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磊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影像表现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01—2015-06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其中21例为单发肿瘤,3例为多发肿瘤,肿瘤位于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小脑半球的患者分别有8例、6例、5例、4例、2例;本组25例肿瘤的MRI信号特征如下:(1)T1WI呈等信号14例,呈稍低信号8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3例;(2)T2WI呈稍高信号19例,呈等信号3例,呈不均匀混杂信号3例;(3)增强扫描后,所有肿瘤中明显强化的有20例,强化不均匀有5例。出现"脐凹征"有12例,"尖角征"10例,同时出现"脐凹征"、"尖角征"有6例。21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4)同时行DWI序列扫描15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弥散受限,瘤体ADC值为(0.54~0.72)×10-3mm/s,平均ADC值为(0.65±0.07)×10 mm-3/s。MRI对本组原发性淋巴瘤肿瘤的术前诊断符合率为72.0%。结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综合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特点可对大部分病灶作出准确诊断。
- 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 关键词:MRI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
- 乳腺癌DCE-MRI影像表现与VEGF、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点,探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检测术后切除肿瘤组织VEGF、Her-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灶MRI特点的关系。结果乳腺癌MRI特点为边缘多呈毛刺或不规则状、边界模糊,形态多不规则或分叶状,部分病灶出现坏死,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大多癌灶T1W1呈略低信号,抑脂T2W1呈不均匀性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后信号明显均匀或斑驳样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VEGF阳性表达率80%,Her-2阳性表达率76.67%;VEGF与乳腺癌MRI边缘毛刺(r=0.451,P=0.013)和早期边缘强化(r=0.843,P=0.001)呈显著正相关;Her-2与乳腺癌MRI病灶内部信号环形强化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34)。结论乳腺癌DCEMRI影像表现与VEGF、Her-2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MRI评估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 关键词:乳腺癌DCE-MRIVEGFHER-2
-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PCA患者36例和BPH患者61例。所有病例均在穿刺前行MRI常规T2WI序列和DWI序列检查。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常规T2WI序列与T2WI联合DWI序列成像,对PCA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并分别测量、分析前列腺癌组肿瘤组织与无肿瘤组织,前列腺增生组中央增生腺体、外周腺体ADC值。在前列腺癌组与增生组间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单纯用T2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66.7%和77.0%和73.2%。应用T2WI结合DWI序列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88.9%、83.6%和85.6%,均高于T2WI序列。前列腺癌肿瘤组织ADC值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平均值分别为(0.90±0.28)×10^-3mm^2/s和(1.31±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P=0.00,P<0.05)。ROC曲线线下面积(AUC)为0.946(P<0.05),临界点取1.01×10^-3mm^2/s时,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5.1%。结论:T2WI联合DWI序列成像,可提高PCA检出。ADC值的测量可定量分析良恶性病变,在PCA与BPH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 叶红谌力群庞华理许禄健谢磊符史果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前列腺癌
- 后颅窝肿瘤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回顾性收集了42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并结合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瘤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力求提高对后颅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 王朝文黄小茹潘海锋谢磊
-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影像学资料肿瘤患者病理证实
- PI-RASD V2.0评分中双参数及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对比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RI,MP-MRI)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MRI,BPMRI)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 datasystemversion2,PI-RADSV2)评分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PCa患者36例和BPH患者61例。均在穿刺前行MRI常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扫描。分别采用BPMRI(T2WI+DWI)与MP-MRI(T2WI+DWI+DCE)基于PI-RADSV2评分系统对病灶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对比分析二者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BP-MRI与MP-MRI基于PI-RADSV2评分均能很好地鉴别前列腺癌区与非癌(P<0.001)。BP-MRI与MP-MR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83.6%、84.5%、0.927;91.7%、82%、85.6%、0.931。结论BP-MRI与MP-MRI基于PI-RADSV2评分均能很好发现PCa,对PC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MRI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稍高于BP-MRI,尤其是位于前列腺外周带的PCa,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
- 叶红谌力群段小慧王东烨许禄健谢磊
- 关键词:双参数前列腺癌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6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特点。6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头颅CT平扫,术后均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5例,头痛伴视力下降2例,1例为体检发现,无自觉症状。右侧小脑天幕2例,右侧枕部1例,右侧顶部1例,左侧额部1例,右侧颞部1例;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物,最大长径约2.3-6.7cm,平均约4.1cm。4例行CT检查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6例行MRI检查病灶在T1WI序列上呈等信号2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在T2WI序列呈等、低混杂信号4例,均匀性等信号2例,2例病灶相邻脑实质内伴有水肿,增强扫描6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4例T2WI序列低信号区明显强化,2例病灶伴有"脑膜尾征";2例病灶内及边缘可见流空血管。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Vimentin、CD99均为阳性;CD34(+)3例;S100(-)5例。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症状和颅内高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学检查。
- 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免疫组化磁共振脑膜尾征
-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与DCE-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及广东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PR、ER、HER2、Ki-67不同表达状态患者的MRI检查表现及其相应的动态增强特征。结果:ER阴性表达者的癌肿边缘光滑比例明显高于ER阳性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低于ER阳性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表达者癌肿边缘光滑比例低于PR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低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高于HER2过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者癌肿边缘光滑比例低于Ki-67过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高于Ki-67过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显示的乳腺癌肿大小、癌肿边缘情况均与ER、PR、HER2、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 谌力群朱辉严龙成根许平谢磊李薇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标志物
- 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DCE-MRI定量参数,即原发灶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回流速率常数(Kep),记录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肿瘤最大径、年龄等定量参数。将患者分为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比较以上定量参数,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进行回归性分析,以ROC分析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预测效能。结果:62例宫颈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28例和34例,阳性组和阴性组肿瘤最大径、Ktrans两项定量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Kep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为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独立风险因子,肿瘤最大径联合Ktrans预测效果最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65%、81.65%、96.84%。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联合肿瘤最大径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好,临床价值高。
- 朱辉严谌力群王朝文许平谢磊符史果
-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ROC曲线下面积
-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T1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T1期应用MRI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T1期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乳腺良性肿瘤25例为研究对照,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后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扩散加权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加权扩散像ADC值;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发生情况。结果 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率为80.0%(20例),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52.0%(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加权扩散像ADC值显著低于乳腺癌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检测出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T1期患者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临床效果确切,可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 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