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国楠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创意产业
  • 2篇文化创意产业...
  • 2篇集聚区
  • 2篇产业集聚
  • 2篇产业集聚区
  • 2篇城乡
  • 2篇城乡结合
  • 2篇城乡结合部
  • 2篇创意产业
  • 2篇创意产业集聚
  • 2篇创意产业集聚...
  • 1篇艺术
  • 1篇区位
  • 1篇区位因素
  • 1篇区域间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聚集区
  • 1篇规划管理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郑国楠
  • 2篇刘玉
  • 1篇姚永玲
  • 1篇王青云

传媒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论界
  • 1篇科技与企业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城乡结合部不仅仅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在长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景观与发展特征。尽管都是问题、矛盾较为集中的区域,中国和西方较发达国家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分布与变动、发展特征和功能定位、形成与发展机制以及问题表现与治理对策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概括而言,中国城乡结合部发展动因及态势更复杂,问题影响面更广,规划管理欠账更多,治理难度也更大。本文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城乡结合部改造与调控的思考。
刘玉郑国楠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行业特征及空间演变
2014年
文章对搬迁型产业转移和扩张型产业转移这两种产业转移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运用生产份额法研究了2001年至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区域特征。研究表明:从行业上看,我国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产业转移最活跃的是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需品类轻工制造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的资源依赖产业,而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非生活必需品类轻工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快于2006年之前的五年;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出和产业转入都十分活跃,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明显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最后,本文从建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业共同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思路。
王青云郑国楠
关键词:产业转移
创意消费阶层的成长——以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创意消费阶层是指城市居民中对创意产品具有特定消费倾向和连续稳定的消费行为,并能使创意产品不断向更广阔空间传播的特定居民群体。本文以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通过大样本量调查分析,采用区位商、交叉列表和GIS空间距离计算等方法,对798聚集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以及空间分布进行考察,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阶层特征;并通过对特征的三维匹配和矩阵匹配分析,判断其成长阶段及发展趋势。结论认为,我国创意消费者特征匹配程度不高,尚处于初期和中期形成阶段,需要针对不同聚集区特点,培养消费人群对创意产品和服务连续稳定的消费习惯,增强主体消费人群在消费阶层成长中的作用。
姚永玲郑国楠
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研究
2013年
文章从宏观入手,通过对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798)的影响力产生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指出798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向世界展示新北京活力的一个窗口,它的产生与发展优化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是创意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采用微观实证分析的方法,以针对798消费者行为调查的问卷为基础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样本点的统计分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得出样本点的空间特征,对798的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反映出798对高收入者和高学历人群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这些人群中影响力比较大。进而得出的结论是:798是城市经济转型和空间再造的产物,也是区域通过挖掘自身特点融入创意城市的具体体现;798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中心。
郑国楠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区位因素与影响力研究
郑国楠
关键词:区位因素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规划管理国际经验被引量:11
2014年
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的大型城市周边开始出现具有城乡过渡特征的结合部地区,并逐渐引起了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大量综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受规模、性质以及规划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乡结合部表现出的特征略有差异,但在动态变化性强、景观与经济活动等较为混杂,以及空间结构较为松散等方面共性显著。郊区化、城市功能外溢、土地市场分配机制与土地所有者行为机制等对城乡结合部的形成与演化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城乡结合部在城乡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的功能,以及在经济、生态、美学、历史等领域表现出的多功能性得到广泛认识。西方国家对城乡结合部规划与管理方面一直比较重视,但经历了不断更新与提升的过程。现阶段,综合性更强的空间规划逐渐代替了起初单纯的土地利用模式控制,而且更加突出多功能性与协调作用的影响,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城乡结合部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之中,景观管理、农业多功能规划等理论与实践值得借鉴。
刘玉郑国楠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