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
- 作品数:29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浅议南宋林?营治潮州西湖中的公共性特征
- 2020年
- 潮州西湖是古代潮州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兼具农业水利灌溉功能,是一个复合的风景基础设施,与古代潮州发展息息相关。南宋庆元年间,潮州知州林?对潮州西湖进行了一次山水结合的风景营治。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林?营治潮州西湖过程中的申报程序、建设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风景游赏行为等内容。探讨林?在潮州西湖营治过程中所反映的,风景建设的程序合法性来源、公共风景建设和游赏活动、风景建设结合水利灌溉的公共服务内容等公共性特征,认为林?针对潮州西湖的风景营治,是一次古代"公共政治"主导下的风景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 林广臻谢纯卢青青
- 关键词:南宋公共性
- 低密度高层建筑绿带式小型校园规划——广东法商大学法学院校园规划
- 1997年
- 采用高层低密度和结点生长的方法,对原广东商学院校园进行了规划。规划中增加了校园绿化和预留发展地,为城区小面积的高校校园规划如何创造宽阔葱郁的环境及今后的扩建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谢纯林琳
- 关键词:校园扩建
- 诗意栖居的成都杜甫草堂园林空间解析被引量:8
- 2010年
- 成都杜甫草堂为"诗圣"颠沛流离入蜀时之居所,毗邻浣花溪畔而筑,后经历代修葺而完善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素朴典雅,建筑古朴无饰,集众艺术之大成于一体,诗景相融,史境相通,营造出不可复制的诗意园林空间。从诗、书、画与园林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意象与自然意象的融合方面探讨了成都杜甫草堂诗意园林空间的特色,并进一步对其打破传统祠堂园林的布局方式、主体建筑构造特点和造景要素的配置机理作了分析。
- 孟浩亮谢纯张泽岑
- 关键词:风景园林杜甫草堂意象
- 广州城市绿化的走向
- 1997年
-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和国内绿化发达地区的绿化经验,对广州城区改造提出了很多增加旧城绿化的方法,如预留拆迁用地做绿地,在新城区建设扩展中保持原有白云山高、珠江水长的形象,大力发展森林公园等。这样将使广州形成完整、连续的综合绿化系统,真正实现广州整体环境的好转。
- 谢纯
- 关键词:有机生态森林公园
- 华南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与园林事业实践 写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获得通过之际被引量:1
- 2011年
- 华南植物茂盛,河网众多,自然周而复始,园林事业发展得天独厚。中国人的祖先最早战胜自然是建造了建筑和城市,同时也建造了享受型的园林。1995年广州市的秦汉考古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宫署园林遗址,
- 谢纯
- 关键词:园林事业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考古发现中国人
- 古代惠州西湖演进过程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古代惠州西湖以“苎萝西子”质朴之美被称为“三大西湖”之一,却在近现代城市建设浪潮中渐失本色。研究古代惠州西湖的演进背景及过程,有利于认知其遗产价值,并对当代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古代惠州西湖营建行为的史料记载,将研究时域分为唐、宋、元、明、清5个主要阶段,进而对5个阶段的惠州西湖平面图进行了初步考证。探讨了时代背景如何影响岭南区域发展,进而影响惠州城市建设,最终作用于惠州西湖风景营造,并对各阶段惠州西湖风景营造特点进行归纳。古代惠州西湖历经唐代萌芽期的铺垫、宋代成长期的第一个高峰、元代停滞期的低谷、明代成熟期的第二个高峰、清代全盛期的第三个高峰,与时代、区域、城市共兴衰。
- 马晓旭刘宇嘉谢纯
- 关键词:演进过程
- 广州古城古园林系统被引量:1
- 1999年
- 谢纯杜黎宏
- 论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
- 2012年
- 本文针对当前生态住区实施促进机制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借鉴国外生态型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住区的发展现状,从市场调控机制、行政管理机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促进机制,以求推动我国生态住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 翁奕城谢纯
- 关键词:生态住区行政管理
- 基于年龄弱势群体的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 2017年
- 分析保障性住房主要居民构成,认为保障性住房居民中的年龄弱势群体主要是由老年人和儿童构成。目前保障房住区景观存在景观空间单调、缺乏观赏性,很少从年龄弱势群体来进行景观设计和建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手法,希望在今后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设计者更多考虑年龄弱势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等因素进行设计,使保障性住房景观更加人性化。
- 陈群谢纯
-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老年人心理儿童心理景观设计
- 传统道教祭祀场所与惠州山水城市格局的关联被引量:5
- 2018年
- 惠州的传统道教祭祀场所受罗浮山道教祖庭的选址观念及道教文化的影响,随着道教的城市分支与地方民间信仰糅合,沿着东江水系边的惠州历史文化聚居点,对惠州的山水城市格局演化产生影响。通过对惠州东江水系中典型相近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罗浮山等传统道教祭祀场所与城、镇的山水格局的关联,由此发掘出传统道教祭祀场所的选址观念及道教文化对惠州山水城市格局的影响,以求找寻出惠州山水城市格局、东江水系、罗浮山道教与民间信仰祭祀场所的更多联系脉络,为惠州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更多广度启示。
- 林超慧程建军程建军
- 关键词:道教民间信仰祭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