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芬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护理
  • 2篇心理
  • 2篇血清
  • 2篇窒息
  • 2篇窒息新生儿
  • 2篇小儿
  • 2篇静脉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C
  • 1篇导管
  • 1篇导管针
  • 1篇对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钙
  • 1篇心肌钙蛋白

机构

  • 10篇广元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元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谭芬华
  • 5篇户建华
  • 3篇焦德清
  • 3篇徐玉华
  • 3篇赵智勇
  • 3篇贾淑华
  • 3篇侯晓华
  • 2篇王晓玲
  • 2篇葛昌玲
  • 2篇乔玉香
  • 2篇陈华英
  • 1篇乔玉香
  • 1篇张小英
  • 1篇张莉
  • 1篇寇铭
  • 1篇侯清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2篇当代护士(中...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环境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环境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护士焦虑程度。方法收集3岁以下患儿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穿刺成功率、护士焦虑程度、时间效率。结果两种不同环境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焦虑程度、时间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穿刺室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成功率和时间效率、降低护士焦虑程度。
乔玉香谭芬华伍心莲侯清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变化及其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60例为研究埘象,纳入UCB组.将其按照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水平分为轻度UCB组[(220.6~256.5)μmol/L,n=22],中度UCB组[(256.6~342.0)μmol/L,n=30]及重度UCB组(>342.0 μmol/L,n=8).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牛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 μmol/L)3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UCB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窒息等新生儿.UCB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UCB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UCB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结果 UCB组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平均值为(17.54±4.57)μg/L,γ-谷氨酰转移酶平均值为(108.19±21.53)U/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3±1.64)μg/L,(62.02±14.78)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7832,P<0.001) γ-谷氨酰转移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γ=0.2923,P<0.0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r=0.3145,P<0.01).结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可早期敏感判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脑损害,可作为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干预的合理�
赵智勇徐玉华吴奇中陈华英贾淑华焦德清侯晓华谭芬华母方户建华
关键词: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心理干预对胃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胃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198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操作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组除按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外,在操作前及操作中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胃管成功率和主诉可以忍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胃管置管成功率、主诉可以忍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谭芬华张小英
关键词:心理干预胃管置管成功率
运用护理程序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被引量:7
2009年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近两年手足口患者明显增多,患儿、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进其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积极地配合治疗。笔者所在科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手足口病219例,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乔玉香伍心莲谭芬华寇铭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规范化带教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规范化带教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共94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实验组采取规范化带教,并对两组带教效果通过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仪器使用技能考核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各方面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对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带教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更快地掌握临床仪器的使用,而且护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对提高新生儿科带教水平起到显著作用。
母方户建桦谭芬华张莉
关键词:护理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1例被引量:3
2004年
户建华乔玉香谭芬华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血糖健康教育
窒息新生儿出凝血功能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及16例正常新生儿的PT、APTT、Fg、PLT、AT-Ⅲ、PC、D-D。结果轻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PT、APTT延长,PLT、Fg降低;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APTT-Ⅲ、PC、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均表现为AT-Ⅲ、D-D增高,PC降低,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出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以高凝状态为主的Pred-DIC.
赵智勇徐玉华王晓玲贾淑华焦德清葛昌玲侯晓华谭芬华母方户建华
关键词:窒息蛋白CD-二聚体新生儿
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住的57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选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cTnⅠ的活性并作分析比较。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有改变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心肌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心肌酶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的升高对临床判断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中CK-MB、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有较高的特异性。
王晓玲赵智勇徐玉华谭芬华陈华英贾淑华焦德清葛昌玲侯晓华
关键词:心肌损害心肌酶心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来医院看病时不仅关注医生对疾病的治疗,而且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护理模式。现今,以人为本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医院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促进优质服务推行。因而,我国卫生部曾针对优质护理展开过相关号召与动员。为此,我院为响应国家政府号召,特对我院儿科病房推行了优质服务护理模式,结果整理归纳如下。
谭芬华母方户建华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
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及对其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及对其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儿家属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χ~2=8.53,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为(15.08±2.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6±2.67)分(t=2.79,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体育锻炼、饮食调理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59±0.41)分、(3.26±0.52)分和(3.21±0.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8±0.43)分、(2.94±0.56)分和(2.92±0.44)分(t=2.86,2.29,2.4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χ~2=4.32,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患儿的治疗效果。
卢成容谭芬华肖月琴林云芬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家属心理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