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地区现实题材儿童电影文化透视
- 2020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文本,但目前海峡两岸学界对此并未做系统的梳理。通过从电影发展史视角对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儿童电影进行界定与梳理可知:乡土与都市成为了叙事的核心意向,呈现出乡村书写、都市书写以及乡土与都市书写相融合的三种形态。从社会文化视野透视,这种儿童叙事表达与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同时,其艺术创作又有着显见的成人省思特质,传达着创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从审美文化视野透视,这与台湾地区新电影以来的艺术审美风格紧密相关,是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的继承与延续。
- 邢成武
- 关键词:文化透视
- 《烈火英雄》:消防电影的跨界类型演绎与主流话语融合
- 2019年
- 2019年《烈火英雄》的较佳表现,重新燃起沉寂数年的消防电影类型。从跨界合拍的回溯与审视中,可以发掘《烈火英雄》对此前消防电影的类型承袭与演绎,及其在叙事内涵上与社会主流话语的融汇与创新,使得消防电影的类型创作与新主流电影有效契合,开拓出我国消防电影的新形态;同时,在同类电影的创作比较中,亦可考察《烈火英雄》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展望与思考。
- 邢成武
- 公益电视节目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表征——以《等着我》《我们在行动》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公益电视节目因为与媒体公共职能的天然亲近性,使其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叙事内涵。在叙事上有效借用真人秀手法,通过真人秀外形表征社会现实内核,并在社会现实表征上,通过商业操演,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关联,从而在媒体公共性、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建构起有机融合路径。本文以《等着我》《我们在行动》为例,对公益电视节目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表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
- 邢成武
- 关键词:公益节目社会现实意识形态
-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透视(1946-2022)
- 2023年
-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伦理道德的束约下,有着鲜明的“情感调控”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从“情感调控”到“情感至上”的鲜明转向,并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义下,与“后情感主义”表达相夹杂;21世纪以来则呈现出“后情感主义”的消退与“情感至上”的主导性特质。透视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需要从“情感调控”“情感至上”“后情感主义”的历时性变迁中进行对比观照。
- 邢成武
- 关键词:情感调控后情感主义
- 显影·互动·遮蔽:20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中的城市与文化
- 2021年
- 考察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电影,过往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武打、喜剧、色情片展开讨论,忽视了对彼时片厂之外的香港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的历时性分析。本文通过重识20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发觉彼时香港电影的城市性非常显见,并在城市生产与城市社会现实的有机互动中,标识出了香港文化的内在转型,显现出了时代进步性;同时,70年代香港电影的城市性,也存在着历史语意下的遮蔽性景观。从香港电影发展脉络中考察,其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转型中,成为香港电影进入80年代后全面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前奏。
- 邢成武周星
- 关键词:城市性城市文化
- 《电影双周刊》(1979-2007)中的内地电影批评与迷影文化考察
- 2022年
- 1979年创刊的《电影双周刊》,接续《大特写》,成为香港迷影批评的重镇。从其1979年创刊到2007年停刊的28年历史中,内地电影得到了迷影人持续的关切;大体分为1979-1989年间重识内地电影与热情赞扬第五代的迷影批评高点时期,1990-2002年间迷影批评低迷下的内地作者的电影批评亮点期,以及2003-2007年间互联网途影批评的最后狂欢。《电影双周刊》中的内地电影批评变迁,折射了内地电影在香港的文化传播轨迹,反映出了其电影批评的迷影文化变迁。
- 邢成武侯凯
- 关键词:电影批评
- 论许鞍华“天水围两部曲”中的人文情怀被引量:1
- 2010年
- 许鞍华的"天水围两部曲"《,天水围的日与夜》向观者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天水围的夜与雾》向观者展示了人性恶的一面。纵观两部影片,其在空间形态和女性形象的设置上具有共通之处,同时这两个共通之处亦是许鞍华导演对于人性探讨这一寓意展现的支撑点和承载物。
- 邢成武
- 关键词:许鞍华女性形象人性
- 是女性主义,或是生命美学观?——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读解
- 2011年
- 张艺谋的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除了影片所展示的小金宝形象外,观者亦能透过水生的视点来全面串联起影片中所展示的小金宝与其他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在这些纷乱错杂的关系网中,理清小金宝在剧中男人群像中的地位,并进而依此来探讨张艺谋对小金宝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到底是采用了怎样的态度,是女性主义?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普遍存在的生命美学观?
- 邢成武
- 关键词:女性主义生命美学
- 华语男同性恋电影与性别消解被引量:1
- 2017年
- 国内性别研究,多从性别和社会语境阐释作品叙事形式蕴含的社会政治意义,关注视角多为女性如何被客体化和边缘化,操演的是传统性别研究的范式;却对华语男同性恋电影中呈现出的男女二元性别对立的消解很少关注。本文从质疑性别二元对立开始,不演绎女性的客体第二性,着重分析华语男同性恋电影中女性性别社会建构的自主积极性,阐释其对传统性别二元对立、父权话语的反叛与表达,表征出性别消解意味。
- 邢成武
- 关键词:性别叙事二元对立
- 《过春天》:地域交融下的华语青春片新面相
- 2019年
- 青春片在华语电影中有着较为直观的显现,但其因囿于海峡两岸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地域区隔造就各自不同的品相特质,具有明确的"大中华"地域融合概念的青春片文本较为匮乏;《过春天》另辟蹊径,通过佩佩这一横跨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兼容身份,形塑出一幅现实情境下的地域有机交融图景,并以此观照小人物的青春成长,传达人文关怀,开拓了华语青春片的新面相。
- 邢成武
- 关键词:现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