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福友
- 作品数:14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双能量CT虚拟去钙图诊断椎体骨髓水肿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去钙(DE-VNCa)图在不同对比物质相对比值(RCMR)条件下对椎体骨髓水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脊柱外伤及腰背部疼痛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及MR检查,RCMR值分别取1.28、1.45、1.75、1.85,重建4组DE-VNCa图像。以MRI诊断为金标准,计算4组图像诊断椎体骨髓水肿的效能,获得最优RCMR值,并在此最优条件下测量并比较腰椎骨髓水肿区与正常椎体的CT值和脂肪含量,以ROC曲线评价CT值和脂肪含量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效能。结果 RCMR值取1.28、1.45、1.75、1.85时,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02、0.35、0.82、0.73;RCMR为1.75时,DE-VNCa图诊断效能最高。以RCMR=1.75重建DE-VNCa图,腰椎骨髓水肿区与正常椎体的CT值和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CT值=10.25HU和脂肪含量=24.50%为临界值,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AUC分别为0.95和0.91(P均<0.01)。结论双源CT DE-VNCa图在RCMR为1.75时诊断椎体骨髓水肿的临床价值较高;CT值和脂肪含量有助于诊断腰椎骨髓水肿。
- 章辉庆刘海燕邱晓晖郏立志解福友王利
- 关键词:骨髓水肿椎体双能量
- 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盐酸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评估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SCLC患者71例(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均采取GP化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3个周期后统计本组临床疗效,统计不同疗效患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125)及CT相关测量值(BV、PS)。结果治疗1个周期后,疗效良好28例、疗效不佳43例;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良好39例、疗效不佳32例;治疗3个周期后,疗效良好57例、疗效不佳14例;治疗1个周期、2个周期、3个周期后疗效良好组Cyfra21-1、CEA、CA125血清水平及BV、PS值低于疗效不佳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NSCLC可取得良好疗效,通过增强CT检查及Cyfra21-1、CEA、CA125水平测定,可为临床评估NSCLC经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后整体疗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指导临床制定、调整进一步治疗方案。
- 解福友程刚程刚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经过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灶,其中11例伴空洞,7例伴结节灶,6例伴实变,空洞内合并曲菌球6例,曲菌球形成"空气新月征"或"气环征"4例;2例表现为单纯肺实变伴少许结节灶。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特点,CT能够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解福友梁啸寒邱晓晖徐欢
-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双源CT双低剂量冠脉CTA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造影剂浓度(双低)在冠脉动脉CT血管成像(CTCA)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入选100例冠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非双低组(100Kv、320mgI/ml),B组、双低组(80Kv、...
- 章辉庆邱晓晖夏俊立梁啸寒高建磊郏立志解福友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碘对比剂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管扩张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检查、手术证实的45例胆管扩张患者的MRCP影像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胆管扩张患者中胆总管结石24例,胆管癌10例(肝门部7例,胆总管3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MRCP对胆管扩张、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100.00%,扩张病因诊断符合率93.33%(42/45)。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手段,诊断胆管扩张部位和病因的准确性高,应作为胆管扩张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 章辉庆邱晓晖解福友
- 关键词:胆管疾病胆管扩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CT定量分析诊断肺结节浸润性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量化参数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浸润组(n=72)、浸润组(n=4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AI量化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量化参数对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12个量化参数(熵、CT平均值、CT最小值、3D长径、体积、质量、长短径平均值、最大面面积、偏度、CT最大值、CT值方差和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T平均值、熵是影响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T最小值是影响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CT平均值、熵和CT最小值预测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88、0.890,3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5,优于各自单独检测(P<0.05)。结论CT量化参数CT平均值、熵及CT最小值水平可为临床诊断肺腺癌浸润性提供帮助,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 王振云王少强邱晓辉解福友宋贤亮
- 关键词:人工智能肺结节
- 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技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80例,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28例,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n=35)、非MACE组(n=9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斑块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冠周FAI、CT⁃FFR水平,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AI、CT⁃FFR对MACE的联合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FAI、CT⁃FFR为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P<0.0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FAI低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高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0.05);非钙化斑块患者FAI高于钙化斑块患者,CT⁃FFR低于钙化斑块患者(P<0.05);FAI、CT⁃FFR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FAI、CT⁃FFR为MACE发生影响因素,FAI、CT⁃FFR对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 解福友刘艺超邱晓晖王利涂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工智能血流储备分数不良心血管事件
- 能谱CT评估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111例临床具有脑缺血的临床资料,分为脑梗死组50例(颈内动脉供血区、单侧ACI)和对照组61例(无ACI,包括正常或陈旧性脑梗死灶),分析两组颈部血管的能谱CT资料,分别统计两组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的检出例数,并观察两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和通过斑块的能谱成分分析,评估两组斑块的稳定性。结果脑梗死组同侧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98.00%(49/50),对照组斑块检出率50.82%(31/61)(P<0.05);49例脑梗死组合并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31例对照组颈动脉斑块进行比较,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特征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的稳定性特征低于对照组,其中,脑梗死组斑块内膜溃疡、内膜钙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含纤维成分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脂质成分、出血成分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与同侧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的发生及其斑块的稳定性具有相关性;能谱CT能够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解福友赵洪涛邱晓晖章辉庆刘斌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
- 磁共振成像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在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形态学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 CISS)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PTN病人的影像及临床资料36例,运用3D CISS序列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处理(MPR)技术,测量两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长度及面积、三叉神经-桥脑夹角及桥小脑角池截面,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长度分别为(9.87±2.71)mm(症状侧)及(9.96±2.20)mm(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截面分别为(27.28±8.59)mm2(症状侧)及(34.11±11.66)mm2(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脑桥夹角分别为(41.80±8.02)°(症状侧)及(47.75±11.01)°(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桥小脑角池截面分别为(204.42±8.20)mm2(症状侧)及(229.19±58.47)mm2(非症状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CISS序列在评估PTN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改变中,能给其定性及定量诊断;其中,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截面偏小、三叉神经-脑桥夹角锐利以及桥小脑角池截面狭窄时更易造成三叉神经痛的发生。
- 赵洪涛解福友马东东章辉庆邱晓晖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桥形态学
- 冠状动脉心肌桥对其近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参数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心肌桥(MB)对其近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87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斑块的临床疑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根据左前降支(LAD)有无MB将其分为MB组(n=150)与无MB组(n=137)。测量MB组LAD-MB长度及深度,并根据MB深度划分纵深型与浅表型亚组。比较组间及MB组内亚组间LAD PCAT参数——脂肪衰减指数(FAI)及脂肪总体积(FV);以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MB组临床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MB长度、深度与PCAT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B组FAI高于而FV低于无MB组(P均<0.001)。MB组150例中,浅表型亚组99例、纵深型亚组51例;前者FAI低于而FV高于纵深型后者(P均<0.001)。150例LAD-MB中位长度20.10 mm、中位深度0.80 mm。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全部287例中,性别与FAI呈负相关;MB组FAI与LAD-MB长度及深度均呈正相关,而FV与之均呈负相关(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组FAI与LAD-MB长度及深度均呈正相关(B=0.105、1.797,P均<0.05)而FV与后二者均呈负相关(B=-15.585、-162.343,P均<0.05),FAI及FV均与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MB可致其近端PCAT FAI升高、FV降低。
- 王利王超邱晓晖刘艺超解福友赵洪涛
-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脂肪组织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