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大强
作品数:
5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滨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孙喜灵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中医
3篇
萎缩性
3篇
萎缩性胃炎
3篇
胃炎
3篇
慢性
3篇
慢性萎缩性
3篇
慢性萎缩性胃...
1篇
抑瘤
1篇
原发性
1篇
原发性肝癌
1篇
脏腑
1篇
症候群
1篇
证候
1篇
证候分布
1篇
证候分布规律
1篇
证论治
1篇
射波刀
1篇
中晚期
1篇
中晚期原发性...
1篇
中药
机构
5篇
滨州医学院
作者
5篇
贺大强
3篇
孙喜灵
传媒
2篇
陕西中医学院...
1篇
光明中医
1篇
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1篇
2015
2篇
2014
2篇
2013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三种胃镜象中医复杂证候群分布及其涉病脏腑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常见三种胃镜象中医复杂证候群分布规律及其涉病脏腑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分别搜集三种胃镜象患者病例,对其完整四诊资料辨证分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单纯萎缩患者证候复杂,临床中多存在2~9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8个证候的患者占较大比例,高达96.49%;CAG伴胆汁反流患者中医证候复杂,多存在1~10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9个证候患者占较大比例,约占98.05%;CAG伴胆汁反流、糜烂患者中医证候复杂,多存在1~10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9个证候患者占较大比例,约占98.08%;三者基本都涉及脾胃、肝、肾及膀胱、心、肺及大肠等脏腑;三者涉病脏腑证候差异采用SPSSl7.0定性资料无序多分类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三种胃镜象中医证候复杂,多同时存在3—9个中医证候,多涉及脾胃、肝、肾及膀胱、心、肺及大肠等脏腑,且三者间所涉病脏腑证候无明显差异。
贺大强
孙喜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象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症候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中医复杂症候群。本文从当前国家辨证标准、宏观流行病学统计、宏观结构方程式模型、因子分析法及微观胃黏膜胃镜相、基因表达、血液流变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症候群的研究近况,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本文也阐述了"四态五阶段"辨证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复杂症候群研究中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贺大强
孙喜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四特征五阶段”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运用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表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候复杂,除脾胃系证候外还伴有肝系、心系、肾系、肺系、大肠系等诸多脏腑病证,其中肝系、心系、肾系病证与脾胃系证候比重相当;脾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脾胃虚弱证或脾胃虚寒证;实证主要表现为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脾胃湿热证。其中脾阳虚证、胃阴虚证及脾胃虚弱证是虚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是实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同时见有1—10个中医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4~8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以复杂证候群的形式存在,除脾胃系证候外还兼有肝、心、肾等其他脏腑病证,且多存在3个或3个以上证候分型.
贺大强
孙喜灵
王斌胜
丁宝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候分布规律
射波刀联合中药颗粒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波刀联合中药颗粒(扶正抑瘤方)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寻求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一定程度上延长其中位生存期的最佳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梳理出较...
贺大强
关键词:
射波刀
原发性肝癌
中药颗粒
扶正抑瘤方
文献传递
关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7
2013年
总结传统辨证论治体系的不足及其发展,提出未来辨证论治体系研究应注意规范中医病名及证型分类,明确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关系,着重微观辨证研究,以建立一种融合宏观与微观指标的新的辨证体系。
贺大强
孙喜灵
关键词:
辨证论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