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军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骨折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骨外
  • 2篇侧凸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修复后
  • 1篇压伤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氧疗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侧凸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伤口
  • 1篇手术

机构

  • 8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郑军
  • 4篇曹雷
  • 3篇马立武
  • 1篇鲍亚星
  • 1篇杨效宁
  • 1篇曹雷
  • 1篇佟向阳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VP法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过程中应用不同类型骨水泥的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的影响.判断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OVFC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指数(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骨水泥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全部患者的VAS得分、ODI指数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骨折情况均大幅缓解;另外不同治疗方案相比,2组的疗效对比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PVP治疗OVFC的过程中,高粘度骨水泥及低粘度骨水泥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别.但高粘度骨水泥发生渗漏的概率显著性低于低粘度骨水泥.因此,临床以高粘度骨水泥进行PVP术可显著性降低渗漏的发生,保证治疗的效果.
郑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骨水泥渗漏
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附17例报告)
2008年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TSRH系统后路矫正17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3—30个月,Cobb角平均12.7°,矫正率为77.7%;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5.9%。认为应用TSRH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郑军马立武曹雷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正术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2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岁5个月~12岁,平均6.9岁。结果所有患儿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随访6~12个月后未发现骨折再移位或骨不连,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优19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科学有效的方法。
齐祥如郑军谢丁丁鲍亚星曹雷
关键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骨外露创面扩创术修复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骨外露创面扩创术修复后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局部氧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骨外露创面扩创修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VSD+氧疗组和机械治疗组。VSD+氧疗组行VSD联合局部氧疗,机械治疗组行传统清创联合换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创口微环境检测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VSD+氧疗组临床基本愈合率较机械治疗组高(P<0.05)。VSD+氧疗组换药次数、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机械治疗组低(P<0.05)。两组渗液酸碱度、伤口温度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氧疗组不良反应率较机械治疗组低(P<0.05)。结论骨外露创面扩创术修复后给予VSD联合局部氧疗,能够改善创面愈合效果,改善创口微环境,提升临床治愈率和安全性。
郑军佟向阳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物理治疗技术局部氧疗
颈椎前路手术20例并发症治疗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00年5月2009年5月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1例中20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并发症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5年。近期并发症11例,发生率5.47%;远期并发症9例,发生率4.48%。结论充分认识脊髓的损伤类型,仔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熟练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郑军杨效宁曹雷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
2010年
目的对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其中DHS固定治疗30例,PFNA组31例。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5~41个月,平均20.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与DHS组相比,PFNA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更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情况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而远期的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患者损伤小,对各型骨折都能提供牢靠固定、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
郑军马立武曹雷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转子间骨折
后关节囊修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的治疗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们对14例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4例病人中,6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对8例出现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的病人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必要的假体调整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加强缝合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防止行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郑军马立武曹雷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
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0例,采用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5.89±26.72)min,术中出血量为(413.61±35.28)min、卧床时间为(3.51±1.28)d、住院时间为(19.78±3.27)d。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
郑军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