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肖冰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体检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螺旋CT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造影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输尿管
  • 2篇体检
  • 2篇尿管
  • 2篇肿瘤
  • 2篇健康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梗阻性疾...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疾病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北京市体检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13篇解肖冰
  • 7篇李康印
  • 7篇陈虎义
  • 5篇李建生
  • 5篇牛娟琴
  • 2篇张钢
  • 2篇钱文红
  • 2篇郑娇
  • 2篇刘国英
  • 2篇李静
  • 2篇李建生
  • 1篇张钢
  • 1篇韩玉梅
  • 1篇张淑萍
  • 1篇张绍增
  • 1篇景德善
  • 1篇张成龙
  • 1篇杜兵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健康体检与管...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08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后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
2001年
解肖冰张钢景德善
关键词:腹膜后神经纤维瘤
螺旋CT胆道立体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评价螺旋 CT胆道立体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静脉注射胆道对比剂 Biliscopin,对胆道不显影者给予血管对比剂。 83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 CT容积扫描 ,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后得到胆道系统立体图像。结果  5 0例胆道显影者中 ,以胆管结石、炎症和胰腺炎致胆道梗阻多见 ,占 48例 ;33例胆道不显影者中 ,以胆管癌、胰头或壶腹癌多见 ,占 2 3例。螺旋 CT胆道立体成像可以很好显示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的程度和形态 ,可准确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的原因 ,区别肿瘤、结石或炎症等。结论 螺旋 CT胆道立体成像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
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牛娟琴解肖冰
关键词:三维重建胆道梗阻性疾病螺旋CT
继发性血色病一例
2003年
陈虎义牛娟琴张成龙解肖冰李康印李建生
关键词:继发性血色病影像学检查胃镜慢性贫血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在胸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医学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从治病逐渐转变到防病的角度,定期体检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需。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radiography,DR)因其影像的采集、成像、传输、存储、后处理等各种技术的使用操作方便、快捷、环保、图像质量好等优势,在临床X射线摄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我国城市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已经跃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胸部X射线检查在体检项目中对胸部肿瘤、结核等疾病的筛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R系统在批量胸部体检拍片的报道不多,我们就DR在胸部批量体检X射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解肖冰杜兵钱文红郑娇
关键词:胸部肿瘤摄影系统健康体检X射线摄影
先天非结石梗阻性肾积水影像诊断与病理基础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输尿管先天非结石梗阻性肾积水影像特征,提高对肾积水致病原因及输尿管无病变侧肾继发性改变特征的识别能力。方法:根据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型超声波及CT检查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先天非结石梗阻性肾积水8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重度肾积水占86.0%,致病因素中输尿管狭窄占83.7%,其中一侧输尿管多处狭窄和(或)双侧输尿管狭窄占20.9%。肾积水的不同影像特征与输尿管梗阻的部位不同有关,轻度肾积水的肾盂改变类似"壶腹"型肾盂。结论:先天非结石梗阻性肾积水的病因多样,但多伴有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狭窄具有单侧多发及双侧同时发病的特点。一侧肾重度积水时,另一侧肾盂改变注意不要误诊为"壶腹"型肾盂。输尿管狭窄的定位诊断以逆行肾盂造影与静脉肾盂造影相结合为首选。
解肖冰张钢钱文红郑娇
关键词:肾积水输尿管
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 (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输尿管病变者 ,行螺旋CT容积扫描 ,图像经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 :①SCTU图像好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②SCTU图像可见 ,结石位置、大小及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 ;肿瘤者局部管腔内造影剂柱变细或突然中断 ,管壁不光整 ;单纯狭窄者管腔呈逐渐变细 ,管壁无增厚。迷走血管压迫狭窄者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者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 ;输尿管瘘者显示瘘口位置、走行。结论 :SCTU可多方位观察输尿管病变 ,可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与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 ,有明显优越性。
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解肖冰牛娟琴
关键词:螺旋CT输尿管病变泌尿系成像
nm23-H_1基因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 3-H1在膀胱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1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及 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nm2 3-H1的表达。结果 :nm2 3-H1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5 / 18) ,44 .7%(17/ 38)。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提示nm2 3-H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临床分级、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 :nm2 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 ,浸润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张钢解肖冰张绍增张淑萍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性阳痿的价值。方法 对 18例血管性阳痿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 ,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阴部动脉立体图像。结果 ①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分支、走行。② 6例动脉性阳痿者 ,阴茎动脉成像可见病变位于阴部内动脉 3例 ,阴茎海绵体动脉 3例 ;表现为该处动脉显影不好 ,血供差。结论 螺旋CT阴茎动脉造影是动脉性阳痿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可作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筛选或替代方法。
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牛娟琴解肖冰
关键词:诊断显像CT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P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PE患者 ,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 ,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获得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结果 :对 12例 196支肺动脉分支进行分析 ,受累率为 46.4% ;栓子发生在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表现为充盈对比剂血管内有充盈缺损区 ,或其远侧方无对比剂充填区。肺动脉成像示 ,主干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影 ,或呈截断状影 ;叶栓塞或段栓塞亦呈突然“截断状” ,其远侧方肺动脉分支不显影或呈纤细状。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仅可以获得轴位图像 ,而且可以获得立体图像 ,可多轴向旋转观察PE部位 。
李建生李康印李静陈虎义解肖冰
关键词: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栓塞
某三甲医院职工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调查分析
2021年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在职职工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分布,为该人群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5月,参加健康体检某三甲医院在职职工441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60(39.51±9.97)岁,男性224人(50.8%),女性217人(49.2%),按性别年龄分组,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具有全部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仅4人,占0.9%。男性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比例(13.8%)明显低于女性(52.1%),而男性具有≤3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比例(69.6%)明显高于女性(24.0%)。研究对象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数为(3.15±0.77),男性(2.80±0.74)明显低于女性(3.52±0.60);男性各年龄组,18~29岁组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数明显高于40~49岁组、50~60岁组;女性各年龄组,18~29岁组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数明显高于40~49岁组、50~60岁组,30~39岁组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数明显高于40~49岁组、50~60岁组,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加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数均下降。7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理想体育锻炼比例最低(9.1%),其次是理想食盐摄入(43.8%)和理想血压(44.2%)比例。63.3%的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处于一般状态。18~29岁组的50.8%女性缺乏运动锻炼。男性理想吸烟和理想血压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理想空腹血糖、理想总胆固醇和理想血压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研究对象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比例较低,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分布存在差异,健康管理应有所侧重,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血管健康水平。
刘国英王克英韩玉梅韩玉梅解肖冰
关键词:在职职工健康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