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
- 作品数:78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疏水型固体碱催化剂以及用含水和游离脂肪酸油脂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型固体碱催化剂以及用含水和游离脂肪酸油脂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用含水和游离脂肪酸油脂以及甲醇为原料,按油脂∶甲醇为1∶12的摩尔比,催化剂与原料油脂的质量...
- 袁红
- 一种多功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废油和甲醇为原料,按甲醇:废油的质量比为1:1,催化剂与废油的质量比为10%~15%,配料后加入带回流的微波反应器中,反应压力为常压,...
- 袁红马小华
- 文献传递
- 微波强化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被引量:9
- 2013年
- 在微波辅助下采用固体酸H2SO4/C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微波加热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规加热,微波能有效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获得最优酯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占油酸质量),反应温度62.99℃,反应时间1.08 h,醇酸摩尔比7.90∶1。在最优条件下,验证实验的油酸甲酯收率达到80.89%。
- 袁红刘慧昌
- 关键词:微波加热酯化反应
- 一种室温催化氧化甘油制备甘油酸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催化氧化甘油制备甘油酸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甘油和氧气在Au/Ce‑ZrO<Sub>2</Sub>@C催化剂作用下,室温进行反应得到甘油酸;其中Au/Ce‑ZrO<Sub>2</Sub>@C催化剂是以Ce...
- 柯义虎朱春梅徐换换余小梅刘海袁红
- 光热协同效应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21年
- 近几年,随着催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将两种或多种手段耦合,能够明显地改善催化性能,其中光热协同催化是当前新型催化技术研究的焦点.我们介绍了光热协同催化在能源合成领域的应用,尤其在光热催化CO2转化、污染物降解、制氢和费托合成等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超越单独热催化或光催化所能达到的效果,在某些反应中能够明显提高产物的收率,改善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以及降低反应的温度.最后还展望了光热协同催化发展的前景,以及目前仍然面临反应机理尚不明确和合适催化剂的筛选等问题.
- 秦宏宇柯义虎李景云刘海刘海
- 关键词:制氢光催化反应机理
- 磺酸型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酸型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固体酸催化剂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磺酸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利用芳香胺类化合物对表面具有羧基的碳微球进行酰胺化反应后再进行磺化反应。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磺酸型固体酸催...
- 袁红赵雪玲王思宇
- 文献传递
- 餐厨废油基活性炭负载Ni-Cu双金属催化裂解餐厨废油制备氢气的研究
- 2022年
- 以餐厨废油模型化合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AC),并负载金属Ni、Cu组分制备系列催化剂,用于催化裂解餐厨废油模型化合物(MWCO)制取氢气和碳纳米管(CNTs)。通过ICP-OES、N_(2)-BET、XRD、H_(2)-TPR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和化学表征。研究了不同Ni和Cu质量分数催化剂、裂解温度、废油流量对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Ni-10%Cu/AC为催化剂时,反应活性最高,850℃时氢气瞬时体积分数可达41.1%,得到的CNTs产率最高为1528%。CNTs主要为丝状多壁结构,且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和石墨化程度。
- 何卫东郝松源袁红
- 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制备及在餐厨废油酯交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 2024年
-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官能团含量,且改性过程保留了载体的原始形貌。PA-CBHC-Si的酸密度高达8.5mmol/g,活性中心—SO_(3)H于300℃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CBHC-Si可作为煎炸废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醇油摩尔比为16∶1,剂油比为0.02的催化体系于130℃反应4h,脂肪酸甲酯产率为84.53%。
- 薛媛何水清袁红周惠良
- 关键词:脂肪酸甲酯
- 家用肥皂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肥皂机。其特点是: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安装有夹套(5),在该夹套(5)内设有电加热机构(8),并且该夹套(5)包覆在反应容器(10)外壁上,在该反应容器(10)上方设有加料口(1)而在其下方设有出料...
- 刘海马少辉袁红
- 文献传递
- 氟离子与磺化反应改性多壁纳米碳管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性能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高温浸渍法,对多壁纳米碳管进行了氟离子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Lewis酸型催化剂F^--SO_4^(2-)/MWCNTs,并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进而对多壁纳米碳管经F^-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后所出现的结构与催化性能变化的内在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以F^--SO_4^(2-)/MWCNTs为催化剂,以甲醇和油酸为原料,对其在应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过程中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催化剂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9%、反应时间为6 h,油酸的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0%。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随着氟元素的加入,提高了SO_4^(2-)的插层作用效果,从而增加了酸性活性位的数量;此外,S=O键具有电子诱导效应,而F^-有强负电性,两者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后形成了F^-S键,使S=O的吸电子效应大幅度增强,从而加剧了F^--SO_4^(2-)/MWCNTs催化剂的体系电荷不平衡趋势,导致催化剂中的正电荷过剩,使催化剂中的酸性活性位以Lewis酸为主,有效的避免了单纯磺化反应作用所生成的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位以Br觟nsted酸型为主,而易在富含水的反应介质中发生水合作用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发生。
- 舒庆侯小鹏唐国强刘峰生袁红许宝泉张彩霞王金福
- 关键词:催化剂纳米碳管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