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昌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2篇细胞癌
  • 2篇疗效
  • 2篇门脉
  • 2篇门脉高压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硬化
  • 2篇肝硬化门脉
  • 2篇肝硬化门脉高...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高位...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蛋白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邓昌林
  • 4篇李靖
  • 4篇周淑蓉
  • 4篇尤楠
  • 4篇郑璐
  • 3篇王梁
  • 3篇黄小兵
  • 3篇许辉
  • 3篇吴柯
  • 2篇邹文俊
  • 2篇谢明
  • 2篇邹文俊
  • 2篇许辉
  • 2篇谭烨
  • 1篇王威巍
  • 1篇张宇
  • 1篇邹宏文
  • 1篇黄超红
  • 1篇谭晔
  • 1篇唐艺宸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或传统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5
2018年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endovenous microwave ablation,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8月247例(30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32例(166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EMA组),115例(138条肢体)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传统组)。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评价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术后1年VCSS和AVV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VCSS:EMA组术前5. 2±2. 5,术后1年1. 4±0. 7,t=16. 172,P=0. 000;传统组术前4. 9±2. 4,术后1年1. 6±0. 7,t=14. 489,P=0. 000;AVVQ:EMA组术前12. 4±3. 4,术后1年2. 8±0. 7,t=31. 781,P=0. 000;传统组术前11. 8±3. 3,术后1年2. 6±0. 6,t=29. 239,P=0. 000),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高位结扎联合EMA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两者疗效相近。
邓昌林张书平黄超红李肖珂许辉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微波手术疗效
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方法应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方式对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组)施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保肛术,并于术后3、6月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将其与无肛肠疾病的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12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手术3、6个月后,手术组患者的肠内液体控制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手术后3个月时检测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差,但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许辉邹文俊邓昌林
关键词: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5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01/2010-08我院收治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5例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18例患者在外院被误诊为痔疮或息肉,误诊率达72%;病理检查及特异性免疫标记蛋白HMB45、S-100、Vimentin等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患者1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20%;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和术后是否化疗均不相关.结论:手术切除仍是肛门直肠黑色素瘤治疗的第一选择,预后与治疗方式无关,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邓昌林周淑蓉谢明邹文俊许辉
关键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手术治疗
直肠黏膜套扎术在南海守礁官兵69例内痔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直肠黏膜套扎术在南海守礁官兵内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海守礁官兵69例Ⅰ~Ⅲ度内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10min,47例Ⅰ、Ⅱ度内痔,45例治愈,治愈率为95.8%;22例Ⅲ度内痔,19例治愈,治愈率为86.4%,总治愈率为92.8%,随访3~6个月,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肠黏膜套扎术疗效确切、安全、无需麻醉,无需住院,操作简单,适用于南海守礁官兵及舰艇人员,值得推广使用。
许辉邹文俊邓昌林周淑蓉
关键词:直肠黏膜套扎术内痔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设为ERAS组;46例患者围手术期行传统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食、离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可有效促进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
张书平李小娇周淑蓉邹宏文邓昌林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
COMMD7调控肝癌干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过程抑制其侵袭转移能力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抑制COMMD7基因后对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shRNA慢病毒转染抑制COMMD7在LCSCs中的表达,粘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特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抑制COMMD7基因表达可以显著降低LCSCs的侵袭迁移能力,对照组与转染组粘附相对细胞量为(1.00±0.12),(2.35±0.20),转染组粘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转染组每视野迁移相对细胞量为(1.00±0.04),(0.24±0.03),每视野侵袭相对细胞量为(1.00±0.05),(0.24±0.04),转染组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同时导致细胞表现出低侵袭迁移能力的形态学变化,上述改变伴随了间充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上升(P<0.05),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P<0.05)。结论 COMMD7可能通过调控MET过程抑制LCSCs的侵袭转移能力。
谭烨尤楠郑璐黄小兵王梁吴柯邓昌林李靖
关键词:肝癌干细胞
COMMD7基因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肝癌相关基因COMMD7促进HepG2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针对COMMD7基因的特异性siR NA(small interference RNA)转染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作为干扰组(Si-HepG 2);并设置PTEN抑制剂处理组(Si+BpVHepG2);空白对照组(HepG2);空载体对照组(N-HepG2)。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COMMD7、PTEN基因mR 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OMMD7、PTEN、p-AKT和AKT蛋白的表达变化;MSP法检测PTEN基因甲基化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在转染前后转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siRNA-COMMD7转染HepG2细胞后,qR 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干扰组COMMD7基因的表达量降低89.9%,PTEN基因的表达量升高2.84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RNA干扰组COMMD7表达明显降低,PTEN表达升高;下游p-AKT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TEN抑制剂处理组PTEN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下游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MSP法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比较,PTEN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表明抑制COMMD7表达可诱导PTEN去甲基化。CKK8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PTEN抑制剂处理组增殖速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穿膜细胞数(17.4±2.7),较空载体对照组(36.2±3.2)、空白对照组(41.6±4.5)及PTEN抑制剂处理组(47.6±1.8)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 NA干扰下调COMMD7基因的表达,可诱导HepG2细胞内抑癌基因PTEN的去甲基化,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以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顾勋鑫郑璐尤楠谭晔邓昌林李靖
关键词:肝细胞癌PI3K/AKT信号通路PTEN去甲基化
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患者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脾动脉栓塞(SAE)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54例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SAE+Ls组)24例,单纯Ls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结果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患者。Ls组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与Ls组相比,SAE+Ls组手术时间短[(150±29)rain比(210±40)min,t=-6.098,P〈0.05)]、术中出血少[(168±58)ml比(314±87)ml,t=-6.981,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5.5±0.6)d比(7.6±1.3)d,t=-6.7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及离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通常被认为是Ls相对禁忌的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采用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邓昌林李靖黄小兵王梁尤楠吴柯王威巍张宇唐艺宸郑璐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腹腔镜脾切除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症
复合保温护理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取复合保温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保温护理,比较两组保温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和术后体温升高,低体温发生率和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拔管时间与麻醉苏醒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可显著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体温状态,减少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拔管和麻醉苏醒时间。
张书平李小娇王海蓝邓昌林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
ZIC1和P130在胆管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1(zicfamilymember1,ZIC1)和P130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胆管细胞癌和20例正常胆管上皮组织中ZIC1和P13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细胞癌组织中ZIC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53.49%vs 25.00%,P<0.05),P130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55.81%vs 85.00%,P<0.05);ZIC1和P130蛋白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是否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Nevin分期不相关(P>0.05);ZIC1和P130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60,P<0.05);ZIC1和P130蛋白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与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ZIC1和P130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多个指标联合检查用来估计患者预后指导意义更佳.
邓昌林许辉谢明邹文俊周淑蓉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P130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