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寿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8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废水
  • 5篇催化
  • 4篇动力学
  • 4篇水杨酸
  • 4篇资源化
  • 4篇活性剂
  • 4篇降解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 4篇臭氧
  • 3篇有机硅
  • 3篇资源化处理
  • 3篇资源化处理工...
  • 3篇硫酸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苯胺
  • 3篇处理工艺
  • 2篇盐酸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2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泰安市环境保...

作者

  • 32篇贾寿华
  • 7篇张培龙
  • 7篇于丽
  • 7篇庞立飞
  • 6篇苏秀荣
  • 6篇裘立群
  • 4篇周杰
  • 3篇侯甲才
  • 3篇曹晓群
  • 3篇李越
  • 3篇王春光
  • 3篇王日为
  • 3篇万福贤
  • 3篇汪建民
  • 3篇左鹏
  • 2篇包丽华
  • 2篇高吉刚
  • 2篇李长城
  • 2篇孟祥兵
  • 2篇刘连伟

传媒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化工技术经济
  • 1篇农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臭氧(O3)降解含较高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模拟废水,采用竞争动力学法,以硝基苯为参比有机物,获得了DMP与O3及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速率常数,研究了·OH抑制剂叔丁醇(TBA)、pH和多种离子对O3降解DMP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3降解DMP符合拟一级动力学,DMP与O3的反应速率常数kO3-DMP为(0.064±0.014)L.(mol·s)-1,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k·OH-DMP为3.59×109L.(mol·s)-1;O3降解DMP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类中间产物使弱酸或弱碱性反应液的pH下降,但不足以影响强酸或强碱性反应液的pH;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使COD的去除率滞后于DMP的降解率,且部分中间产物不易被矿化;较低浓度的TBA不足以抑制·OH与DMP反应,当TBA的浓度增大到DMP的90.21倍时,DMP的降解率由98.7%降为8.8%,已经基本抑制了·OH与DMP的反应;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反应液pH,DMP的降解效果优于用NaOH/H2SO4调节;水中常见低浓度阴阳离子对DMP的降解效果没有影响,高浓度SO24-、NO3-和HPO24-对DMP降解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浓度Cl-和HCO3-对DMP的降解有抑制作用,且HCO3-的影响大于Cl-,当Cl-和HCO3-的浓度分别为7 097 mg·L-1和6 093 mg·L-1时,反应40 min,DMP降解率分别为50.5%和26.2%.
于丽张培龙侯甲才庞立飞李越贾寿华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废水臭氧氧化动力学影响因素
XDA-1树脂对邻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
2017年
采用XDA-1大孔树脂吸附模拟废水中的邻硝基苯胺,并对其吸附行为及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pH=8,吸附温度为293 K,吸附流速为6 BV/h的条件下,对800 mg/L的邻硝基苯胺模拟废水吸附30 h,邻硝基苯胺平均去除率达到99%。采用95%的乙醇对吸附饱和的树脂进行洗脱,脱附率可达到98%。在上述条件下处理邻硝基苯胺工业废水,每批次处理量为100 BV,废水中的邻硝基苯胺可由416 mg/L降至4.2 mg/L,邻硝基苯胺去除率达99%,COD由830 mg/L降至80 mg/L。
左鹏李玉英武峰赵青花刘敏贾寿华
关键词:邻硝基苯胺脱附
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合成研究
2004年
目的 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方法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 ,用催化剂NS - 1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探讨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 当正丁醇、柠檬酸的摩尔比为 4 .5∶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0 .9%时 ,反应 3.5小时 ,酯收率达到 95 .9%。结论 该催化剂简单 ,具有应用价值。
曹晓群贾寿华
关键词:催化柠檬酸三丁酯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臭氧化降解水杨酸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γ-Al_2O_3为载体负载镍、铜、钴、锰氧化物的4种催化剂,并对其相组成、比表面积、电荷零点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种类、投加量及溶液pH对催化臭氧化降解水杨酸效果的影响,并与单独臭氧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且负载MnO_2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催化臭氧化降解效果主要受催化剂种类及溶液pH的影响。当水杨酸初始浓度为3 mmol·L^(-1),MnO_2催化剂投加量为2.5 g·L^(-1),溶液pH为4~8,O_3投加量为12.56 mg·min^(-1)时,反应60 min,溶液UV296和COD去除率分别在98.0%和88.0%以上。机理分析表明,催化剂的吸附作用和催化O_3产生·OH的量共同影响臭氧化降解效果。
李越赵青花葛亚南左鹏石栋贾寿华
关键词:负载型催化剂水杨酸催化臭氧化COD去除率
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生产废母液的资源化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3,3′-二氯联苯胺(DCB)盐酸盐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母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采用蒸馏分离,活性炭脱色,低温结晶组合技术对该废母液进行了处理,探索了工艺条件。通过真空蒸馏分离出废母液中的盐酸;在浓缩的废硫酸中加入2.5%的粉末活性炭,60℃搅拌脱色50 min,色度去除率达到95%;脱色液降温析出邻氯苯胺盐酸盐,过滤得到净化的硫酸。蒸出的盐酸和净化的硫酸可用于生产,回收的邻氯苯胺盐酸盐作为副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该处理技术实现了废母液的资源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污染。
贾寿华苏秀荣李志浩裘立群
关键词:废母液资源化
甲基葡萄糖苷硬脂酸酯及其聚氧丙烯醚的合成被引量:1
2009年
以α-甲基葡萄糖苷和硬脂酸甲酯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K2CO3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TBAC)共同作用下,无溶剂法合成了甲基葡萄糖苷硬脂酸酯(SS),再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了甲基葡萄糖苷硬脂酸酯聚氧丙烯醚(SSP),并对产品进行了IR表征。探讨了相转移催化酯交换反应机理。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SS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SS的适宜工艺条件:n(甲基葡萄糖苷)∶n(硬脂酸甲酯)=0.71∶1,w(K2CO3)∶w(硬脂酸酸甲酯)=0.04∶1,w(TBAC)∶w(硬脂酸甲酯)=0.05∶1,反应温度145℃,时间4.5h,压力6kPa。上述条件下,SS收率可达92%,产品质量较好。
贾寿华王莹莹王日为苏秀荣
关键词:硬脂酸甲酯相转移催化法
一种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采用化工技术对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使其中的盐酸和硫酸得以回收利用,并获得邻氯苯胺硫酸盐副产品,同时杜绝了因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本发明的资源...
贾寿华周杰裘立群
文献传递
一种1-氨基蒽醌硫化还原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1-氨基蒽醌硫化还原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是:针对硫化还原废水的特点,先通过调节废水的pH使大部分蒽醌类物质析出,再经活性炭脱色将废水净化,净化后的废水通过浓缩、分步沉淀回收其中的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
贾寿华左鹏石栋赵青花
文献传递
一种连续萃取精馏浓缩稀盐酸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萃取精馏浓缩稀盐酸的工艺方法。该方法以浓硫酸作萃取剂,将稀盐酸和浓硫酸同时连续加入到沸腾的精馏塔釜中,利用浓硫酸的强吸水性,破坏HCl+H<Sub>2</Sub>O的恒沸点,增加HCl与H<Sub>2<...
贾寿华庞立飞王春光张培龙于丽
二硅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测定被引量:2
2012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二硅烷。首先以(CH3)3SiCl和(CH3)2HSiCl为原料,金属钠作还原偶合剂,二甲苯作溶剂,用Wurtz偶合法合成了含氢二硅烷,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气相色谱表征,并确定了合成最佳反应条件:n((CH3)3SiCl)∶n((CH3)2HSiCl)=1.2∶1,反应物浓度为1.8 mol/L,助剂15-冠醚-5用量为总反应原料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1 h。再以合成的含氢二硅烷和甲基封端烯丙基聚醚(Mr=400)为原料,在Karstedt铂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二硅烷表面活性剂,确定的合成反应最佳温度为95℃,时间为4 h;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22.49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0.9 g/L,在pH值为6.94和4.12的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
王春光于丽张培龙庞立飞贾寿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