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丽

作品数:26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分枝杆菌
  • 25篇杆菌
  • 23篇结核
  • 23篇结核分枝杆菌
  • 12篇耐药
  • 8篇药物敏感
  • 8篇药物敏感性
  • 8篇敏感性
  • 7篇基因
  • 6篇多药
  • 6篇耐多药
  • 6篇耐多药结核
  • 6篇耐多药结核分...
  • 5篇药物敏感性试...
  • 4篇药物
  • 4篇突变
  • 4篇比例法
  • 4篇BACTEC
  • 3篇药敏
  • 3篇喹诺酮

机构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4篇南华大学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湖南省胸科医...

作者

  • 26篇赵丽丽
  • 26篇万康林
  • 23篇赵秀芹
  • 12篇刘海灿
  • 11篇刘志广
  • 9篇李马超
  • 8篇李桂莲
  • 6篇夏强
  • 5篇蒋毅
  • 3篇袁秀琴
  • 3篇吴移谋
  • 3篇郭倩
  • 3篇孙庆
  • 2篇陈燕
  • 1篇廖征
  • 1篇董海燕
  • 1篇吕冰
  • 1篇李超
  • 1篇熊昌辉
  • 1篇郁晨蕾

传媒

  • 9篇疾病监测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GIT 960和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BACTEC MGIT960检测8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效果。方法用MGIT960对结核杆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的药敏检测,并将结果与L-J比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MGIT960法与L-J比例法对11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胺的耐药性检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7.5%(115/118)、92.4%(109/118)、96.6%(114/118)、84.7%(100/118)、94.9%(112/118)、94.1%(111/118)、97.5%(115/118)、85.6%(101/118)。MGIT960完成一线/二线药物药敏试验的时间平均为8.9和8.3天,L-J法则分别为26.7天和26.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GIT960所得的药敏结果与传统比例法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检测时间较短,有利于耐药结核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赵丽丽夏强刘志广赵秀芹万康林
关键词:BACTECMGIT
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78株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确定氧氟沙星的最佳耐药阈值,并和传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罗氏培养基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获得结果平均时间为8d,氧氟沙星的最佳耐药阈值为2μg/mL,以罗氏培养基比例法为金标准,氧氟沙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94.1%。结论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郑玉红郭倩李超魏剑浩赵丽丽蒋毅赵秀芹万康林李桂莲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
针对gyrA基因突变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性的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 hybridization,RDBH)技术,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gyr A基因序列及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设计1条野生型和7条突变型探针,建立RDBH技术,对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喹诺酮耐药性检测,以比例法药敏试验和DNA测序做对照。结果应用比例法药敏试验、DNA测序、RDBH三种方法分别检测59株喹诺酮耐药株和51株喹诺酮敏感株,与比例法相比,RDBH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49%(41/59)、100%(51/51),符合度为83.63%;而RDBH与DNA测序结果比较,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6%(40/41),98.55%(68/69),符合度达98.18%。结论RDBH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度。
郭倩李桂莲魏剑浩赵丽丽赵秀芹吴移谋万康林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反向斑点杂交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3种二线抗结核药物[卷曲霉素(CAP)、卡那霉素(KAN)和氧氟沙星(OFX)]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不同Spoligotyping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Spoligotyping分型,并对其5个基因区域(tly A、eis、rrs、gyr A和gyr B)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和分析。结果在60.0%(6/10株)的CAP耐药和0.8%(1/118株)的CAP敏感菌株中存在rrs-A1401G突变;在84.6%(11/13株)KAN耐药菌株在rrs基因或eis启动区存在突变,其中有53.8%(7/13株)存在rrs-A1401G突变,23.1%(3/13株)存在eis-C(-10)A突变,7.7%(1/13株)存在eis-G(-14)T突变,3.5%(4/115株)的KAN敏感菌株存在eis-C(-12)T突变。在83.3%(53/60株)的OFX耐药菌株中存在gry 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发生在第94位密码子(37/60株,61.7%),其次为第90位密码子(12/60株,20.0%)。还有5.0%(3/60株)的菌株存在gry B基因突变。共有84.4%(108/128株)的菌株被鉴定为北京基因型,没有发现菌株的基因型与耐药相关突变位点间存在关联性。使用核酸测序检测CAP、KAN和OFX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0.0%和99.4%、84.6%和99.4%、90.0%和100.0%。结论耐多药菌株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rrs-1401、eis-10,以及gyr A-94、-90和-91。这些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药物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刘海灿赵丽丽赵秀芹万康林
关键词:耐多药北京基因型分子特征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169株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基因缺失对贝达喹啉的耐药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挖掘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对贝达喹啉耐药相关的基因缺失片段。方法2017—2020年期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收集807株MTB分离株,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TB-Profiler 4.1.2检测菌株的家系和预测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等7种药物的敏感性;选择44株准广泛耐药(Pre-XDR)菌株和125株随机菌株,采用Delly 0.9.1软件检测基因缺失情况,采用C++脚本程序检测Rv0678、atpE和pepQ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微孔板法检测菌株对贝达喹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基因缺失与贝达喹啉耐药的相关性及不同家系菌株对贝达喹啉耐药性及敏感程度的差异。结果44株Pre-XDR株中共鉴定出23株贝达喹啉耐药株(MIC≥0.25μg/mL)和49种基因缺失类型,发生缺失菌株数>5株的缺失类型共有8种,其中2729618 bp~2729833 bp(Rv2434c)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和MIC水平低于未缺失组(χ^(2)=6.145,P=0.013和Z=−2.224,P=0.026);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和MIC水平均高于未缺失组(χ^(2)=4.322,P=0.038和Z=−2.526,P=0.012)。但是在125株验证用菌株(含贝达喹啉耐药株23株)中均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P=0.198和Z=−1.152,P=0.249)。将44株菌株和125株菌株合并分析,仅发现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高于未缺失组(χ^(2)=6.396,P=0.011),该多基因缺失仅发生于L3家系菌株,同时两两比较发现L3家系菌株的贝达喹啉耐药率显著高于L4家系(P<0.017)。结论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为南疆地区L3家系菌株特有的基因缺失类型(与该地其他家系相比),其与贝�
向煜杨淑柳武娅宁王泉曹滨高晓平于晋杰肖开提·米吉提赵秀芹李马超赵丽丽万康林刘海灿李桂莲袁秀琴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缺失
将串联亲和纯化标签敲入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的方法研究(英文)
2012年
目的利用pJV53质粒编码的分枝杆菌重组工程系统将串取亲和纯化(TAP)标签敲入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方法从质粒pBS1479中扩增出tap片段,从质粒pSMT3中扩增hyg片段,从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aasf基因及其5’端非编码区片段AASF5和aasf基因下游3’端非编码区片段AASF3,利用重叠PCR将以上4个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敲入片段A5THA3;将pJV53质粒转入耻垢分枝杆菌,使其表达重组蛋白,制备带有重组蛋白的感受态细胞;将构建好的敲入片段转入感受态细胞,使其重组入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PCR和DNA测序鉴定敲入效果。结果 PCR与DNA测序结果证实带有TAP标签的A5THA3片段已成功敲入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结论成功将TAP标签敲入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为下一步进行目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秀芹夏强赵丽丽万康林
关键词:重叠PCR耻垢分枝杆菌
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allele-specific PCR,MAS-PCR)技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优化PCR条件,建立针对gyrA基因90和94位点突变进行检测的MAS-PCR技术,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喹诺酮耐药性检测,同时以比例法和DNA直接测序法做对照。结果共对144株喹诺酮敏感株和56株喹诺酮耐药株进行了MAS-PCR检测。MAS-PCR与比例法比较,敏感性为53.57%(30/56);与DNA测序比较,敏感性为71.43%(30/42),特异性均为100%(144/144)。结论 MAS-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喹诺酮耐药性简便、快速、特异性高,但敏感性需进一步提高。
夏强赵丽丽刘志广刘劼万康林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
两种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同源抗原、B细胞抗原表位和抗体交叉反应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我国常见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状况,为以非结核分枝杆菌研制新型结核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平均核酸一致性计算器计算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同源性,OrthorFinder软件分析3种菌的同源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B细胞抗原表位编码基因进行比对。分别制备3种菌的灭活菌体抗原和全菌蛋白抗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下注射免疫。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分别检测3种免疫兔血清抗体Ig G水平及交叉免疫的血清抗体Ig G水平。结果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基因分别为2350个和2740个,其同源基因中分别有479个和521个富含B细胞抗原表位。结核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均能刺激兔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320000、1∶160000和1∶80000。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免疫兔血清均可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产生高水平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40000和1∶80000。结论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均存在高水平的抗体交叉免疫反应,提示上述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多共同抗原,具有研制新型结核疫苗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王晓月李马超范雪亭刘海灿南晓甜赵秀芹万康林赵丽丽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蛋白抗原
BACTEC MIGT960在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BACTEC MIGT960快速检测8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效果。方法收集住院结核病人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别采用L-J比例法和MGIT960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完成一线4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后,选取对任何一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的菌株进行二线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敏感性检测。从结果报告时间和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t检验,P值为0.05。结果对2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4种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随后,对耐任何一种一线药物的90株菌进行了4种二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以L-J比例法为金标准,MGIT 960法的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异烟肼96.0%和0.92,利福平99.0%和0.98,链霉素99.0%和0.97,乙胺丁醇96.0%和0.81,卷曲霉素100.0%和1.00,卡那霉素99.0%和0.85,氧氟沙星96.0%和0.88,乙硫异烟胺94.0%和0.73;完成一线/二线药物药敏试验的平均时间,MGIT 960为8.10和10d,L-J法则均为30d,两种方法培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IT 960法与传统的L-J比例法药敏试验比较,具有符合率较好、检测时间明显缩短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及时有效合理化用药。
陈忠南赵丽丽易松林谭笑胡培磊白丽琼万康林谭云洪
关键词:比例法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
三种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比较3种以细菌培养为基础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比例法(L-J法)、 Bactec MGIT 960检测系统法(960法)和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法)]同步对12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乙胺丁醇药敏试验,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药敏试验结果。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Kappa值在0.4~0.75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为一致性极佳,Kappa值<0.4为一致性差。结果 3种方法总体一致率为75.4%(95/126)。若以L-J法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960法和MIC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62.8%(49/78)、100.0%(48/48)、77.0%(97/126)和82.1%(64/78)、97.9%(47/48)、88.1%(111/126),MIC法与L-J法一致性极佳(Kappa=0.76),而960法与L-J法比较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0.56)。若以960法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L-J法和MIC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100.0%(49/49)、62.3%(48/77)、77.0%(97/126)和98.0%(48/49)、77.9%(60/77)、85.7%(108/126),L-J法和MIC法均显示与960法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0)。若以MIC法测定耐药结果为判断标准,则L-J法和960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98.5%(64/65)、77.0%(47/61)、88.1%(111/126)和73.8%(48/65)、98.4%(60/61)、85.7%(108/126)。3种方法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MIC值4.0~16.0μg/ml的药物浓度范围。结论 3种方法对乙胺丁醇进行药敏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L-J法和960法均与MIC法具有较高一致性,且MIC法性价比更高,适于耐乙胺丁醇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孙庆赵丽丽陈燕赵秀芹吴移谋万康林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