镁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加入量、铅离子初始浓度、振荡速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单因素条件实验确定较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40min,氢氧化镁加入量1g/L,铅的初始浓度200mg/L,振荡速度为140rpm。
胡婉玉袁新松郝建文蒋成义杨保俊
关键词:纳米片氢氧化镁铅离子
5S现场管理嵌入化工实训教学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将现代企业的5S现场管理理念引入化工实训教学中,是一项值得探索的尝试。本文介绍了5S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实施5S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策略。
郝建文袁新松宣凤琴付艳华蒋成义
关键词:化工实训教学5S管理
红曲霉产色素的液态发酵条件优化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红曲菌株JTM-1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方法:以分离自红曲米中的一株红曲霉菌JTM-1为实验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菌株JTM-1液态发酵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对发酵起始pH、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基条件为大米粉50 g/L,蛋白胨14 g/L,KCl 0.5 g/L,K2HPO41 g/L,MgSO4·7H2O 0.2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起始pH 3.0,接种量8%,装液量25 mL/250 mL,发酵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红色价和黄色价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8 AU/mL和31.95 AU/mL。结论:建立了菌株JTM-1最佳液态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红曲色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陈媛媛袁新松徐梦颖金子茹付欢欢娄鸣洢俞碧云
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发酵优化
小茴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试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T法考察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观察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小茴香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小茴香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董华泽王艳苹袁新松王丽平
关键词:小茴香碳粒廓清巨噬细胞溶血素T淋巴细胞
磷肥和稻草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微生物活性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12年
采用原位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修复剂磷肥和稻草,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植物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肥和稻草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Cu、Cd、Zn和Pb的形态分布,使土壤中重金属高植物有效性的酸提取态比例降低;其中以磷肥+稻草组下降最多,酸提取态Cu比例从对照的50.4%降至8.7%,酸提取态Cd从56.2%降至29.5%,酸提取态Zn从32.9%降至25.1%,酸提取态Pb从21.1%降至检测限以下.磷肥、稻草及磷肥+稻草修复土壤后,4种重金属在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含量显著降低,且油菜干生物量由对照的0.46 g分别增至0.97、1.53和2.28 g.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得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对照的19.16 mgkg最高增至966.71 mgkg,而代谢呼吸率由对照的21.95 mg(kg.h)最大升至158.63 mg(kg.h).证明磷肥和稻草可降低重金属对油菜和土壤微生物的毒性胁迫,改善污染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胡星明袁新松王丽平华攀玉张天澍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植物有效性微生物活性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化工学生实习研究
2016年
提高化工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的学科建设内涵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化工类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产学研"育人体制及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两方面,系统阐述了通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袁新松
关键词:化工产学研实训基地
硫化铋单晶纳米棒的模板法合成研究
2016年
文章以乙二醇为溶剂、硫代乙酰胺(TAA)为硫源、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的单质铋纳米管阵列作为前驱体并作为自牺牲模板,通过常压沸腾回流法大规模合成了硫化铋单晶纳米棒。采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正交晶型,直径30~60纳米,长达数微米。
罗昉星汤化伟袁新松
关键词:硫化铋纳米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