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茂锋

作品数:54 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病毒
  • 13篇艾滋病
  • 11篇艾滋病病毒
  • 10篇HIV-1
  • 8篇肝炎
  • 8篇肝炎病毒
  • 8篇丙型
  • 8篇丙型肝炎
  • 8篇丙型肝炎病毒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抗体
  • 7篇分子流
  • 7篇分子流行病学
  • 7篇伏马菌素
  • 6篇准种
  • 6篇HIV
  • 5篇抗病毒
  • 5篇测序
  • 3篇毒力

机构

  • 40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中国进出口商...
  • 3篇北京金豪制药...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德宏州...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新创生物...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52篇邱茂锋
  • 24篇蒋岩
  • 13篇潘品良
  • 12篇邢文革
  • 9篇张桂云
  • 8篇刘秀梅
  • 7篇赵琦
  • 6篇肖瑶
  • 6篇姚均
  • 5篇裴丽健
  • 5篇张志敏
  • 4篇吴昊
  • 4篇刘江
  • 4篇温玉洁
  • 4篇时丽丽
  • 4篇张静娜
  • 3篇杨瑞馥
  • 3篇王晓英
  • 3篇李秀芳
  • 3篇高志云

传媒

  • 18篇中国艾滋病性...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第二届全国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暗娼收集嫖客特征及其精液标本检测HIV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国内已开展一些针对羁押场所、性病门诊为主的嫖客艾滋病调查,本研究采用通过暗娼收集嫖客信息,利用安全套收集嫖客精液标本进行HIV检测。
姚燕汪宁丁国伟常东方王桂香徐俊杰金霞邱茂锋蒋岩
关键词:HIV检测精液标本标本检测暗娼安全套
HCV基因分型试剂临床应用评价
2017年
目的运用直接测序法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试剂盒两种方法,诊断HCV基因型并比对它们的结果,以评价HCV基因分型试剂盒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购买的2套商业HCV基因型血清盘和收集的45份HCV核糖核酸(RNA)阳性临床样本,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CV CORE区、NS5B区,对扩增的序列进行测序以确定基因型别;再通过HC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样本以确定基因型,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V NS5B区、CORE区检测商业HCV基因型血清盘,分别检测出16例(16/19)、15例(15/19);对于HC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中国常见的五种型别1b、2a、3a、3b、6a的样本,HCV基因分型试剂盒的准确性为7/7。45份HCV RNA阳性的临床样本中,所检测出的基因型有1a(4份)、1b(6份)、2a(5份)、3a(5份)、3b(14份)、6a(7份)、6n(4份),测序法结果属于五种亚型(1b、2a、3a、3b、6a)的有37份标本,试剂盒检测的结果与测序法一致的有29份,8份标本未检出,一致率为29/37。五种亚型以外的8份标本,测序法与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不一致。结论通过此次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所用HCV基因分型试剂盒能够准确检测出国内常见的基因型,并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兵马仲慧常浩裴丽健蒋岩邱茂锋肖瑶邢文革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测序法基因型
三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早期感染的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比较3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HIV早期感染的性能.方法 对5份HIV抗体阳性血浆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然后用ELISA检测.对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的稀释样品分别用3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进行检测以测试其灵敏度,所用试剂盒包括北京万泰公司的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万泰RIBA)、新加坡MP公司的HIV 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MP-WB)和比利时Innogenetics公司的INNO-LIA TM HIV Ⅰ/ⅡScore(INNO-LIA).用这些试剂盒检测11套HIV抗体阳转血清盘中ELISA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共48份).结果 对HIV抗体阳性稀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当5份样品在稀释100倍时,万泰RIBA均检测出阳性结果.在ELISA试验呈阳性反应的48份HIV抗体阳转血清盘样品中,万泰RIBA、MP-WB和INNO-LIA的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7.92%(47/48)、81.25%(39/48)和91.67%(44/48).万泰RIBA与MP-W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INNO-LIA与MP-W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万泰RIBA与INNO-LI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对于含有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样品的6套阳转血清盘,用万泰RIBA、MP-WB和INNO-LIA检测的平均阳转时间分别为0.7、13.3、3.7 d.结论 与我国目前常用的MP-WB相比,万泰RIBA和INNO-LIA可以缩短HIV抗体确证的窗口期.
王增强张桂云蒋岩张辉江华洲沈圣潘品良刘波邱茂锋
关键词:HIV抗体确证试验
HIV-1新发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用于I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检测的斑点金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以特定浓度的HIV-1多亚型重组gp41抗原作为探针,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作为显色试剂,建立新发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比较该方法与BED捕获酶联法、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方法的一致性。结果采用已知阳转时间的样本用于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检测5例已知感染时间的样本的结果全部正确。分别用3种方法检测90例样本,快速检测方法与BED方法的符合率为88.9%(80/90),与亲和力方法的符合率为94.4%(85/90),快速检测方法与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HIV-1新发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直观的特点,可节省检测时间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颜浩高志云张桂云冯霞邱茂锋张誌吴丽金蒋岩
关键词: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用基于重组抗原的捕获酶联免疫试验检测HIV-1新发感染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重组抗原的捕获酶联免疫试验(RCEIA)检测HIV-1新发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来自队列研究的HIV-1抗体阳转系列样品,包括来自40名HIV-1感染者的140份血浆样品,用RCEIA试验检测,获得吸光度(OD)值和标准化吸光度(ODn)值。作折线图观察ODn值与阳转时间的关系;用SPSS 22.0软件作ROC曲线,获得RCEIA试验的临界值(cutoff值)与平均新发感染期(MDRI);作散点图比较RCEIA试验与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4板RCEIA试验的检测结果显示,校准品和3份阳性对照OD值的变异系数为7.0%~8.9%,阳性对照ODn值的变异系数为3.1%~7.7%。针对HIV-1阳转系列样品,反映特异性IgG占总IgG比例的RCEIA试验的ODn值随阳转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但存在个体差异。初步得到RCEIA试验的最佳cutoff值为0.8,平均新发感染期为197天,假新发感染比例与BED试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RCEIA试验与BED试验检测结果ODn值的相关性较好(r=0.907)。结论基于重组抗原的RCEIA操作稳定性好,可以在群体水平区分HIV-1新发感染与长期感染,其最佳cutoff值及用于HIV-1新发感染率估算的技术参数(平均新发感染期和假新发感染率)有待通过增加样品量进一步测算。
梁雯丽吴昊刘兴旺杨锦张彤景滢滢王继宝夏炜段星张然邱茂锋
关键词:重组抗原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基因及毒力的测定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我国串珠镰刀菌分离株伏马菌素产毒性与其生物合成酶基因fum5的关系。方法对不同省区、不同粮食样品中分离的29株串珠镰刀菌进行了产毒基因的测定,对其中18株产毒基因阳性株进行了伏马菌素生物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毒素测定。结果26株为fum5基因阳性。除1株仅产生低水平的伏马菌素FB1外,其他菌株都产生不同水平的伏马菌素FB1、FB2和FB3,产毒量范围分别为0.41~140.20mg/kg、0.06~14.30mg/kg和0.30~58.00mg/kg。从芝麻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强产毒株,分别产生高水平的伏马菌素FB1、FB2和FB3,产毒量分别达到128.84、11.80和14.88mg/kg。结论我国串珠镰刀菌分离株产生伏马菌素的能力与其生物合成酶基因fum5有密切关系。串珠镰刀菌可以污染芝麻并产生高水平的伏马菌素。
刘秀梅王晓英邱茂锋李秀芳
关键词: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毒力酶基因产毒性产毒株
细菌rDNA指纹图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1997年
本文介绍了rDNA指纹图的方法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以及该法在细菌分类鉴定、近缘菌株的鉴别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邱茂锋刘秀梅
关键词:指纹图细菌分类分子流行病学
金纳米探针结合PCR检测HIV-1 p24抗原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以金纳米探针结合终端PCR技术超灵敏检测HIV-1p24抗原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1G12和1D4建立的夹心ELISA法检测合成的HIV-1p24抗原。挑选拟南芥基因组中一段47bp的DNA作为条形码DNA,与5’端修饰巯基的捕获DNA(条形码DNA的互补序列)杂交形成双链DNA。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连接1D4,并与双链DNA通过巯基连接,制成金纳米探针。微孔板上包被1G12,与待检的重组HIV-1p24抗原及金纳米探针夹心结合。将结合的条形码DNA通过加热解离下来作为检测信号,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PCR检测及4%凝胶电泳分析,进而鉴定p24抗原的含量,然后与ELISA法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单克隆抗体1G12和1134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HIV-1p24抗原最低检测限为1000pg/ml,采用相同抗体对建立金纳米探针法,通过PCR凝胶电泳法间接检测HIV-1p24抗原,显示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强弱与所检测p24抗原含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pg/ml。结论金纳米探针结合PCR凝胶电泳法可以对HIV-1p24抗原进行检测,与ELISA法比较,其灵敏度可提高3个数量级。
董华凰刘建礼朱红张桂云孟令章邢文革邱茂锋肖瑶姚均潘品良蒋岩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琼脂凝胶
伏马菌素及其产生菌在我国生态分别的研究
刘秀梅邱茂锋王晓英郭云昌王志刚刘江丛黎明李秀芳廖兴广魏桂兰刘桂华谢茂慧何树森
该课题为串珠镰刀菌的产毒多态性研究。首次在我国进行大规模伏马菌素及其主要产生菌-串珠镰刀菌的生态分布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国居民膳食主粮原料中伏马菌素的污染水平;率先在我国开展了串珠镰刀菌及其产伏马菌素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
关键词:
关键词:伏马菌素产生菌
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可疑感染者,初步评价HIV2的几种检测方法。方法从贵州省采集既往经HIV1/2免疫印迹(WB)试验检测出现HIV2指示带的16份受检者的全血样品,进行HIV2抗体和核酸检测。血浆中的抗体用HIV1/2ELISA初筛复检,其中阳性样品再分别用HIV1/2线性免疫试验(LIA)和HIV2WB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前病毒DNA用HIV2巢式PCR检测。结果16份血浆样品经HIV1/2ELISA筛查均为HIV抗体阳性;用HIV1/2LIA检测,全部为HIV1抗体阳性,15份为HIV2抗体阴性、1份不确定;用HIV2WB检测,有3份为HIV2抗体阳性、13份不确定。由于这批样品的采样时间距首次检测至少1年以上,可以排除窗口期感染,上述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受检者均可判为HIV2抗体阴性。此外,用巢式PCR检测所有PBMC样品均为HIV2核酸阴性。结论16例受检者全部为HIV1而非HIV2感染,HIV1/2LIA的抗体检测结果与HIV2核酸检测结果基本相符,而HIV2WB则产生了大量的不确定甚至假阳性结果。
邱茂锋孙显光蒋岩潘品良龙小山裴丽健张辉邢文革
关键词:HIV-2免疫印迹法核酸检测HIV抗体阳性巢式PCR检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