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桂仿

作品数:164 被引量:1,949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生物学
  • 43篇医药卫生
  • 33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植物
  • 20篇物种
  • 15篇远志
  • 13篇居群
  • 10篇新麦草
  • 10篇药理
  • 10篇华山新麦草
  • 10篇荒漠
  • 9篇药学
  • 9篇叶绿
  • 9篇叶绿体
  • 9篇种群
  • 9篇分化
  • 9篇RAPD
  • 8篇叶绿体DNA
  • 8篇绞股蓝
  • 6篇自然居群
  • 6篇孢子
  • 5篇东亚七筋姑
  • 5篇药用

机构

  • 164篇西北大学
  • 13篇西藏民族大学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6篇新疆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安植物园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宁德师范学院
  • 2篇云南大学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陕西省中医药...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 1篇陕西省果树研...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64篇赵桂仿
  • 25篇倪士峰
  • 21篇岳明
  • 21篇房敏峰
  • 19篇李珊
  • 16篇刘占林
  • 14篇王祎玲
  • 14篇李忠虎
  • 13篇巩江
  • 13篇郑晓晖
  • 12篇骆蓉芳
  • 11篇张林静
  • 11篇徐莉
  • 10篇刘惠
  • 10篇蔡宇良
  • 9篇钱增强
  • 9篇胡正海
  • 9篇李智选
  • 8篇仝瑛
  • 8篇吴一飞

传媒

  • 3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0篇中草药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分类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Acta B...
  • 3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生漆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26篇2009
  • 19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13篇2003
  • 10篇2002
  • 11篇2001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卑斯山高山亚高山过渡区高山黄花茅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化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1年
应用等位酶分析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尔拜特 (Arpette)和拜阿尔普 (Belalp) ,沿三个不同的海拔梯度 ,研究了高山黄花茅 3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4.9% ,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 2 .37,平均期望杂合性为 0 .2 52。亚居群间平均的遗传距离为0 .0 1 1 ,发现 7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基于等位酶分析 ,边缘亚居群与中心亚居群似乎有类似的遗传变异性。相对比较高的遗传分化、低的亚居群间基因流和小的邻居大小值暗示 。
赵桂仿FrancoisFelberPhilippeKuepfer
关键词:等位酶
龙葵素的药理·毒理及药用研究被引量:33
2009年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龙葵素的资源、药理、毒性及药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
巩江倪士峰邱莉惠吴一飞仝瑛骆蓉芳赵桂仿
关键词:龙葵素龙葵碱药理毒性
“粪便”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8年
"粪便"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特色。本文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的各种"粪便"药材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存在的明显问题以及该类药材衰落原因进行了概括,并对该类药的研究和开发的前景和相应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倪士峰刘惠刘昱吴一飞赵桂仿
东亚七筋姑多倍体ITS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13个东亚七筋姑二倍体居群和5个四倍体居群的ITS区(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进行克隆测序。ITS序列长度显示出比较高的多态性,ITS1长度为171~270bp,ITS2长度为205~238bp,5.8S序列的长度在162~164bp之间,序列中G+C含量为45.83%~54.13%,当空位(gap)作缺失处理时,东亚七筋姑ITS区全序列排序后的长度为682bp,其中简约性位点289个;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一致性指数(CI)为0.630,保留系数(RI)为0.684,四倍体居群没有单独聚为一支,而是和相邻地理单元的二倍体居群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支持东亚七筋姑异地多起源的推断。
郭志刚刘占林王祎玲李思锋赵桂仿
关键词:东亚七筋姑ITS多倍体
中药发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从发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发物的致病原因及特点,各类发物对疾病的具体影响,发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如何合理食用发物,避其害,用其利,并提出对这一古老的医学思想应加大研究力度。
倪士峰刘惠吴帆赵桂仿
关键词:中草药服药禁忌发物
桃儿七光合生理特性的地理差异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对中国由南向北5个种源地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宁夏六盘山地区植株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最高,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最低,光合能力最差;最南部云南纳帕海植株的LSP和LCP很低,但因其AQY和ILUE最高,故其Pmax最大,强光下的光合能力最高.(2)最南部云南纳帕海和最北部甘肃兴隆山个体的羧化效率(CE)最高,且CO2补偿点(CCP)较低,因此CO2利用率较高;而较南部四川刷经寺个体的CE最低,且CCP最高,故CO2利用效率最低.(3)各种源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个体的Chla/Chlb值差异显著,最北部甘肃兴隆山植株的Chla/Chlb值最大,而南部四川刷经寺的Chla/Chlb值最小.(4)各种源地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腾速率(Tr)对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与CO2浓度的响应过程也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分异.总的来看,桃儿七是一种喜光但又较耐阴植物,但不同分布区桃儿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地理分化.
尚海琳李方民林玥赵桂仿岳明
关键词: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光合生理特性地理变异
特有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赵桂仿刘占林岳明王丽李珊张林静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与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39770087)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应用微卫星DNA研究华山新麦草的遗传多样性”(2001SM20)资助。由于气候变化、地质变...
关键词: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
太白红杉总DNA的提取及鉴定被引量:14
2001年
用抗氧剂和螯合剂组合的方法 ,成功地从太白红杉的叶组织中提取和纯化了总 DNA,并对其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用此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酚类化合物、多糖、萜类化合物和未知化合物的干扰 ,为太白红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迅速、经济和可靠的技术方案。
阎桂琴李珊王祎玲王戌梅赵桂仿
关键词:太白红杉总DNA抗氧剂螯合剂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云南金钱槭果实、种子形态分化研究被引量:52
2003年
对 5个云南金钱槭 (DipteroniadyerianaHenry)天然居群的果实、种子形态进行研究。测量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重量等 1 2个表型性状指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5个云南金钱槭居群按果实、种子大小进行排序为 :蒙自 (MZ) >屏边 (PB) >文山 1 (WSh1 ) >文山 3(WSh3) >文山 2 (WSh2 )。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中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 0 0 6 4(果实整体形态 ,PL PB)到 0 1 97(种子重量 ,SW ) ,相比之下果实整体形态最为稳定。居群间形态总体差异显著性配对t检验结果说明 ,多数居群间已产生较明显的形态分化。Ward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多种生态因子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果实。
李珊蔡宇良徐莉赵桂仿
关键词:云南金钱槭果实形态分化槭树科
七筋菇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七筋菇(Clintonia udensis)17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筋菇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11.90%-59.52%,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0.6903)和基因分化系数(GST=0.6944)均揭示出七筋菇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AMOVA分析结果也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之间(81.47%),而居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仅为18.53%。七筋菇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从0.1871-0.6632,平均为0.3838,大于同一物种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0.05),同样表明七筋菇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七筋菇居群间的基因流Nm=0.2200,远远低于一般广布种植物的基因流(Nm=1.881)。Mantel检测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029,P=0.3196)。七筋菇分布范围广以及其进化历史是其具有高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居群间存在较高遗传变异可能是由于七筋菇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限的基因流以及遗传漂变等原因造成的。
王祎玲赵桂仿
关键词:七筋菇居群ISSR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