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可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晶状体
  • 10篇内障
  • 9篇白内障
  • 8篇人工晶状体
  • 7篇手术
  • 6篇植入
  • 5篇多焦
  • 5篇多焦点
  • 5篇人工晶状体植...
  • 5篇晶状体植入
  • 5篇超声
  • 5篇超声乳化
  • 4篇植入术
  • 4篇缝线
  • 3篇多焦点人工晶...
  • 3篇视力
  • 3篇视网膜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全脱位
  • 3篇人工晶状体植...

机构

  • 19篇郑州市第二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郑州市第五人...

作者

  • 20篇谢可
  • 16篇王骞
  • 12篇肖燕
  • 12篇朱俊英
  • 10篇陈鹏
  • 10篇刘建君
  • 7篇张蕾
  • 5篇屈林
  • 2篇周尚昆
  • 2篇陈彬川
  • 2篇袁军
  • 1篇杜娟
  • 1篇张蕾
  • 1篇钱立峰
  • 1篇王春凤

传媒

  • 9篇中华眼外伤职...
  • 3篇实用防盲技术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5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SIOL组14例(28眼)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TIOL组14例(28眼)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AT LISA tri 839MP),术后6月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及问卷调查术后患者主观全程视力的满意度。结果TIOL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裸眼中视力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IOL组在脱镜率及中、近视力满意度均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及IOL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后可提供极好的远、中和近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燕王骞朱俊英谢可张蕾刘建君
关键词:远视力近视力
改良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改良的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后囊不完整的无晶状体眼35例(35眼)采用改良双针直接经结膜巩膜入路无悬吊缝线的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33例,占94.3%。2例(5.7%)术后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散瞳后退回。1例(2.8%)玻璃体积血,术后6d积血吸收。1例(2.8%)囊样黄斑水肿,术后10d消退。术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人工晶状体襻暴露、严重的葡萄膜反应、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或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无悬吊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后囊不完整的无晶状体眼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谢可王骞陈鹏刘建君王春凤
关键词:固定术巩膜层间无缝线
地塞米松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抑制后发障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摘除术中水分离步骤时使用地塞米松对后发障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预防后囊膜混浊提供有效药物做出临床研究参考。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73只眼,随即分为对照A组和用药B组。A组水分离时使用平衡盐液,B组水分离时使用地塞米松,并且于术后第1、2、5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A组有1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1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A组有3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2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个月A组有20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4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水分离时,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损伤晶状体上皮细胞,从而较安全有效的抑制后发障的形成,以期为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谢可陈鹏袁军
关键词:地塞米松后发障超声乳化术
不同附加度数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中植入两种不同附加度数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分析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25例(30眼)。随机分为两组:植入+2.5D组13例(16眼),植入+3.0D组12例(14眼)。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远、中、近距离的最佳矫正视力;绘制双焦曲线,并收集白内障术后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D组全程中距离视力明显好于+3.0D组(P〈0.05),而近距离裸眼以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则+3.0D组好于+2.5D组。两组的双焦曲线,均能形成双峰,+2.5D组的峰值在0.0D和2D。而+3.0D组的峰值在0.0D和2.5D上。+2.5D组在0.5D~2.0D之间形成一个较高视力平台期。问卷调查显示:两组患者视远、视近的满意度均较高;而视中距离时,+2.5D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3.0D组者并且脱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咀显夜视力下降、眩光或光晕等干扰现象症状,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非球面MIOL植入术后,均提供了良好远距离视力,植入+2.5DMIOL的全程中距离视力明显好于植入+3.0DMIOL者,而植入+3.0DMIOL则在33cm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表现较好。
王骞谢可朱俊英刘建君肖燕陈鹏
关键词: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台盼蓝及弹性虹膜拉钩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评价台盼蓝及弹性虹膜拉钩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7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术中以台盼蓝及虹膜拉钩辅助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01,0.039)。术后6个月人工晶状体偏中心距离为(0.23±0.28)mm,倾斜度为(1.140±1.060)度。结论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术中应用台盼蓝染色及虹膜拉钩稳定晶状体位置效果良好。
朱俊英王骞谢可肖燕陈鹏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虹膜拉钩台盼蓝晶状体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2016年6月~2017年8月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手术相关的指标、手术前后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角膜散光度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改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肖燕王骞朱俊英屈林谢可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
张力环植入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共14例17眼; B组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共19例(24眼)。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66±0. 15; 1眼(5. 9%)发生低眼压; 5眼(29. 4%)发生高眼压; 8眼(47. 1%)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复合体脱位; 12眼(70. 6%)发生后发性白内障。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72±0. 14; 8眼(33. 3%)发生低眼压; 1眼(4. 2%)发生高眼压; 18眼(75. 0%)发生后发性白内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 257);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77,P=0. 036);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77,P=0. 024)。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
张蕾王骞朱俊英肖燕屈林谢可
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
AcrySof ReSTOR及AT LISA tri 839MP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Re STOR与AT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 Sof LISA tri 839MP()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48眼),行超声乳化术,例(M10L 12 24眼)植入Re STOR为对照组,12例(24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为实验组,术后月测量其裸眼远、中及近视力,最佳Acrysof 3矫正远、中及近视力,离焦曲线,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患者术后脱镜情况及患者对全程视力的满意度。结果植入AT LISA tri 839MP Acrysof患者的中距离视力高于植入Re STOR(P<0.05),而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离焦曲线显示两组第一峰位均在附加处;第二峰位对照组位于附加-3.0D,实验组位于-1.5D至-3.之间,此段呈现平台0D 0D期。两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在调查问卷中,实验组的脱镜率及中距离0 05)视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人工晶状)AT LISA tri 839MP体能够获得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及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具有更为理想的全程视力。
肖燕王骞朱俊英屈林谢可
关键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不同附加屈光度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附加屈光度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或双眼不同附加屈光度混合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白内障手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术90例(180眼)。随机分为3个组:双眼均植入附加+2.5D的人工晶状体组,双眼均植入附加+3.0D的人工晶状体组及一眼为附加+2.5D和另眼为附加+3.0D的人工晶状体的混合植入组。每组30例(60眼),观察3组术后6个月的的远、中、近裸眼视力,并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3组远距离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D组和混合组近距离裸眼视力均优于+2.5D组(P=0.003。0.016)。+2.5D组和混合组中距离裸眼视力均优于+3.0D组(P=0.000,0.002)。混合组远、中、近距离都有良好的裸眼视力。术后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及评分显示,混合组的术后期望值和活动受限度均明显优于+2.5D组和+3.0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2,0.006,0.019)。眩光项中+2.5D组表现最好,明显优于+3.0D组和混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其余调查项目中,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同时植入相同附加屈光度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高近距离视力和中距离视力,双眼混合植入不同附加屈光度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更为优越的全程视力,提高患者脱镜的生存质量。
谢可王骞陈鹏刘建君张蕾朱俊英肖燕
关键词:晶状体多焦点白内障视力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IOL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A组术后BCVA (LogMAR)为0.71 ±0.14;8眼(32.0%)低眼压;1眼(4.1%)高眼压;18眼(72.0%)后发性白内障;术后3d8眼(32.0%)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B组术后BCVA为0.60±0.13;17眼(60.7%)低眼压;1眼(3.6%)高眼压;术后3 d20眼(71.4%)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术后BCVA,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6,P=0.004);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370,P=0.037);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5);术后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8.239,P=0.004).结论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术后早期,B组视力较好;A组低眼压发生率低、IOL稳定性好、术后炎症反应少.
张蕾王骞屈林肖燕朱俊英谢可
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晶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